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球瓶成交價為何屢創新高?

天球瓶成交價為何屢創新高?

佳士得即將在5月份開拍的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紋天球瓶公開預展,此件被評為清代官窯巔峰之作,近年成交價最高要數香港蘇富比以9026萬港幣成交的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可見天球瓶的魅力之大!

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清 乾隆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

高54 cm

估價:港元70,000,000 - 90,000,000

源自美國泰貝(Taber)家族珍藏、現屬奧克拉荷馬州費布克美術館(Philbrook Museumof Art,Tulsa,Oklahoma)。

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在香港公開預展此曠世珍品,並於5月30日為其舉行「天中八仙--費布克美術館珍藏乾隆天球瓶」專場拍賣。其拍賣收益將撥入費布克美術館的藝術品購藏基金。

雄偉華美的御制鬥彩瓶印證乾隆年間製作御瓷的超凡工藝與技巧。清宮造辦處檔案中有記載,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五彩放大暗八仙天球樽一件……俱照樣燒造送來。燒造完時,再將交出原磁器繳回,仍交磁器庫……欽此。」清宮文獻中並沒有「粉彩」或「鬥彩」等後世常用的辭彙,「五彩」泛指多彩瓷,故此檔案中提及之「五彩放大暗八仙天球樽一件」,與本瓶之紋飾及器形吻合,從中亦能推斷本瓶為乾隆早年之御製作品。

本瓶造型獨特,稱為「天球瓶」,由於器身碩大渾圓,故燒造的難度極高。瓶上飾以細緻柔美的鬥彩及粉彩紋飾,以淡雅青花勾勒絢麗明艷的釉上彩,並需二度入窯燒造,令成功率驟減,故媲美此瓶的臻品寥寥無幾。此器的造型不凡,難得一見,且系出名門,經美術館收藏,當令各方鑒藏家追慕企盼。

Philip Taber 伉儷在1955年到訪費布克美術館,參觀其家族珍藏

相片由Robert Merwin McCormack攝

相片版權由費布克美術館擁有

費布克美術館於1978年展出天球瓶

攝影師不詳

相片版權由費布克美術館擁有

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天球瓶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但在江蘇溧陽發現了兩件高古的天球瓶。一件為戰國的灰陶弦紋無釉天球瓶。一件為漢代的青釉弦紋天球瓶。這兩件天球瓶從器型上看和明清時期的天球瓶基本相似。經專家分析,都認同這兩件高古器的型製為天球瓶。

就天球瓶的型制而論,早在戰國時期已有燒制,距今約兩干多年的歷史。就施釉的瓷器而言,成熟的青瓷創燒於東漢末年來推斷,天球瓶的創燒年代應該在東漢末年,即公元220年之前。

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斂口短頸,上闊下斂;腹大而扁,砂底微凹。

明 宣德 青花纏枝花紋天球瓶

尺寸:高42cm

成交價:20,700,000RMB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後仿的器型多頸長腹圓。清代天球瓶頸稍長、腹較圓,康熙時為平砂底。雍正乾隆時天球瓶燒制較多。雍正為直口微撇,腹扁圓。乾隆時天球瓶直口較粗,圓腹,假圈足,部分為釉底。

清雍正 鬥彩水波壽石團花紋天球瓶

尺寸:52.1cm

成交價:31,120,000RMB

清乾隆 黃地青花穿花龍紋天球瓶

尺寸:60.8 cm

成交價:57,104,479RMB

來源:瑞士收藏,自1970年代始,此後家族傳承

清雍正、乾隆兩朝時值盛世,仿古風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屬宮廷大型陳設用瓷。除了傳統的青花品種外,五彩、粉彩等彩繪天球瓶出現。乾隆朝國力強盛,景德鎮御窯廠開始燒造鬥彩天球瓶。

清鬥彩天球瓶(一對)

尺寸:高45cm

成交價:1,980,000RMB

仿清乾隆款天青釉天球瓶

尺寸:高47cm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遇鑒APP偷偷聽裡面正好有一款天球瓶,快來聽范海洋老師如何講解此款天球瓶吧~

天球瓶是人見人愛的古代瓷器器型,寓意吉祥,有人愛其憨態可掬,有人愛其大器天成,在市場上,天球瓶向來便是寵兒,受到很多投資者追捧。但市場上也不乏一些贗品,大家平時要多積累一些專業的鑒寶知識,才能有備無患~

如果您還有任何關於天球瓶的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哦,我們有專業的專家團隊為您答疑解惑!

福利小貼士

鑒寶專家線上鑒定與「偷偷聽」功能密切結合,專家語音回復鑒定結果,遇鑒用戶自主選擇是否送去「偷偷聽」。用他人支付的五塊錢謀點兒利,本以為是自己花錢送鑒,沒想到還是一種受益方式。

如果別人偷聽你的分享的寶貝,一次你可以得2元收益,假如有1萬人去偷聽你分享的寶貝,那麼就可以得2萬元啦!再假如有更多的人……不敢想了,趕緊去發布偷偷聽吧!!!

最最最重要的是,寶貝不只能送去偷聽獲得收益,還能從專家那裡學到鑒寶知識,看到這裡,還不趕快行動,讓我們just do i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鑒 的精彩文章:

探秘一枚錢幣的前世今生,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TAG:遇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