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不想憂思過度變成「大腹便便」,你得補氣健脾

不想憂思過度變成「大腹便便」,你得補氣健脾

『大腹便便』是脾胃失調導致的

俗話說「能吃是福」,但是整體嘴巴不得閑,不停的吃。那真的不是好的現象。中醫上脾胃失調,會出現「大腹便便」的樣子,肚子很大但是身體沒有力氣,也就是今天說的虛胖。

東漢桓帝當政的時候,陳留郡有個讀書人,名叫邊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沒有當官的時候,教了幾百名學生。 邊韶很有口才,說起話,講起課來頭頭是道,從沒有回答不出問題來的。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愛打瞌睡。因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瞌睡來,學生看他的模樣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瞌睡。他的學生就私下編了句順口溜嘲笑 他:「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意思是:邊孝先是個大肚皮, 懶得讀書。只想睡覺。不料邊韶醒來後,很快知道了這個順口溜,於是馬上編了幾句順口溜作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王經笥。便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 它的意思是:邊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裝著五經的竹箱子。只想睡覺,去思考五經的事。睡夢中可以會見周公旦,安靜時可以與孔子有相同的心意。

其實從中醫的角度看這個讀書人就是脾虛的典型,思緒過度導致脾氣虛.脾氣虛,又稱脾氣不足、脾胃虛弱。多因飲食失調,勞累過度,以及憂思、久病損傷脾氣所致。症見納少、腹脹,食後尤甚,大便溏薄,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浮腫等。這些表現體現兩方面的病理變化,一為脾臟運化功能的減弱,脾失健運,精微不布,水濕內停,故納氣腹脹,便溏;脾虛失運,水濕泛濫,故肢體浮腫。二為氣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氣不足,肢體失養,故肢體倦怠;氣血虧虛,中氣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氣懶言。

治法:健脾益氣。 方葯: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或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蔘、茯苓、白朮、山藥、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人蔘是補氣健脾的上等藥材,人蔘自古就有補元氣的功效,安神益智,調五臟。人蔘中提取出了人蔘皂苷rh2吸收利用度高,服用方便,補氣健脾功效不亞於人蔘。

作為腦力勞動者應該經常調理一下脾胃,思緒過多容易傷脾,養生要考平時積累,不要出現癥狀了再想著去調理,未病先治,防範於未然才是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補氣 的精彩文章:

干吃桂圓愛上火,把它做成酒,每天一杯增強體質補氣養血效果好
女人氣血足不足?看身體5處變化,3個方法物補氣又養血

TAG:補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