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死刑五復奏,讓400名死囚甘心赴死,慎刑的李世民

死刑五復奏,讓400名死囚甘心赴死,慎刑的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以來,虛心聽取能臣建議,改革權力設置,設三省共同處理政務;設立科舉,網羅民間英才,削弱門閥勢力;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對各少數民族一以待之,促進民族融合,成為各民族共尊的「天可汗」,國泰民安、經濟發展、文化昌盛,為大唐開始全盛時代奠定了政治、經濟、文化基礎。歷史上評他:「功大過微」。被稱為「明君的典範」。

貞觀時期,最為人稱道的是其推行仁政。其中廣為人知的,是李世民提倡的「慎刑」。

李世民認為,煌煌盛世,人們安居樂業,沒有想要犯刑入牢的,所以在貞觀盛世下,老百姓犯罪,肯定有其不得以的理由,在律法之外,不能缺了人治,要搞明白老百姓犯罪的理由,如果情有可原,就得酌情法外開恩。

同時,唐朝還嚴格執行和發展完善了「錄囚」制度,對已經判刑入監的犯人,國家會再一次進行詢問,核實案件事實,為了防止冤假錯案,李世民還時不時親自參與核實案件,特別是對被判死刑的犯人,不僅必須由皇帝親自「錄囚」,更是實行「三複奏」制度。

因為唐朝建立在幾次戰爭之後,人口大減,百姓成為稀缺資源,李世民下旨,對判了死刑的犯人,一律實行「三複奏」。在決定執行死刑之時,由皇帝親自核實案情,並先問一下自己:「此人當不當死?」如果皇帝覺得「當死」;則再問一次身邊一同複核的大臣:「這人到底該不該殺?」連問三次,只有三次都認為「該殺!」,死刑才能執行,但凡有一次回答是「可以不殺」,死刑就中止。後來,為了更審慎一些,一度將「三複」改為「五復」。

慎刑慎殺到如此地步,真的可謂歷史上獨一份。更寬仁的是,即使「五復」以後,剩下那些罪應致死之人,皇帝也常心生憐憫,因為感慨「死後不能復生」,有一年,他與死刑犯們作了個約定,給犯人一次機會,讓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待明年秋天行刑的時候,讓被釋放的人自行前來赴死。令世人震撼的是,一年之後,所有死囚在沒有官員監督的情況下,全部按時自已回到監區,總計390人,沒有一個畏死逃脫。

民不畏死畏失信於君,盛世佳話,僅李世民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原始人 的精彩文章:

流淌著中國人的血卻成為幫助日本殺人的機器,被稱為近代史上的女魔頭川島芳子

TAG:歷史原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