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為什麼運動訓練要安排"休息日」呢

為什麼運動訓練要安排"休息日」呢

對於運動員來說,訓練是簡單的,但安排時間讓身體恢復,卻是無趣且難以達成的,根本不想浪費每一秒可以訓練的時間。

「When you rest,rest" (當你安排休息時,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休息!)

我們先來談談由Hans Selye在1956年所提出的學說:一般適應綜合症。

指人體在面臨壓力的過程中會發生的生理反應,其中會有三個階段:

  • 警覺(Alarm)

  • 抵抗(Resistance)

  • 衰竭(Exhaustion)

為什麼運動訓練要安排

圖片來自NSCA體能訓練概論

其中,在抵抗壓力時,壓力分為二個階段:正向的壓力(eustress)及負向的壓力(distress)。正向的壓力是讓我們成長中很重要的因素,而壓力來的太快時,來不及調適時,就會進入到最後「衰竭」的階段,身體荷爾蒙失調、組織分解,導致疾病甚至是死亡。

初期的反應,稱為警覺階段,根據運動員承受壓力的程度,會導致不同程度的疲勞、酸痛與僵硬的累積和能量儲存的減少,這些反應都會降低運動表現,這些反應可能延續數小時、數天甚至數周。

經歷這些初期的反應後,身體會進入到抵抗階段,開始對刺激產生適應,並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功能。

為了防止讓身體進到「衰竭」的階段,恢復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當我們遇到壓力並花時間去適應它時,我們身體會經歷正向的改變,來讓我們具備處理壓力源的能力,這個適應過程,稱為「超量恢復」(supercompensation)。人體在征服這個壓力源之後,會變得愈來愈強壯、愈來愈好。

為什麼運動訓練要安排

刺激與疲勞的關係,圖取自NSCA體能訓練概論

在我們進行強度高的訓練之後,在隨後的1~2個小時,身體會感到相當疲勞。而結束訓練之後的24~48小時的恢復期時,身體會開始進行恢復,將消耗殆盡的能量及營養回補到原本的細胞。而恢復休息的期間,當你之前進行訓練的強度愈強時,休息的狀態下,身體會消耗的氧氣及能量也會隨著增多。身體再進行恢復,且身體同時在進行能量消耗時,這時候營養的補充就相當的重要。

訓練過後的36~72個小時( 超量恢復階段 ),身體適應了之前的訓練後,變得更加的強壯,這個階段中,就可以進行下一個訓練。

若在超量恢復階段中錯過了訓練,則進到第四個「衰退」階段(訓練過後3~7天),身體會恢復到訓練前的狀況。

人的身體不會因為一次的運動變得更健康,不管是肌肉、體脂肪、神經反應、心肺功能等,都需要至少4~6周以上的持續運動才有可能改善。

一般而言,運動後的24~48小時生理狀況會比運動前還要差,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與恢復後,身體才會開始適應運動後的生理變化,變得比運動前更好,但此時如果你沒有繼續運動,再過24~48小時,你的身體就會變回跟之前沒運動的狀態一樣。

因此在進行訓練時,需要懂得掌握訓練的強度及恢復的時間。當訓練的量及恢復都是正確的,身體就會愈來愈強壯。但若訓練的量不足時,就會停滯不前。但若訓練的份量太重,恢復不夠充足時,就會影響到你的表現,甚至會有受傷的風險。

而到底什麼是理想的訓練強度、恢復時間呢?這跟年紀、經驗、背景其很多因素有關。你必須去不斷地嘗試,或者尋求專業的教練指導。

為什麼運動訓練要安排

對於運動員來說,要讓他們花更多的注意力在「恢復」上是十分困難的任務,這也跟運動員的心態有關。對運動員來說,他們相當熟悉高強度的訓練,甚至對於以能連續進行高強度訓練的能力而自豪。

或許是因為過去人們總是認為,要跑的愈快、愈強壯、跳的愈高,就是不斷的進行訓練,不能停止休息,這樣才能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即使是現在,這個觀念還是存在著,沒有「放鬆、休息」的想法。但實際上「恢復」的重要性,在前面的一般適應綜合症里,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可以讓你的運動表現更好、生活品質更健康,也能減少受傷的幾率。

恢復需要耐心(Patience)及信任(Faith),你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癒合,也必須要信任,休息是會帶給你的訓練帶來正面的效果。

簡單來說,在休息日中,你可以進行冷暖浴、瑜珈拉伸、按摩(泡沫軸 )和低強度有氧等一些不會讓你感覺到有太大壓力的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uper health最佳健康 的精彩文章:

四個步驟:改善核心及臀部無力、髖屈肌及下背緊繃!
39歲老爹從啤酒肚到腹肌型男,只用了6個月

TAG:super health最佳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