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木易:我戀童但我們是真愛

張木易:我戀童但我們是真愛

最近,各種新聞平台,出現了一批通稿。

在新聞行業混過的我,大概也明白是怎麼回事,張木易和他那個未成年女友都是藝人,背後有商業團隊,寫了通稿,找人在各個平台發稿,同樣也有一些大號借熱點發文,本身事件引人眼球,就形成了這麼一股流量。

張木易微博宣布在準備婚期。這似乎掀起了一大波CP粉的集體高潮。粉絲把這稱為真正的愛情,微博評論下全是「養成系愛情」「修成正果」「真正的童話故事」「你等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之類的自我代入和自我感動的吶喊。

粉絲沉迷於小女孩8歲遇到真愛並勇敢追愛,遇到良人被照顧長大的言情小說情節,也沉溺於老師一直在說等你十八歲結婚,為小女孩守身如玉,陪伴小女生長大成人並成功娶得心上人歸的艱難曲折愛情故事。

再來回頭看一下張木易先生的這條微博,簡單地來說就是三個內容:

一、我和千巽準備結婚了。

二、等她9月11日就滿十八歲生日。

三、今年是我們相遇十周年紀念。

今年才18歲,十年前小女孩也就8歲!

小女孩8歲的時候張木易已經20歲了!

熱評里還有所謂一直關注他們的粉絲列出了他們從相遇相知相戀的時間軌道:

給予祝福的這些粉絲們我真想問問,8歲的時候您知道什麼?

連最基本的三觀都還沒有完全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都還沒有,就直呼著遇到了真愛?

這樣的「真愛」可真夠令人感動的!而且12歲就知道什麼是真愛了?

言情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童話故事也不會有24歲王子愛上12歲鄰國公主,兩人在公主8歲時一見鍾情,兩人歷經困難艱辛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這樣的故事。

為什麼?因為這是戀童,是犯法的啊。

不否認,12歲的年齡差沒毛病,如果12歲和24歲變成24與36歲,這件事完全不值得拿出來討論。

為什麼?因為這就是兩個成年人的自由戀愛啊,經濟自由,思想成熟,兩個平等的個體談戀愛,合情合理合法,再正常不過了。

12歲談戀愛當然不是問題,性發育也絕不是羞恥的事情,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我們自己本身都經歷過的朦朧感情,人性所致,美好也自然。

問題是12歲小女生談戀愛的對象是24的成年男人,因為智力發育的不對等,社會經驗累計的差異,年齡小的一方世界觀的未完全形成,會存在強勢一方對弱勢一方蒙蔽或者欺騙的可能性。

讓我們用科學點的態度來研究這個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貝利南希(Nancy Bayley,1969-1994)用貝利嬰兒量表、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和韋氏成人智力量表等為工具,對同一群被試從其出生開始做了長達36年的追蹤測量,把測得的分數轉化為可以互相比較的「心理能力分數」,繪製成了智力發展曲線(圖1)。

從中可見,智力在11、12歲以前是快速發展的,其後發展放緩,到20歲前後達到了頂峰,隨後即保持一個相當長的水平狀態直至30多歲,之後開始出現衰退跡象。

12歲時知覺速度已發展到成人水平的80%;而推理能力、詞的理解力和詞語運用能力等則要到14歲、18歲和20歲以後才分別達到同一水平。

這說明了大多數人的8-12歲,還處於智力發育待完善的階段,至於世界觀與其他能力,至少要到20歲才完全成熟。

那麼智力成熟的監護人這時候在做什麼呢?搜遍全網,也沒看見該女生的父母對此事發表過什麼反對的看法。

在現代社會看來,如果讓我理解未成年人父母遇到這種事的正常反應,以下應該是正常的。

遇上暴脾氣的,可能不只打他,還會打他全家。

如果脫離現代社會的道德觀,這種情況又好理解多了。

從古至今養成系就不稀奇,童養媳與小書童的故事,自己搜索了解一下。

那其中童養媳與小書童的父母圖個什麼?還難理解嗎?

不論對錯,為人父母,至少「尊重未成年12歲女兒與24歲成年男人的感情是真愛」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吧……

當然男方張木易很聰明,在微博上一直賣的是「守護」長大人設,就連他自己都知道,一不小心與戀童癖沾上,那就不是美好不美好愛情的事了,那是違法了。

而在這段感情里,二人在微博一直公開反覆提及的關鍵詞我為大家整理了下:

1、「勇敢愛」

2、「奇蹟」

3、「堅定信念」

4、「去相信」

5、「勇氣」

有沒有很眼熟?有一瞬間我以為進入了微商的戰場。。。

而微博里多次提及的「勇敢愛」……是二人早些年的組合主打歌。

歌曲的鏈接我就不貼了,既然已經為群眾聽爛歌了,能做的就是以身試毒,挽救一個是一個。

那一刻我懷念tfboys的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再仔細翻一翻微博,我再為大家整理一組關鍵詞:

1、一直陪你長大

2、一直等你

3、I Do

4、最美的畫面

5、最美的樣子

6、我願意

7、牽著手一起走

……

這一次我感覺自己沒有走錯片場,是言情劇的片場,每一幕都好熟悉,就像想看的小說,全程發糖,最後還必須HE……

差不多每年幾次的告白,廣告公司文案氣息濃厚。

沒關係,不歧視沒文化的,畢竟談戀愛不需要知識,只需要荷爾蒙,或者演技。

Miki以前沒有中文名字的,後來是取了張木易的姓,取了名字叫張千巽。粉絲還大呼浪漫:「以你之姓,冠我之名。」

我看了一下兩個人微博下面的熱評基本上是祝福,很少有黑評,不過也是,如果是我我也會刪除拉黑那些讓我不開心的評論哈哈哈哈。

其實單單結婚並沒有什麼,因為緊接著流出了疑似張木易簽約公司發出的截圖。

意思就是說,張木易要靠著這條消息引爆流量尋求合作。

這就很噁心了吧,吃相難看了吧。這是借著「跟未成年在一起」刷話題紅然後火的套路?

這也太可怕了吧?

從Miki8歲開始就被張木易誘導一步一步走向他安排好的路,參加選秀、成為童星、出道、成立組合、出單曲出專輯、簽公司、結婚......

這是人家兩個人的事,人家父母都沒說啥,你憑什麼指手畫腳。

公眾人物的事,就不可能只是兩個人的事,社會的輿論導向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價值導向,更有甚者會模仿並以此為榮。

想想你家8歲的小孩有一天跑回來跟你說她愛上了隔壁班數學老師,他們是真愛,你應該支持。不知道到時候你能不能拍掌叫好?

在輿論的影響下,會產生對這類事情的誤讀。打著真愛的旗號,的確很容易讓界限模糊,但這種關係受到追捧,說明我們國家這些年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以後的戀童都說自己是愛情那就可以藉此來躲避倫理道德的譴責了。這讓人心寒。

不過,還是希望相愛的他們能儘快淡出公眾視野,少些八卦炒作,最後相濡以沫。不要讓其他小孩子紛紛效仿去追求所謂的「真愛」而誤入歧途。讓其他小孩子好好過上正常人生活。

附圖張木易到底是不是戀童癖?

你的萬能佳

能錯過是福氣,能遇見也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能佳 的精彩文章:

劉若英把《後來》拍成電影:後來的我們怎麼了

TAG:萬能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