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藥全程介入腫瘤治療,可以提高康復率

中醫藥全程介入腫瘤治療,可以提高康復率

中醫藥全程介入腫瘤治療,可以提高康復率;別等到腫瘤晚期「無路可走」,才去找中醫試一下

手術、放療、化療,這三種方式被認為是當下治療癌症最常用的方法。在這三種方法之外,傳統中醫也一直致力於腫瘤的治療。凡是接受手術以及放化療的癌症患者,若把中醫中藥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的始終,可以提高康復率,別等到腫瘤晚期「無路可走」,才去找中醫試一下,錯失了中醫治療的最佳時期。

一、防腫瘤 需改變「抑、溢、逸」生活方式

中醫稱腫瘤為「積聚」,認為惡性腫瘤的發生為「正氣(抗癌力)不足」,再感受外邪(細菌和病毒等)所致。 當今社會,緊張的生活工作節奏、肥甘厚味的飲食結構、少動多逸的生活方式,加之閩南地域氣候炎熱多濕,容易引起肝鬱脾虛,生成濕濁、痰凝、血瘀、毒聚而致腫瘤。患病後精神壓力大,放、化療和手術又消耗正氣,從而加重肝鬱脾虛,導致腫瘤轉移、複發。

所以,中醫倡導腫瘤「治未病」,首先要改變「抑、溢、逸」的生活方式。 中醫認為,脾胃功能正常才能保證正氣強盛。「肝主疏泄」是脾胃功能的「原動力」。所以,疏肝理脾是患病初期的主要治法。睡眠、飲食和二便情況是衡量「疏泄」狀態和療效的重要指標。

腫瘤人群常見的睡眠障礙、飲食和排便異常,病理機制有郁、虛、濕、瘀之不同,鑒別的方法在於察辨舌象。例如看到舌淡胖、苔黃厚膩,多為「脾虛濕熱證」。「睡得著、吃得香、排得順」,抗癌力才能得以增強。

二、癌因性疲乏 治療脾虛是關鍵

癌因性疲乏是一種持續性、主觀性疲倦勞累感,據統計發生率高達76%,嚴重干擾病友的日常生活,導致病情加重,甚至使抗癌治療中斷。常伴有厭食、便秘、失眠和疼痛等癥狀。 除採用現代醫學治療外,癌因性疲乏人群多見肝脾失調、脾虛濕盛、氣血虧虛、脾腎陽虛、陰虛火旺證,分別給予柴胡疏肝散、陳夏六君子湯、歸脾湯、附子理中丸合腎氣丸、一貫煎和青蒿鱉甲湯加減治療。

對於噁心嘔吐,推薦以生薑和蘇葉少量頻頻嚼服,配合按壓內關穴與足三里穴,並用姜半夏合生薑粉、醋調外敷臍部。

三、放化療 這些葯可治療「氣陰兩虛證」

體質虛弱的病友,很難承受連續的放、化療治療。許多病友在每一次治療後,都會有疲乏、厭食、噁心嘔吐、頭暈、脫髮、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

在放化療間歇期,除依靠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和西藥營養支持外,中醫應「有所作為」。 對於放、化療後出現的口乾咽燥、大便乾結、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氣陰兩虛證」,常用沙參、麥冬、生地、玉竹、石斛、太子參、白芍、烏梅、酸棗仁、地骨皮、甘草等治療。 根據中醫學「腎主骨」的理論,對於骨髓抑制,常配合使用骨碎補、牛膝、杜仲、續斷等以補肝腎、強筋骨。

四、晚期人群 治療應以扶正為主

惡性腫瘤晚期人群多為正虛邪盛,治療應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除根據「氣、血、陰、陽虛」的不同選用扶正葯外,還應配合木香、陳皮、香附等理氣葯,以推動脾胃運化功能,提高藥效。山慈菇、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等「抗癌中藥」,應注意藥性苦寒而傷正,需由醫生辨證,配伍使用。

鱉甲煎丸等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效,但需由醫生權衡邪正情況,辨證使用,以達到「攻邪不傷正」的目的。

五、寓醫於食 代茶飲藥性平和

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能疏通經絡、提高心肺功能、舒緩情緒,且運動量較小、不受場地限制,特別適合體質虛弱的腫瘤病友。 外用中藥對治療腫瘤及相關疾病如癌性疼痛、胸腹水等有著一定的療效,可由醫生辨證組方使用。 「寓醫於食」是中醫治療腫瘤的特色之一。代茶飲因藥性平和,操作簡便,為臨床所常用。

現推薦幾款供選用: 1.用於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疼痛、咳嗽痰黃的「潤肺飲」:麥冬、桔梗、生甘草等。 2.用於心肝陰虛所致心煩失眠、口乾咽燥的「清心飲」:百合、麥冬、五味子、淡竹葉等。 3.用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焦慮煩躁、口乾口苦的「柔肝飲」:綠萼梅、玫瑰花、菊花、桑葉等。 4.用於脾胃濕熱所致食欲不振、體倦乏力的「醒胃飲」:扁豆花、厚朴花、佛手、陳皮等。

歡迎關注本號。本號定期發布,同時可查看歷史信息,了解更多權威養生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