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馬蜂窩COO呂剛:「新旅遊」爆發,中國人精神消費的天花板更高

馬蜂窩COO呂剛:「新旅遊」爆發,中國人精神消費的天花板更高

作為新旅遊行業的代表,呂剛對中國消費趨勢和新旅遊產業發展方向有著自己的理解。

日前,馬蜂窩旅遊網聯合創始人、COO呂剛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會上提出,精神消費是文化、旅遊、新興企業的切入點,用戶對精神消費的要求和頻次將只增不減。

呂剛認為,精神消費與消費者收入正相關,當收入能夠滿足生存需求後,形成的結餘收入就會用於精神消費。

汽車市場的成熟,意味著中國人的物質生活到達新高度,於是人們開始嘗試精神消費。2017~2018年,中國開啟了大規模、高頻次的精神消費模式,南紅瑪瑙等文玩飾品走紅就可以看做是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的過渡。

精神消費的「天花板」更高,其增長也將帶來新一輪行業發展機遇。對於文化、旅遊等產業來說,從精神消費需求切入是一個好的角度,新興企業更是如此。

根據馬蜂窩大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中國遊客不再局限於奢侈品和電器消費,更多是品嘗美食、體驗滑雪衝浪、觀看比賽和演出等精神層面的消費,而中國的假日制度也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出行條件。

在呂剛看來,旅遊與出差的根本差異在於需求改變。出差只需解決吃、住、行等物質需求;旅行則更加註重體驗,窗口朝向、餐飲質量都成為可能影響遊客心情和旅遊質量的潛在因素。

馬蜂窩COO呂剛    圖片來自:博鰲官方

具體到馬蜂窩,就是挖掘用戶深層次的需求。

對於成長於商旅出行市場環境的傳統旅遊業來說,足夠多的「貨」是將線下酒店、旅行社等旅遊業資源鏈接到線上的前提條件。在這個階段,誰能佔有資源,誰就能獲取更多訂單、佔有更多市場。但馬蜂窩並不是用「貨」來獲取初始用戶,而是靠用戶分享原創內容、彼此借鑒旅遊信息的方式吸引用戶。

據呂剛介紹,用戶自發生產的遊記、攻略、問答等內容中,會大量提及其目的地體驗項目、酒店服務、特色美食等信息,這正是馬蜂窩用戶所關注的重點。在馬蜂窩平台獲取旅遊信息的用戶,大多都有出行需求和計劃。

精神消費的核心,正是基於這種需求。而馬蜂窩為滿足用戶精神消費需求,逐漸摸索出的從信息到商品、「內容+交易」的商業化正是基於此。

現在,馬蜂窩將自己定位為「全球旅遊消費指南」,進一步滿足用戶從物質到精神的消費需求。呂剛表示,用戶第一次出行可能更傾向於選擇自己較為熟悉的目的地,以中國用戶出境游為例,在熒幕上經常出現的韓國、泰國、日本等國家,就會成為他們首次出行的不二選擇。

談及在線旅遊業的未來,呂剛認為,用戶在更懂旅遊、旅遊目的更多元化的趨勢下,對於旅遊的消費需求會趨於上升,且消費頻次更高。

瑞士信貸研究所發布的《2017全球財富報告》顯示,自2000年起,在全球11億中等收入群體中(財富介於1萬美元至10萬美元之間),中國佔比提升至35%,這一比例在2022年還將進一步擴大至40%。這意味著,中國人擁有更多結餘收入可以投入到精神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G20後加密貨幣監管趨嚴,中國數字貨幣交易所開啟海外「龍虎鬥」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