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歲看《那人、那山、那狗》,親情難忘,親記得陪伴!

30歲看《那人、那山、那狗》,親情難忘,親記得陪伴!

有人說電影《那人、那山、那狗》是一部讓所有男人都會流淚的電影,而我以為這是一部讓所有子女都會流淚的電影,因為這種父與子之間的隔閡,現如今同樣以各種形式存在於很多家庭中。

世間便是一切關係的總和。電影也呈現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係。而人作為最高級的動物,面對各種關係,更需要花時間去經營,特別是親情。

電影中父親和兒子的隔閡,是因父親長期奔波在外,與兒子聚少離多所帶來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而這一切,導演用短短120分鐘將父子三天相處的情感變化呈現給了觀眾。

父親的老寒腿、五婆的信、侗族姑娘和重重的郵包,當兒子說出「你也不容易」「我會常來看您的」「我怕她像我媽」,足以說明這一趟給兒子帶來的思考是深刻的。

第一次上路

電影的開頭是兒子接了父親的班,成了一名鄉郵員。雖然父親干鄉郵員都幾十年了,但兒子似乎並不了解父親的工作,且糊裡糊塗的便接了班。父親知道這條路的艱辛,第一次出門就強行同行。

第一次上路的兒子並不理解,甚至對父親的陪同感到彆扭和尷尬。這種陌生感是因為父親常年在路上,從小就沒好好陪過兒子和母親,更不談和兒子交流。兒子對父親的印象也就個熟悉的陌生人,這種陌生感產生的害怕使得兒子故意躲父親。

上山遇下山人,父親在後面露出的淺淺笑容,像是第一次看見兒子手足無措的樣子,一句「再遇見人,往右側身」,兒子用實際行動回應了父親,默默練習兩次右側身的動作。

這大概是這麼多年,父親第一次教兒子。小時候沒挨過揍,也許是父親因愧疚於母子,對兒子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第一次理解

在村委會的對話,這大概是父親第一次向兒子「訴苦」。而父親對的叮囑換來兒子一句「你趟冷水誰知道」,聽起來有責外的味道。離開的時候鄉親們送到村口,父親頭也沒回,這是兒子第一次理解父親。

再次上路,兒子開始主動和父親搭話。併當著父親的面唱自己喜歡的歌。父親也開始正式交接鄉郵員的具體工作了。

第一次爭吵

爭吵,是感情升溫的一種表現。

父親繞道給五婆送的無字信,五婆對信的期待是兒子第一次感受到鄉郵員對特殊群眾的重要性,並對五婆孫子的行為極其不滿,父子間有了第一次爭吵。

其實,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像五婆孫子這樣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是羞於自己的出生,斷了與家人的聯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有時候,我們並不能用受教育程度去衡量一個人品行。

第一次喊爸

「有我在,你以後就不用再下水了。」當這話從兒子口中脫口而出的時候,兒子已經完全理解父親,並開始有了擔當。

電影中父親是最孤獨的角色。一個人郵路走了幾十年,郵路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是父親服務的對象。對於父親工作的辛苦,除了母親,沒有人知道,支局長都不知道父親郵路的辛苦。

也許正是因為母親不想增加父親的工作壓力,所以這麼多年只給父親寫過一封信。而這一封信,對父親來說是最珍貴的。

最終,兒子爸所有的一切用一聲「爸」化解了。

侗族姑娘

侗族姑娘像是父親給兒子安排的偶遇。即使這麼多年父子間沒什麼交流,兒子甚至連「爸」都不怎麼叫,但父親似乎深知兒子喜歡什麼樣的姑娘。

父親的回憶也道出了父親的腿疼病不僅因為跑郵路,還有部分是因為母親。這些事母親這麼多年從來都不責怪父親的原因,因為母親甚至父親的辛苦。

母親也是苦命的人,跟了父親這個鄉郵員。看似嫁的體面,卻終日難與父親相見。兒子的到來是母親唯一的陪伴,這種陪伴隨之而來的父子危機又是一個難題。

紙飛機的遐想已經闡明,兒子已經清楚知道接父親的班之後將會面的是什麼。令人欣慰的是兒子並沒有退縮。

第一次同床

回家前夜,父子一起泡腳,一起整理郵件。交代家裡的事,父親交代工作的事。這樣的對話是最簡單、最真實的對話了。

「你的答應一聲。」是兒子想父親索要回應。我每次跟我媽對話,也希望媽媽能有回應,哪怕只是一聲「哦」。

父子同抽一根煙、同喝一壺水、同睡一張床,對父親來說,和母親寫給父親唯一的信一樣珍貴。躺在兒子身邊,看著熟睡的兒子翻身,腿撩到自己身上,那是這麼多年以來,父子之間最親密的舉動,父親看在眼裡,甜在心頭。

父親的安排

如果沒有和父親一起走這一趟,當兒子得知這並不是組織上的決定,而是父親的安排的時候,兒子肯定是不會同意的。正因為這一趟同行,兒子通過父親的工作,了解並理解了父親,也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畢業幾年再看這部電影,生活和閱歷帶給我新的、更深刻的理解。這不僅是一部給父子的電影,而是給父母、給子女、給子孫、給所有人的電影——親情難忘,親記得陪伴!

人生,總有些路,要一個人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魚攝影 的精彩文章:

TAG:小魚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