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許多人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對癌症的無知

許多人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對癌症的無知

我們該如何面對癌症?圖/AFP

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博士說過:「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很多年輕人總以為年輕就是資本,殊不知,透支身體、熬夜、吸煙、不健康又缺乏營養的飲食習慣都在拉近他們和癌症的距離。

——————

「為什麼是我?」

這可能是每一個被確診癌症的患者都會問的問題。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

喝咖啡會致癌、酸性食物會導致癌症、糖會滋養癌細胞、小蘇打可以治療癌症……似乎每隔一段時間,有關癌症的謠言都會在社交網路刷屏。而這些輕易流傳的謠言背後,是大眾對癌症的恐懼和焦慮,也源於大眾對癌症的一知半解

近日,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一期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平均每分鐘7人確診患癌,其中肺癌居首。

原癌基因存在於每一個人的體內,人體細胞發生癌變是由於突變累積,遺傳、病毒、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都可能成為細胞突變的誘因。此外,老齡化也是癌症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癌症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升高。

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提供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國腫瘤流行病譜》,如果按照74歲的平均壽命來計算,每個人一生中患惡性腫瘤的幾率是22%

美國醫生悉多達·穆克吉在《眾病之王·癌症傳》一書中大膽指出:「癌症,就是人類的新正常態!」他還在書的最後寫道:「問題不再是我們在生命中是否會遇到這種永恆的疾病,而是我們何時會遇到它。」

我們該如何面對癌症?這似乎成為了每個人不得不思考的沉重課題。

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

我們真的害怕癌症嗎?

——————

然而,讓人覺得弔詭的是,「談癌色變」的我們,似乎並不害怕癌症。

在不少癌症患者的經歷里,常常能發現類似的情節:身體已出現輕微疼痛,但因為工作忙沒有在意,當疼到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得了惡性腫瘤。

一般而言,患癌幾率會隨著年齡增長呈指數式增加。但近年來,癌症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2016年,年僅22歲的魏則西因滑膜肉瘤病逝;2015年,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複發,年僅33歲就離開這個世界……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2000 年到 2013 年間,年輕人癌症病發率從 39.22/10 萬增至70.01/10 萬,數據上升了近80%

年輕人總以為年輕就是資本,想當然地認為類似癌症這種重疾不會落到自己頭上,還是努力工作、多賺點錢、享受生活比較重要。

殊不知,透支身體、熬夜、吸煙、不健康又缺乏營養的飲食習慣都在拉近他們和癌症的距離

當然,大部分不注重保健的人還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心裡有數」的。於是,他們逃避體檢,或者把每年一次的體檢當成「走過場」,並不會認真遵照醫囑去進行相關複檢,能聽從醫生提出的健康管理建議的人就更少了。

白紙黑字的診斷讓人恐慌,僥倖心理才能暫時讓人心安。然而,這份短暫的心安很可能帶來疾病的偷偷惡化。

雖然常規的體檢並不包括腫瘤篩查,但如果在常規體檢中發現甲狀腺、乳腺的結節、肝功能異常、血象異常等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做有針對性的癌症篩查,的確能對部分癌症做到及早發現、及早干預。即便真的不幸患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的幾率也會更大。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在2017年發布的《癌症數據調查報告》,在1975年至2013年,近40年間,美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穩步下降,主要原因就在於癌症篩查的普及。美國的癌症篩查指南推薦,50歲以上的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這一舉措得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美國的腸鏡篩查比例從2000年的21%上升到2015年的60%,美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也穩步下降。

德國前衛生部長德烈埃·費舍爾曾說過:「一個世紀來,體檢讓德國人多活了25年。」不想抽到癌症這手「爛牌」,就得勤翻體檢的「牌子」,及早排查重疾。

勤體檢,防癌症。圖/視覺中國

理性選擇癌症療法,摒棄「旁門左道」

——————

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博士說過:「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

雖然癌症成為了全世界的一個主要死因,但隨著癌症診斷、治療技術的進步,大部分癌症已經不再等同於「死亡通知書」,而逐漸成為了「可控制的慢性病」。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公開宣布: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經過治療後可以長期生存。

但因為種種原因,一些患者會放棄現代醫學療法,而寄希望於一些更簡單易行的「旁門左道」,成了各種「治癌傳奇」的謠言滋生土壤。

2003年,被確診患有胰島細胞或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史蒂芬·喬布斯,並沒有聽取醫生的建議立即進行手術,而是採用了「替代療法」,如素食、針灸、草藥治療等,還求助過通靈師。

在生命的晚年,喬布斯因為癌症瘦到脫相。

顯然,這些「替代療法」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喬布斯在確診9個月後才接受手術,術後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到肝臟。有研究員認為,如果喬布斯沒有拖9個月,而是及時進行手術的話,應該能活得更久。

2016年,90後女演員徐婷被確診患有淋巴癌,但她拒絕了幾乎是唯一的治療方法——化療。

她選擇了找易經專家改名、喝中藥、背部刺血拔火罐、腹部扎針等「療法」,但病情並沒有好轉。幾個月後,她才開始接受化療,但一切已經太晚了,徐婷最後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癌症是一種需要綜合性的長期治療的複雜疾病,針對每一個患者的不同病症,採取的治療方法可能完全不同,更需要患者相信現代醫學,冷靜、理性地選擇治療方案

演員徐婷患癌後採用中醫療法,耽誤了治療。

「一人患病,全家返貧」,

患癌民眾需要制度性保障

————————

目前癌症的治療方法有五種: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生物療法(包括激素治療、細胞免疫治療、標靶藥物與疫苗等)、基因療法及藥物化學療法。

新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已在臨床使用的有標靶治療、光動力療法等。但對於部分晚期或罕見的癌症,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手段,只能採取姑息治療,以緩解患者的痛苦,延長其生命。

雖說大部分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但當癌症真的來臨,治還是不治,卻是橫亘在每一個患者面前的艱難選擇

一方面,癌症的治療方法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不少患者不願讓身體和精神承受雙重痛苦。與其「不死也只剩半條命」,還不如「瀟洒走一回」。

另一方面,高昂的治療費用讓不少患者「求生不得」,一套化療動輒近十萬元,一些新型的、更有針對性的療法,費用就更高了。顯然,「拿錢換命」的療法並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經濟重擔,「一人患病、全家返貧」的並不鮮見

癌症治療的費用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當癌症成為了大眾「不能承受的重」,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一句話,讓我們因重疾而懸著的心放下了一點:「我們已經在『上天』『下海』等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不俗進展,今後要努力攻克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難題。要集中更多科研力量和財力,儘早在這方面取得重點突破。」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時還表示:「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地降低進口稅率,對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稅率。」

2017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提出了總體癌症的五年生存率要從30.9%,到2020年提高5%,至2025年提高10%的目標,積極的癌症防控政策出台值得期待。

中國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主要指標。

除了寄希望於國家力量的支持,對抗癌症最需要的是每個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視,預防勝於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堅信,如果有合理的預防措施,40%的患者不會罹患癌症。很多癌症都有預防手段,其中最直接且高效的手段是疫苗。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癌症,為病毒感染引發。人乳頭瘤病毒(HPV)導致宮頸癌、乙肝病毒引發肝癌,這兩種癌症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

其實,真正的致癌物和有效的防癌措施,不在聳人聽聞、故弄玄虛的謠言里,而就在我們聽膩了的「媽媽的話」里

接種HPV疫苗可減少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稱,通過改變或避免以下主要危險因素,30%以上的癌症可以得到預防:煙草使用、體重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缺乏身體活動、酒精使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城市空氣污染、家庭使用固體燃料產生的室內煙霧。

避免上述危險因素,針對人乳頭瘤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接種疫苗,控制職業危害,減少暴露於陽光下的時間,可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

同時,定期進行檢查,身體不適者及早就醫,具有家族遺傳史、患有慢性疾病或長期接觸易觸發癌症環境的人進行癌症定期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能有效的將癌症「關在門外」。

想遠離癌症,就別再揶揄「養生朋克」了。聽媽媽的話,早睡早起、少吃外賣、多吃青菜、不沾煙酒,一本正經地養生吧。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 | 鍾坑 排版 | 渣渣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遠離這10個字健康不請自來,原來癌症隨時都在我們身邊守護著,真是太可怕了
腰椎間盤突出就是「不會死的癌症」,看看骨科專家怎樣養腰椎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