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50年前,出廠價4角錢的紫砂壺到顧景舟手裡變成3000塊!

50年前,出廠價4角錢的紫砂壺到顧景舟手裡變成3000塊!

他是藝術界公認的壺藝泰斗,

身價最高的紫砂藝術大師。

他的作品,脫俗朴雅,儀態紛呈

造型古樸典雅,雄健嚴謹,

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

散發濃郁的東方之美,

他便是紫砂壺「一代宗師」

——顧景舟。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珍藏。

出身紫砂世家,摔壺摔出的壺藝泰斗

1915年,顧景舟出生在一戶宜興上袁村的摶壺人家,父親顧炳榮給他取名「錦洲」,後他自改名為「景舟」,寓意為競舟於藝術的海洋。少年時的顧景舟耳讀目染,作壺的技藝早已小有名氣,一把壺更價值「五斗米」。

早年,他還剛嶄露頭角,一次在當地茶館,偶然聽到一群茶客在談論自己做的茶壺。其中,一位資深的老茶客正拿著一把洋桶壺點評,站在一旁的顧景舟,耳聽其詳。

顧景舟 洋桶壺

老茶客列舉顧壺幾大不足,說得有鼻子有眼。而一旁聽得仔細的顧景舟卻早已羞愧得耳根發熱,背心冒汗。老茶客說話有些偏激,但評壺觀點卻還是有些道理的。

一向追求極度完美、容不得半點瑕疵的顧景舟,突然覺得,自己的壺藝功夫還很淺,待改進的地方確實還有很多。於是,他幾步上前,從老茶客手中接過茶壺,將茶壺摔得粉碎。

顧景舟 如意仿古壺

在眾人回過神,正想要斥責這個不知從哪來的魯莽少年時,卻見男孩不慌不忙行了個禮,說:我就是顧景舟,先生您剛才的話是對的。明天還是這個時辰,我會賠一把新壺給您。說完,顧景舟揚長而去。

這一連串的行為,讓眾人目瞪口呆。茶館裡老茶客們大多以為「顧景舟」只是某個經驗豐富的老名匠的化名,可沒想到真人竟只是個孩子,不禁肅然起敬。

顧景舟制 小六方井欄 利永藏

一向認真的顧景舟,沒有食言,第二天,新壺送來了。只見那把洋桶壺,壺身筆挺,肩胛方正,壺嘴剛勁,風骨凜然,任誰都再挑不出半點瑕疵來。

顧景舟對於壺的苛刻要求,便成了他的人格寫照,不論是款式還是質量都力求上乘的態度,被他摔掉了的「瑕疵品」不計其數,而就在這不斷毀了重來的過程,就成就了顧景舟壺藝泰斗的名聲,因為,凡其出手,必是精品!

「文革」受冷落,仍堅守匠心用心制壺

1958年,全民鍊鋼鐵的洪流充斥了整個古街深巷。顧景舟所在的紫砂工藝廠也不例外,當時,紫砂廠到處懸掛著這樣的橫幅:三天學會製作高級工藝品,儘快實現制壺工業化。

「多快好省」,是當時的時髦話,而手工制壺已經被公認為「速度太慢」而摒棄於一邊。甚至,有人公然提出,要用機械化來替代手工製作紫砂壺。對於純手制紫砂壺,持有深厚感情的顧景舟,出於心急,不顧形象、毫不忌諱地破口而出:「無知」。然而,一個人的聲音是無力的。堅持手工制壺的顧老,受到了大家的排擠與冷落。

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工作照

隨著「文革」的到來,形勢日益嚴峻。一日,顧景舟的工作室門上,出現了一幅醒目的標語:打倒偽保長顧景舟!徒弟們看到了,非常氣憤,隨即撕了下來。而顧景舟臉色煞白,久久無語。

又一日,顧景舟工作室里,居然出現一幅漫畫,一隻放壺坯的套缸上,棲息著一隻老虎。旁邊還有一行歪歪扭扭的打油詩:壺坯進套缸,終日懶洋洋;為何不敢曬太陽,老虎坐在套缸上!無非是形容顧景舟壺做得少,拙劣的創意,包藏著被扭曲的用心。面對這樣的指責,顧老雖心痛,但仍在私下裡偷偷設計著壺。

在一張數十年後被發現的紙色泛黃的紫砂壺設計圖紙一角,寫著這樣一行小字:1966年。9.21配製,景舟。說明這期間,顧景舟雖遭到眾人的不滿,但仍未放棄創作。

由於與領導作對,顧景舟被調入了機械作業的機動車間。無奈的顧景舟,還是去了機動車間,每天埋頭工作。一次車床作業,他不慎被一隻轆轤擊中頭部,瞬間血流如注。被送往醫院時,經確診,是腦震蕩,躺了半個月,才慢慢康復。

就在這時,廣交會傳來消息,凡是用「機械化」灌漿製作的紫砂壺,因為滲水,因為失卻了藝術個性,而被全部退貨。這一鐵的事實證明,顧景舟的堅持是對的。他用自己的流血,守護了手藝人的那份尊嚴。

顧景舟款 「文革壺」

1968年,紫砂工藝廠接到一筆大宗「水平壺」業務。訂戶要貨甚急,而剛進廠的許多藝徒,尚未掌握以手工來捻壺蓋上的「的子」(即壺蓋上的鈕)的技藝。顧景舟站出來說,「的子」的事,我和漢棠(紫砂藝術大師)包了。

數以千計的水平壺全部由顧景舟把關,此壺後來俗稱「文革水平壺」。由於他的把關,這批壺的質量很高,當時出廠價4角錢一把,後來,收藏市場上漲到3000元一把。1973年,「文革」勢頭已然出現頹萎。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又將紫砂作為了國禮。顧景舟更是被廠方召去,接受了製作國禮的重任。

身價最高的壺藝泰斗、一代宗師

顧景舟做壺60餘年,在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國諸名家的同時,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大方,獨創出了屬於自己,那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工精而秀麗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壺藝泰斗、一代宗師。

顧景舟制 上新橋 利永藏

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寸壺竟有斗米貴」的聲譽的他,如今也在不停刷新著中國紫砂壺的拍賣新紀錄。在很多人眼裡,他的一把壺,是尊嚴的象徵,也是可以升值的財富,就這樣,顧景舟成了紫砂壺藝界身價最高的大師。

顧景舟制 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2015秋拍 8960萬元成交

如此高的拍賣價格,是有心炒作?還是名副其實?我們無法一概而論,然而,但當我們以純藝術的眼光,仔細欣賞顧景舟存世不多,卻個個經典的美壺時,我們能感受到更多的是一位痴迷於匠人對於自己作品的用心。

一組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絕美細節高清圖

一生惜壺如命的顧景舟,將自己的愛,變成了一生永不言棄的執念與恪守,他的素壺,寧可出水芙蓉,不願鏤金錯彩,體現了制壺人對於精確度的最高要求。

他帶徒弟罵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對於自己,他曾用三個多月的時間改進一把提梁壺,為的只是讓其出水口更順暢,茶人用著更舒心。他的仿壺,更是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曾被故宮當作真品珍藏……

1955年顧景舟與紫砂名藝人朱可心討論「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的製作工藝

茶壺因茶而生,茶、壺相伴,淡久生香,而胎質細膩、蘊蓄茶香、色調淳樸古雅的紫砂壺,更是茶的最佳配侶。

茶水是細膩,好茶自當配好壺,這是中國人獨有的生活情趣,而正是有著像無數個顧景舟這樣,擁有將簡單的事物,發揮到極致的苛刻匠人,才使得這份閑情雅緻成為了難得的藝術,專註的美學!

顧景舟美壺大全

雙線竹鼓壺

以竹為題材,誇張變化成形,壺身塑成主幹,竹節簡潔有致,中正沉穩。流、把化為新抽嫩枝,動勢內醞,生動有力。蓋上堆塑屈曲的竹枝為橋形鈕,鈕下貼塑竹葉紋飾。

均玉壺

此壺為綠泥製成,其色青綠溫婉,包漿自然古樸,如石似玉。壺身為圓角方柱體,口呈圓形,短坡頸。曲流、耳把、橋鈕、圈足均方中見圓,巧妙延續。圓形蓋配以方橋鈕,別緻精美,大有古意。此壺結構嚴謹勻稱,質地細膩潤澤,技藝嫻熟老練,構思巧妙。造型深諳方圓和諧之美,沉穩中見靈動,方圓中寓天地,給人一種端莊、寧靜的大雅之美,是顧景舟先生的傳世精品之作。

藏六抽角

壺身略成扁圓狀,由鈕、蓋、口、身以至圈足皆貫以六棱,線條明析工整,轉摺合度,筋囊飽滿圓潤,圓中見方、方中寓圓。此壺成型難度高,造型挺拔有力,做工嚴謹。

此樂壺

壺身扁圓如鼓,下大上小,蓋的亦采扁圓形與誇張的瘦高提梁相互襯映,使整體造型看來既協調又雋永有味。提梁順壺身較窄的肩部向上漸開,頂部與壺底寬度略同,成倒梯形,和壺身上下對稱。

仿古如意壺

壺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圓扁葫蘆,長流的轉折呼應重心略向上的環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蓋鈕巧妙地凸起令壺的重心上移,腹似虛實有通壺顯得精實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這三點搭配最是高明。

高虛扁壺

壺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圓扁葫蘆,長流的轉折呼應重心略向上的環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蓋鈕巧妙地凸起令壺的重心上移,腹似虛實有通壺顯得精實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這三點搭配最是高明。

高腰線提梁壺

壺身似鼎,以圓弧線條構成,力求渾圓飽滿,唯圓柱提梁框出一片正方,虛實相應,更添此壺神韻。壺肩飾以三道圓環,有效地平衡視覺重心。豐厚的流弧度變化極大,顯得興味盎然。

供春壺

取老樹癭為形,樹皮斑駁滿身,紋理繚繞,以瓜蒂形為蓋。泥色黃褐,樸質古拙,壺身輕巧端握舒適,出水流暢。化老丑樹癭為壺,大有返璞歸真之意境。

井欄壺

井欄壺周身皆由弧線構成,線條圓融有力,簡潔明快。壺身雖圓似方,沉穩而不凝滯。斜斜向上的管狀流和重心略為下沉的環形把,前後呼應。壺的造型簡單卻無以增減,再三觀之韻味無窮。

菱花壺

采六瓣菱花式造型,橋形蓋鈕與口、身、圈足協調統一成一隻六方菱花,筋囊向口收縮與蓋上菱花紋路緊密吻合,毫釐不差。底微內凹。整體製作精細規整,線條簡潔流暢,色呈赭紅溫潤雅緻,可稱佳品。

墨泥石瓢壺

石瓢壺做者雖眾,卻各有風格。此壺不僅工精藝謹,細膩獨道,流、把、的、足搭配恰當、比例合度,造型挺拔精神墨泥色閃耀著青銅光澤,更散發著內斂自省的雋智意味。

牛蓋蓮子壺

通體散發一股紮實有勁的精神。圓筒身,肩略呈弧形與前伸的流及捲曲的把手無間地銜接,一氣貫通。把手捲起活似隨時欲揚起的牛尾般生動。壺口與蓋各成一環上下密合無縫。

秦權壺

壺形似鍾穩重沉著。蓋與壺身渾成一體,蓋的順著鐘形蓋面弧度拱起做橋形鈕,流向上微屈力感十足,把則呈大橢圓形,壺底內凹。赭紅色澤溫和中正,形制樸素敦厚,古雅大方。

上新橋壺

圓扁腹身。肩上帶一環,蓋口一環,蓋中間再一環,如水波蕩漾,上有橋形鈕立於其中。此壺線條處理得圓潤通融。環形把手上塑一平背與蓋鈕呼應,又似一葉過橋小舟,亦利於提握。

雨露天星提梁壺

直線與弧線交錯運用,轉折處明快流利。提梁及蓋的造型設計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帶圓、圓中含方的構圖,充分掌握雕塑與空間關係的美學概念。壺身豐厚扁圓穩住了上半部飛揚的勁勢,流則渾厚有力。遠觀此壺有如飛鳥於天。

鷓鴣提梁壺

變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蓋鈕以虛襯實,塑造耐人尋味的效果。壺身成短圓筒狀,線條洗鍊明確,與蓋和提梁渾成一體。配以較長的流,更有畫龍點睛之妙。

子冶石瓢壺

此壺采上小下大的圓台造型,把則為上大 下小的倒三角形,與壺身對應成趣。短直流,橋形蓋鈕高高拱起,底有三扁圓足。壺身與蓋密合無縫,滿水後亦不外溢。

紫砂壺公冶父壺

下大上小呈三角形的石瓢形,周身皆以圓弧線條構成,嘴、把、的處處銜接自然流暢,線條利落明確,起承轉合交待清楚。下以三圓足支起全身,使壺顯得挺括有神,沉靜而深伊永。

座有蘭言壺

壺體呈扁腹狀,直口,短頸,管狀流,配環形把。弧狀蓋,乳釘形蓋的中有小孔,底內凹,朱泥色華而不膩。渾圓雅緻,有大家風範。一側刻有「座有蘭言]。

瓜梨壺

瓜梨成壺,以蒂為的生動巧妙,壺身為瓜結實豐美,而不流於肥碩,有型有款。渾不似多數以瓜果肖型的作品務求飽滿欲破為美,此壺做來令人神清氣爽。

雙線竹鼓壺

以竹為題材,誇張變化成形,壺身塑成主幹,竹節簡潔有致,中正沉穩。流、把化為新抽嫩枝,動勢內醞,生動有力。蓋上堆塑屈曲的竹枝為橋形鈕,鈕下貼塑竹葉紋飾。

小石瓢壺

壺身及蓋鈕呈三角形,壺式飽飽厚厚,蓋鈕則輕巧巧拱起如橋狀。直流延壺腹弧度斜向上伸,把則順壺肩平伸向下弓起,形狀非圓非方,前後相應妙趣橫生。造型雖簡,卻更能在質樸中見深厚。

雲肩如意壺

造型簡煉有致,以細部雕琢刻劃加以變化。扁鼓身,直頸,管狀流微曲做蓄勁吞吐狀,環形把,下有三隻鼎狀足。肩上堆塑雲形圖案,壺口與蓋圈刻以仿古圖形,蓋鈕成蓮花微放狀。

顧景舟獨家鑒壺秘籍

1. 鑒別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藝人的手法,一個人有一個手法。經常真品與假品對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圖案,仿古的東西一般一件東西一個圖章款。

2. 明代紫砂壺上無圖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 清代早期壺流里的眼都是一個大眼。幾個細密的眼在時代上就晚了。就與民間使用泡茶有關係。

1983年 顧景舟 鷓鴣提梁壺

4. 乾隆紫砂壺器表紋飾微微凸起,是將調好的泥漿用筆慢慢堆畫出來的。泥漿必需研得與墨一樣細膩,然後用毛筆畫,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5. 陳鳴遠生於康熙死於乾隆,在技術上是個了不起的人。

6. 紫砂包金漆的東西是在乾隆以後出現的。

顧景舟 大集玉壺

7. 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壺為乾隆時期的風格。

8. 紫砂胎描金漆竹節式壺,為太平天國時期的。

9. 紫砂泥料比例的多少決定胎色。

高腰線三足提梁套壺

10. 20—30年代時顧先生等人在上海做過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11. 南京、揚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壺真品,是出土的,它們的風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壺的氣魄大,胎泥粗。

12. 清道光「行有恆堂」款紫砂梅花詩句壺,為假品。此壺底款「蔣貞祥造」,蔣貞祥是晚清光緒人,與道光「行有恆堂」款年代不符。

顧景舟 三線咖啡具

13. 看了許多陳曼生刻詩的壺,底款多數篆「阿曼陀室」,沒有寫過「陳曼生制」,這點應注意。

14. 古代人作壺的款時,字頭對頭流,字尾對著柄。

15. 「宣統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壺,壺柄尾部分別有「大生」「裕林」「迪恩」「東溪」「壽珍」等名款。這些人都是光緒時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關係,姓范,一家人都作壺。

顧景舟 十一頭提梁壺

16. 嘉慶四年款紅砂小壺為真品。

17. 「松鶴軒」款紫砂壺,為民國時期作品。「松鶴軒」是上海一個鋪子的名稱。此壺刻字人叫「若水」,號叫姚壽銓。

18. 「黃玉麟」款紫砂樹根式壺是真品,為晚清同治光緒時的。

顧景舟 座有蘭言壺

19. 「陽羨邵友蘭制」款帶屜詩句紫砂壺,是真品,清道光年的。

20. 「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壺。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壺是造型碩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風格。但壺身文字為後刻。「適園主人」是誰不清楚。

21. 「楊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壺。楊彭年是嘉慶、道光時人。此壺為真品,泥色較標準,胎泥及做的工藝,都具有楊彭年制壺的風格。

顧景舟制 寶菱

22. 「志遠」款陰陽文紫砂扁方壺。清道光真品。壺底有「茶熟香溫」款。

23. 「國良」紫砂提梁式過。晚清時作品。國良原名為俞國良,1938年歿,死時60多歲。

24. 「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壺,邵亮生是晚清人。

顧景舟制 九頭詠梅茶具

25. 「笨岩」款紫砂扁壺,是清同治作品。

26. 「味泉」款黑砂竹節式壺,清嘉慶作品。

27. 「赦記」款紫砂雷紋螭紐壺,作者是邵權衡,清同治時人。他曾孫現在還在宜興紫砂廠里工作。

顧景舟制 笑櫻壺 利永藏

28. 「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詩壺。「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壽珍,為清同治時生民國二十幾年歿。

29. 「康熙年造」款黑砂銅提梁壺,清光緒作品。這類壺宜興燒好後,到煙台去燒黑。

30. 「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壺,壺蓋里有「宜興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現到清晚期了。

31. 「宣統元年」款米色砂小壺,壺柄有「寶鱗」二字,是宣統時工匠姓宗。

32. 王南林是清乾隆時藝人,給宮廷里做過御器。

33. 「項聖思」款紫砂佛手式杯,「聖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為假品。聖思何時人不詳。南京博物院有件聖思款桃杯,很精緻。

34. 「史寶豐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慶、道光時作品。

35. 紫砂掛釉器皿從乾隆時開始的。共燒二次,先燒胎,要1000多度。器里掛白釉的東西,掛釉後再燒700多度。

36. 清乾隆紫砂畫彩山水大筆筒,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為避免磨傷,刷一層黑漆。乾隆紫砂筆筒有的器表開小紋片,其原因是原來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後又刷上一層稀的細泥的緣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從30元拍到1.4億元:收藏界就是一個締造傳奇的地方
收藏名家:馬未都的境界你不懂!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