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和田之行(中):不到和田不知籽料難!

和田之行(中):不到和田不知籽料難!

《藏玉》

專註傳統和田玉

 

為您打開玉石收藏之路



  

去和田,都要去料場轉一圈。


  

如今在和田,採料的地方沒有幾處,那麼如今的料場是什麼樣呢?我們一起走進和田料場,看一看那裡到底是什麼情況!


  

還沒到料場,你就可以遠遠的看到這些石頭堆積成的小山。



  

震耳欲聾,場面壯觀。如果不知道也許你會把這裡當成是一個砂石廠!


  現代的料場挖料一般有幾道工序:


  

第一步就是把河床下混有籽料的砂石挖出來。



  

挖料挖的有多深,看這個視頻你就知道了:




  

挖料都會有地下水,這些地下水都用抽水磅日夜不停的抽走。



  第二步就是把挖出來的砂石運到這個地方來:



  

挖出來的砂石,會運到這個地方。開始做機器的篩選。



  

放進投料箱之後,就是機器的工作了。機器會把這些石頭進行分揀。




  

不同大小的石頭分別篩選到不同的傳輸帶。這種機器分揀的方法很有效果,比以前現場人工找玉效率提升很多。


  當然,機器只能篩選大小不同的石頭,機器是分辨不出是不是籽料的,想要從石頭裡挑籽料,需要人工的火眼金睛!




  

工人們全神貫注,目不轉睛,絕不放過一粒小籽。在各種石頭當中發現長相類似的籽料,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生活在這裡的農民,也許他們不認識漢字,但他們都認識玉。




  目不轉睛的做一件事情很容易疲憊,這是工人在

中途休息。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中能夠睡著,也只有他們了。

  

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工人的工資大概有多少呢?



  

只有幾千塊錢一個月。


  不過這個收入已經比很多地區上的工作要好多了,這也比自己去河灘上挖料要好得多,所以就算是枯燥無味,就算是工資並不高,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乾的。


  很多人想去河灘上自己去挖料,但其實那是最為辛苦而且難見成效的事情。自己挖,不僅僅是一個巨大的體力活,同樣考驗眼力和耐力,一天挖不出來,一周挖不出來,一個月挖不出來,你還能堅持嗎?但其實這是一種常態。


  在當地,但凡挖料有了一定的收入之後,誰都不會再去想做那個枯燥又極考驗耐力的事情了,而會改在

河灘邊上直接收料子。自己挖料可以說是最沒有辦法的時候才幹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玉礦工人是比務農比自己挖料更為理想的職業。


  再來說回料場的事。



  

在被篩檢之後,這些石頭會運送到這裡。



  而

這些砂石並不會被扔掉,還會進一步的做人工分揀,或者一斗車多少錢賣出去,有人會去大海撈針一樣的從這裡挑出被落下的籽料。



  

這樣的大型沙場以前在和田有很多,但隨著政府對籽料開採的管制,如今這些沙場大部分都已經關了,如今在和田可以開採的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



  

想經營這樣一個玉礦,是要有十足的真金白銀,還要有一定的關係。但這並不代表它一定是一個可以賺錢的生意,挖料就是一個賭局,但凡賭局,必定有輸有贏。再炙手可熱的行業,都有人用血淚寫下教訓。



  石頭本身並沒有什麼貴賤,但挖料卻需要成本。土地承包費用、項目審批費用、挖掘機費用、燃油費、人工費等等,這些固定的費用是一般人開支不起的。而冒著這種風險,能不能挖到好料就是博運氣。採到的籽料能用的東西本就不多,興許在上千粒籽料里有一顆可以用的材料,上萬粒裡面有顆小精品。


  

 在古代,只是當地人在河谷中撿拾,現在用挖掘機掘地三尺,似乎太顯功利。不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有人因此而發家,也有人因此破產,故事有很多,只不過在不久的將來,都將成為逝去的傳說。



  一場河殤一場夢,走的時候,挖掘機等各種機器的聲音仍在轟鳴,工人們依然在各自的忙碌,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籽料挖出來是什麼時候,誰也不知道,它們最後又流向了哪裡……





-再讀一篇-



生死采玉人:為了你手中的寶貝,他們付出了如此代價!


文字為藏玉原創,置頂藏玉公眾號,不錯過每天內容!






和田玉鑒定、收藏指導


個人微信ID:icangyu5


《藏玉觀察

》雜誌


點擊圖片購買



▼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藏玉 的精彩文章:

這4750個籽料開價120萬,你看值不值!

TAG:藏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