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旬老人大愛捐器官,直升機200公里轉運救4人

6旬老人大愛捐器官,直升機200公里轉運救4人

4月11日早晨6:50,安徽合肥,一架直升機降落在安醫大一附院樓頂停機坪 ,機上醫護人員迅速抬著兩個器官轉運箱下機,並通過快速通道進入手術室。手術室內,有3位患者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就在2個多小時前,在安徽宿州皖北總院,一位61歲的男子家屬大愛無疆,捐出器官。

據悉,該男子兩天前,發生意外致腦死亡,在醫院搶救的兩天後,家屬在萬分悲痛時經商量,捐獻肝臟和腎臟和眼角膜,救治器官衰竭的病人。圖為凌晨皖北總院,醫生在摘取捐獻者器官。

4月11日凌晨4:35,經過周密的準備,醫生開始執行器官摘取手術。圖為醫護人員向捐獻者鞠躬。

圖為凌晨6:05,器官摘取手術完畢,由專職醫生護送至直升機上,飛奔赴合肥安醫一附院。

宿州皖北總院至安醫附院總院空中距離205公里,直升機早晨6點05分起飛,06點55分樓頂落地,只用了50分鐘,第一時間將器官送至醫院。圖為飛機抵達合肥。

據安醫一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趙紅川介紹,捐獻者的眼角膜、腎臟、肝臟最起碼會讓3個人重獲新生,1人重見光明。而此次直升機轉運器官開啟了安徽省器官轉運直升機空中飛行的先河。圖為醫護人員護送器官抵達合肥。

早在2017年9月22日,安醫大一附院聯合金匯通航在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正式備勤安徽省首架專業醫療救援直升機,標誌著安徽省空中120啟動。截止目前,該基地總計參與完成8起實際救援任務。

按照計劃,2018年擬分別在蚌埠、阜陽、黃山等建立分中心,與鄰省多架直升機相互配合,就近參與實際救援,覆蓋全省所有區域的快速救援,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合肥基地將使用性能更好、能搭載三副擔架的總統座駕AW139執行常態化救援行動。圖為上午7點多,手術室里醫護人員送來器官。

本次執行器官轉運的直升機為AW139機型,可以在全天候、全天時情況下執行任務,甚至可以搭載在軍艦上使用。圖為早晨7點半,手術就已經準備開始。

據了解,受制於現在的醫學技術,人體器官移植有嚴格的可耐受最大缺血時間,這為器官轉運設置了上限。器官離體後,腎臟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約為24小時,肺臟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約為8-12小時,心臟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約為6-8小時,是最為苛刻的。圖為早晨7點多,醫生開始給肝臟受捐者進行移植手術。

即使在可耐受的時間範圍內,缺血時間越長,器官的質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預計術後效果越差。因為,血液停止運動,生命從機體慢慢消失的同時,器官也在一點點發生著不可逆的損傷。越早讓這些器官進入受體,移植效果就會越好。實現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的快速通關與優先承運,就為搶救生命贏得了更多時間,器官運輸實際上是一場生命與時間的賽跑。

「直升機器官轉運是國際慣例,一般500公里之內考慮直升機運輸最為快速便捷。」安醫大一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趙紅川介紹道。據了解,本次器官轉運,所有費用都由保險公司承擔。圖為腎臟手術也開始準備,當天3個患者接受手術。

宿州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距安醫一附院約250公里,在不堵車的前提下,通過地面交通需要3小時左右的時間。通過直升機轉運器官,使得器官能在最佳的時間內植入受體,對受體後期的康復更有利。圖為手術現場。張薇 江雨/攝影 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乙圖」微信公眾號(yi_photos)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乙圖 的精彩文章:

清明寄哀思:7歲小花凋零,爺爺捐其器官救了5人
數十萬人來踩一座橋,每年一次持續1800年

TAG:乙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