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艘國產航母或4月23日海試 下半年有望交付海軍

首艘國產航母或4月23日海試 下半年有望交付海軍

2017年4月26日上午,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

>>最新消息

首艘國產航母或于海軍建軍節進行海試 下半年有望交付海軍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援引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將於4月晚些時候首次出海。軍事專家曹衛東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國產航母的確有可能近期進行海試,並可能於下半年交付海軍。

另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3月28日報道,這艘航母是2017年4月26日在中國北方港口大連下水的,型號為001A。軍方也許在考慮中國海軍建軍節,即4月23日。今年將是中國海軍建軍69周年。

>>此前曝光

安裝攔阻索拆除腳手架 建軍節試航可能性大

據網友4月7日發布的照片顯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甲板上疑似已經完成了攔阻索的安裝,艦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四面陣"已安裝完畢,原來布滿全艦的腳手架也即將拆除乾淨,甲板初步劃線也已完成。參照此前「遼寧」艦的時間表:2011年3月基本完成艦島腳手架拆除(艦島尚未安裝相控陣雷達);8月初完成相控陣雷達、航母甲板清場、海軍上艦熟悉環境;8月4日遼寧海事局發布渤海與渤海海峽航行警告;8月10日「遼寧」艦試航來看,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2011年3月至8月間的完工狀態相似,與「遼寧」艦同樣選在建軍節前後試航可能性較大。

>>熱點聚焦

僅時隔一年,國產航母就能海試了?

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僅僅時隔一年,國產航母就能海試了?

" 有可能。"軍事專家曹衛東說,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同樣都是滑越甲板、常規動力,排水量在五、六萬噸左右,並且都是由大連造船廠建造。在建造遼寧艦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成熟的經驗,很多環節都已經國產化,因此在建造首艘國產航母時可以說已經輕車熟路。其次,我們在建造航母時採用了先進的模塊化的建造方式,事先把航母各個部分分別造好,然後像搭積木一樣拼裝起來,這樣就可以加快完成航母的舾裝施工這一環節,讓它更快下水。而且這一年中,我們造船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一直在加班加點地干,資金支持也非常充分。"所以如果國產航母近期就要進行海試,我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有媒體報道指出,國產航母海試初步的測試目標是檢驗航母艦載系統,包括工程設計和損害防控,以及雷達和通信系統。

據曹衛東介紹,一艘大型艦艇的建造有幾個關鍵的節點:切鋼開始建造、下水、舾裝和系泊試驗,然後就是進行海試。海試就是要讓艦艇離開碼頭,出海試驗,測試其航速、轉彎半徑、抗風浪性、滿負荷狀態下各環節的運轉情況等,還要測試一些艦載武器裝備的狀況,只有海試才能全面檢驗一艘艦艇是否達到了設計標準和要求,如果海試順利,各項指標都逐一合格,下一步就可以交付部隊了。"我認為,今年下半年,國產航母應該能完成海試的工作,這也就意味著首艘國產航母可以交付海軍了。"

為什麼沒採用彈射起飛方式?

很多人關心,為什麼我國第二艘航母依然採用滑躍式起飛,而不採用彈射起飛方式呢?

對此,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著名軍事專家李傑表示,「遼寧艦經過大量的科研試驗,基本掌握了固定翼飛機在航母上起降的技術,戰鬥力還是比較實用。至於彈射技術,實際上我們經過多年摸索、學習、借鑒,基本上有了很深的了解和掌握。但是要採用這項技術必須有大量經費和技術上的支持,不是說你掌握這項技術就一定能應用得上,同時還要有相應的艦載機。這需要一系列的系統配套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

「同時,如果我國將來要採用電磁彈射的話,還要用比較先進的攔阻系統,以及新概念武器等高技術。這就需要大量的電力,如果再採用常規動力就有點入不敷出了。所以,航母上絕不是有了一個先進的系統或武器裝上去就行的,而是要進行通盤考慮。」他說。

李傑指出,「可以判斷,我國國產航母今後的發展會適當加速。只要技術和工藝水平掌握了,又有一定的財力,且國家戰略也需求的話,起飛方式就必然會從現在的滑躍式,逐漸過渡到蒸汽彈射,乃至電磁彈射。艦載機機種也會配套齊全,尤其是固定翼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將來如果條件和技術成熟,也可以逐漸從常規動力發展到核動力。如果條件成熟,我們也可以發展一些最新式的新概念武器。」

普通民眾應該如何認識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呢?

在4月8日舉行的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圖書《航母對彈——名家縱談海洋霸主》首發式上,該書主編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著名軍事專家李傑做了相關介紹。

李傑告訴記者,「我國第二艘航母的建造一直廣受關注。可以肯定的是,在遼寧艦改建、舾裝、試航以及使用的基礎上,我們的第二艘航母已經進行了很多改進,這表明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航空母艦的設計和建造。可以肯定,它已經不再是科研訓練艦,而是我國第一艘『作戰型』航母。它的設計建造為下一艘國產航母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將來的彈射式、核動力航母也提供了很多經驗。」

李傑指出,航空母艦不僅角色多面、手段齊全、用途廣泛,而且融艦船、航空、航天、兵器、電子、核動力等諸多軍工企業的設計、建造技術於一體。全艦上下,由外及里,擁有幾個大系統、幾十個中系統、幾百個小系統,高達幾億個部件精密、完美地集合、裝備在一起,形成一個無可比擬的「巨系統」。

「目前,我們對一些現有的,類似滑躍式起飛甲板,還有固定翼戰鬥機起飛和降落,如論證、設計、研發、建造等全過程,都實現了全面的收穫和了解,並有了相當的經驗。」他表示。

>>深度揭秘

3月8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首艘國產航母工程現場總指揮劉征接受專訪。

參與建造航母的有多少人?

劉征:國產航母工程量巨大,是極為複雜的系統性工程,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動員了全國500多家單位的力量,每天都有3000人至5000人在航母上工作。

國產航母與遼寧艦有什麼不同?

劉征:遼寧艦是在前蘇聯的航母基礎上進行改造的,在船體方面基本上保留了原來的樣子。通過遼寧艦的改造和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我們能夠逐步掌握航母建造技術,這是一個知其所以然的過程。我們首艘國產航母船體是完全自主建造的,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

另外,通過遼寧艦實際的使用,國產航母也作了一些改進。從船體的角度來看,或者說外形來看,有些變化及但是變化不大。專家們、軍迷們也都注意到了,艦島高度增加了,占甲板的面積也在縮小。

此外,總體來講,首艘國產航母還是滑躍式起飛,更多的變化是在其內涵當中,有了更高水平的提升。這也是經過遼寧艦的運用訓練得出的實際的經驗,進而反饋到首艘國產航母上來,所以還是有許多的改進和提高。

目前我國航母建造技術水平處於什麼位置?

劉征:這跟我國造船工業的發展緊密相連。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就提出,造船業要率先建造出口船,與國際接軌。從那以後,中國的造船業與國際接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造船業的能力水平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現在可以說,我國造船業在世界上處在前列。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建造軍艦的能力和水平也相應是這樣的。

具體說到航母,可以說首艘國產航母完全是國產化的,包括鋼材,包括裡面的設備全部是國產化的,所以我們完全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

在設計建造這個方面來說,從我們船廠的角度看,我可以很自信地講,我們建造航母的技術、工藝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遜色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對比分析

首艘國產航母比遼寧艦強在哪兒?

機庫容量更大

蘇聯的載機巡洋艦與美國的艦隊型航空母艦大不一樣。蘇聯航母排水量小,又沒有艦載機彈射起飛裝置,通常僅配置約24架艦載戰鬥機,綜合能力相對有限,僅靠艦載戰鬥機無法完成所有的制空和制海作戰任務,故而配置一定數量的遠程反艦導彈。而標準航母的主要武器是艦載戰鬥機,飛行甲板下方是大型通透結構的機庫,用於艦載機的存放、保養和維修等。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不再設置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機庫容積更大,可以裝載更多數量的艦載戰鬥機。

艦載機適配性更強

中國國產航母與殲-15戰鬥機之間的艦機適配性要比遼寧艦更加優化,有利於充分發揮採用滑躍起飛方式的殲-15戰鬥機的最大作戰效能。在結構設計上,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是完全按照標準的航空母艦進行設計的,這與蘇聯當年發展航母(載機巡洋艦)的設計理念和作戰運用思路不同。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未能建造完工的「瓦良格」號,它是俄羅斯海軍唯一在役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姊妹艦,即蘇聯第三代載機巡洋艦的二號艦。

電子設備更先進

航母的艦載電子裝備包括編隊作戰指揮信息系統和航海、航空電子信息系統等,在遼寧艦試裝使用的基礎上,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又進一步改進完善。中國國產航母右舷艦島上方安裝的改進版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已在新一代導彈驅逐艦上廣泛應用,性能先進且技術日益成熟,積累的使用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其綜合性能遠遠領先於俄羅斯。中國國產航母新雷達的對空探測距離更遠,對空中目標探測能力更強,可以同時探測和分辨數百個空中目標,指揮引導防空攔截的能力更強。這將有助於提升航母編隊及本艦的對空防禦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間看點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這些人曾獲得中國永久居留證
他信英拉赴日本參加酒會笑容滿面 這一年她還去哪了

TAG:時間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