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真的是朱淑真寫的嗎?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真的是朱淑真寫的嗎?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余篇。

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如燈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首《生查子》,在我的印象里作者是歐陽修,可近幾日偶然看朱淑真詞傳,卻又說是朱淑真所作。詞中因為描寫的是一名女子與情人約會,如果是出自當時的閨閣之手,無疑是邀人私奔之詞,實在有傷風化。故後人將他說成是歐陽修的詞作,且其詞義淺白易懂,正好與歐陽修的作品風格相吻合。

然而,無論作者到底是誰,現在恐怕也很難拿出有力的證據來。據說朱淑真去世後,其父母將她的文稿全部燒毀,只殘存少許。後來有個名叫魏仲恭的人,將朱淑真的殘存作品輯錄出版,並為之作序。序文開頭說:「比在武陵,見旅邸中好事者往往傳頌朱淑真詞,每茄聽之,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所能及?未嘗不一唱而三嘆也!」

據學者考證,朱淑真生於仕宦之家,其父曾在浙江做官,家境優裕。她自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後期則憂愁鬱悶,流於感傷,後世常將她與李清照相提並論。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這首《眼兒媚》是朱淑真《斷腸詞》里最陽光的一首詞。文字柔媚優美,風格清新亮麗,流露出了朱淑真少女時代的惜春情懷。即然朱淑真是出生於官宦之家,想必少女時代一定生活得簡單快樂,無憂無慮。如下面這首《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寫的就是朱淑真小時候關於正月初六那天的美好記憶。

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作為一位生活在古代的女子,總是有著太多的不自由,尤其是長大以後。根據朱淑真自己諸多詩詞透露出來的情況,她所嫁的夫君是一位官吏,然而卻所嫁非偶,婚後很不幸福。於是,朱淑真在後來的詞作中就流露出無限的愁惆和孤寂。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卧。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減字木蘭花·春怨

婚後,朱淑真常常和丈夫宦遊在外,一去就是三年多。這種身不由己的生活讓她感到很寂寞,常常思念家人而淚水長流。朱淑真的丈夫不僅不了解她的才情志趣,甚至和她連情感上的交流與共鳴也沒有。

春日書懷

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

已無鴻雁傳家信,更被杜鵑追客愁。

日暖鳥歌空美景,花光柳影謾盈眸。

樓惆悵憑欄久,心逐白雲南向浮。

據學者研究,朱淑真與丈夫婚後生活因志趣才識等原因隔閡漸生。後來其夫在外納妾,攜妾遠宦,使朱淑真獨守空閨,於是朱淑真回到娘家。然後,就有了開篇那首《生查子》中的故事。這段感情持續了數年,最後不知因何又分開,或許一開始兩個人就註定不可能走在一起。朱淑真的另一首《元夜》詩可與那首《生查子》互看:

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詩中寫出元宵盛會絢麗多彩,又寫一對情人無心觀賞,只能利用這段時間短暫相聚。「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今日相見的美好,不知明日可否重現。

最終,朱淑真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愛情。這讓我想起了《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安娜大膽的追求理想的愛情,最終卻得非所願,只能在絕望中結束自己的生命。那麼朱淑真又是怎樣的結局呢?據傳有好幾個版本,一是鬱鬱而終;二是投河自盡;再者死於宗法制裁。而她死後,父母不讓入土,最終焚化,包括她的詩詞文稿。

朱淑真的一生,追求愛情成為了一種信仰。她希望活得真實,愛得熱烈,渴望與知音攜手同游,共度一生,可最終卻一無所獲。作為古代的才女,這絕世的才華對她來說,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柳永一生,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飲酒不盡歡?看看古代文人是怎麼喝酒的!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