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絮叨語錄 「臺灣的年輕人要加油了」

絮叨語錄 「臺灣的年輕人要加油了」

沒錯,我又來絮叨了。在下盡量不成爲社會毒瘤,無奈衹要一出去玩就會滿腦子幺蛾子。

那麽,壹方物,與科普無關的番外篇,臺灣絮叨篇開始...

騎車環島過程中,在花蓮認識了一位和兒子一起騎車旅行的李伯伯,老爺子心態頗是年輕,很喜歡和年輕人交流,而他家兒子恰好是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的,所以挺聊的來。這兩天還在line,fb上互動。他們問到了很多關於大陸年輕人的問題,比如説專業選擇、就業壓力、少子化造成的贍養負擔等。當知道大陸每年研究生的畢業人數,一二線城市中小學教師招聘的學歷要求,以及公務員熱門崗位競爭力度的時候,都嚇得說不出話來了…反復感嘆「怪不得比不過,台灣的年輕人要更加努力了…」。

那個時候,不思進取的我在想,台灣這樣就很好了,年輕人不需要那麼努力…

一個每天鼓勵著年輕人去拼搏,去奮鬥,去用青春換取未來的社會;一個只會歌頌在現實的無奈面前為了生存而咬牙堅持的社會;一個總是把勵志故事裡的主人公上升成為民族精神標桿的社會,那它一定不是一個合理的社會。

中國是個「苦難的母體」,在這個母體之下孕育出來的中國人已經習慣了把「艱苦奮鬥」,把「隱忍拼搏」作為人生的常態,並且熱衷於以此來自己感動自己。

不用教,中國人天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刻踐行者,世界上大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可以如此大範圍的,從青少年甚至更年輕時開始,就靠著主觀能動性來爭取或者創造什麼,而且很多情況下是以一種旁觀者看來極其「拚命」的程度。

在民族精神的引導下,中國人把主觀高懸於客觀條件之上,這可太好了,社會希望我們這樣,或者說社會中某一些人希望我們這樣。這樣的話,所有失敗都可以推諉到個人責任,如果別人都可以拼搏,那你為什麼不可以?如果別人可以拼搏成功,那你為什麼不行?那就是你的問題了。在這種質疑之下,是沒有人會去反問社會,反問客觀環境的。因為,一個人的反問,沒有任何用。中國人創造的奇跡是什麽樣的奇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用難以想像的強大主觀能力去彌補客觀條件的不足。「刻難」,是我們很擅長的。習慣了奇跡的中國人,對於來自外界,來自環境,來自社會的訴求真的很少。也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那些訴求本應該成爲他們的權利。

我很努力,我同學很努力,我們都很努力,我們幾百幾千萬的年輕人都很努力,這是個值得肯定的事嗎?是!但這是個值得驕傲的事嗎?不是!這是個很奇怪的事!每一天我們都在感嘆「好累啊——」。好的社會應該是,我鼓勵你,鼓勵你們這些年輕人去發展自己,然後去為你盡可能提供公共資源與平台,讓你在這條道路上的困難盡可能被減少。而不是說什麼,我鼓勵你去發展自己,説完就不管你了,説不定還惦記著年輕人身強力壯恢復快,順手把你的幾根漂亮羽毛拔了,在懸崖邊繼續鼓勵你說,努力啊!拼搏啊!努力就能飛起來了啊!

台灣的年輕人不努力嗎?當然不努力。在中國內地的年輕人面前,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年輕人都沒有我們的平均努力程度高…但是,他們比我們過得糟糕嗎?似乎也沒有,因為他們並不需要付出那麼多,就可以達到我們汗流浹背掙扎過才能到達的水平。那麽我怎麽算,CP值都有些低了。至少台灣這裡,不是説找工作「研究生」起步,本科畢業的生科專業學生也能找到工作。這是後話了。

但我也真的是佩服民族精神的傳承,也許對於在當下中國社會可以安安穩穩立足的每一個年輕人(各種二代就不談了),尤其是那些出身不及小康的,他們的人生都有一段近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辛酸血淚。但也先別急著自己感動自己了,很多人的努力都衹是最庸常的瞎努力。瞎努力也是努力。

而我這種,只想去西伯利亞種地砍樹的人,就算了吧。我沒有資格再說更多了,比起至少有勇氣去咬牙堅持,去面對暴風雨的年輕人們,我這種一直把「逃避」與「遊走人群邊緣」奉爲聖旨的人,看到那邊人已經那麽多了,就不去湊熱鬧了。你和我說知識改變命運,你和我說貧窮少年勵志故事,我真的會佩服,但我也真的感動不起來。你讓我去拼搏,沒問題,我可以,而且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我可以比大多數人都更努力,但是我覺得不值。

那麽,最後再來強調一遍:

#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中國人的勤奮是好的。

#但是,是什麽導致了我們如此勤奮努力?

#或者說,是什麽逼著我們如此「勤奮努力」?

#這種勤奮努力究竟有沒有必要?

要知道主動的努力才叫努力,被逼無奈去努力,那是被裹挾著的前進,大概衹能算是平凡希冀支持下的一種痛苦掙扎。

辨識自然之物,記錄大地風貌

絮叨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拯救漢字書寫危機——為什麼要學習寫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