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老名牌煥發新生機!小編帶你探訪「蘇聯航空工業的心臟」

老名牌煥發新生機!小編帶你探訪「蘇聯航空工業的心臟」

初春的烏克蘭南部,陽光煦暖,草長鶯飛。坐落在烏克蘭扎波羅熱市的馬達西奇公司,成立於1907年。它是世界最大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之一,但如果特指蘇制或俄制飛機發動機,則沒有之一。

是什麼讓這家歷經輝煌與磨難的百年老廠重放異彩?怎樣的工匠精神創造了「50年來無一次因發動機故障而造成的航空事故」的業界傳奇?

4月4日,記者走訪了世界著名航空發動機企業馬達西奇公司,親身感受了這家百年航發企業的傳奇魅力。

成立於1907年的馬達西奇公司位於烏克蘭扎波羅熱市,是世界最大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之一,但如果特指蘇制或俄制飛機發動機,則沒有之一。

早在蘇聯時期,馬達西奇就被稱為「蘇聯航空工業的心臟」「動力沙皇」,其產品覆蓋渦噴、渦扇、渦軸、渦槳和槳扇全型譜,廣泛裝備於100餘款機型上,產品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挺住30年,老「名牌」涅槃重生

馬達西奇有飛機和發動機造型的辦公樓

現任馬達西奇總裁博古斯拉耶夫執掌這家企業已經整整30年。30年風雨一路走來,回首蘇聯解體之初,他十分感慨。他說,蘇聯時期馬達西奇作為大型航空製造企業有近4萬名員工。工廠本身是一個小的社會,擁有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設施和機制。

蘇聯解體之初,經濟凋敝,企業出現了嚴重萎縮。最低谷的時候,工廠里只剩下8千多名員工,大量有豐富經驗的技術專家和熟練工人因為看不到希望,轉而另謀生路,至今想起都令人痛惜。2000年以後企業開始逐步恢復,目前有2.6萬名員工。專業化分工,效率不斷提高,公司已經駛入正常軌道。

馬達西奇試車台車間負責人謝爾蓋告訴記者,他的兄弟和孩子也都在這個工廠工作。很多人像他的家族一樣,從這裡出生,在這裡成長,並將一生獻給了馬達西奇的航空發動機事業。

他們與馬達西奇一樣,經受了社會變遷的磨練和市場化的考驗。近些年來,馬達西奇在進入市場化發展的同時,不斷開拓市場,在過去的30年克服重重苦難,保持住了公司在航空動力研發製造領域的雄厚實力,也保住了一支精幹的人才隊伍。

直面用戶,「客戶永遠是對的」

從所有權角度來講,現在的馬達西奇是一家股份制企業。據介紹,現在企業從生產到管理環節都取得了極大的突破。比如,股份制改革之前航空發動機的生產、銷售、零部件配套,後期維護保養,以及產品運輸等環節都是由不同的國企承擔,相互間沒有隸屬關係。

而現在馬達西奇將過去這些各自獨立的環節全部整合到了自己的旗下。整合的直接成果就是從所有環節摒除了中間人,不僅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成本,企業利潤和客戶利益都得到了保障。

「現在馬達西奇在中國、美國、俄羅斯等15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代表處,可以非常方便地與用戶進行溝通,以最快的速度滿足他們的要求」。博古斯拉耶夫解釋說,「比如發動機生產中需要用到的特種膠等液體密封材料。

它們的保質期很短,有時只有3天。我們可以用自己的飛機,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產品直接送到客戶所在的任何地方」。博古斯拉耶夫表示,「我常和我的同事們說,『客戶永遠是對的』,只要客戶滿意了,我們也才會滿意」。

沒有人才,機器只是個零

馬達西奇廠內的機械加工車間,幾排產自德國的自動機床正在加工精密零部件。在馬達西奇工作了近四十年的車間主任博格丹對記者說,「有了自動機床並不代表工作就變得輕鬆,仍然需要設置數據,現場觀察,以及隨時調試。如果沒有了人,機器只是個零」。

據他介紹,機械加工車間工人的平均年齡只有34歲,這一數據在烏克蘭的大型航空製造企業中是非常年輕的。該公司某項目副總師謝爾蓋介紹說,馬達西奇廠工人的平均工資甚至遠高於首都基輔的平均水平。良好的薪酬,以及穩定的事業發展平台,為馬達西奇補充了大量新鮮血液,百年企業也呈現出蓬勃朝氣。

馬達西奇製造的D-18T渦扇發動機

馬達西奇始終視人才為企業永葆生機的關鍵。企業有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與當地兩所大學有多年形成的人員培訓機制。另外,馬達西奇對實踐中形成的經驗十分重視,並將之上升為與設計、試驗並重的「經驗曲線理論」。

企業普遍採取導師制,由年長的教授年輕的,前輩和新人一起工作,一起用餐,遇到問題手把手教給年輕人應該怎麼做。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冰冷的機械籠罩上了人性的溫暖,從一點一滴的細微之處,延續著潤澤這家百年企業的工匠精神。

零事故!半個世紀的質量傳奇

馬達西奇1916年製造出第一台Дека М-100航空發動機

從1916年製造出第一台Дека М-100航空發動機至今,馬達西奇發展成為世界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巨無霸企業,不僅是在設計製造和生產工藝積累了豐富經驗,在企業文化方面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精神內涵。

高度的專業化和質量意識是馬達西奇建廠一百多年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計劃系統,管理近60萬個零件和近500萬道工序,各個工序緊密銜接,有條不紊。我們可以看到,在馬達西奇,到處都寫著,「乘客的生命、飛機的安全取決於大家的工作」的企業標語。

正是由於這樣的企業文化以及員工從上到下的專業精神和質量意識,馬達西奇做到了50年來從無一次航空事故是因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故障而造成的。公司上下對此感到非常自豪。博古斯拉耶夫對記者表示,「我們會一直珍視和保持這份榮譽與優勢,同時與中國合作夥伴分享我們所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將這份責任與榮耀傳遞下去」。

對華合作,要「永遠在一起」

談到與中國的合作,博古斯拉耶夫表示, 60多年前,馬達西奇與中國專家一起製造了中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對此馬達西奇始終引以為榮。當前,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很多世界性議題需要中國參與才能解決。

近年來中國航空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馬達西奇公司等烏克蘭航空工業企業對參與中國項目,融入中國市場抱有濃厚興趣。博古斯拉耶夫強調,中國除了自身擁有巨大的市場外,同時也對全球市場具有強大輻射力,馬達西奇希望通過加深與中國的合作,與中國同行一道將產品銷往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目前馬達西奇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進展順利,馬達西奇和天驕航空已決定共同在重慶打造發動機生產基地。包括馬達西奇獨有的米-26重型直升機發動機技術在內的一系列項目未來將陸續上馬。

博古斯拉耶夫表示,航空事業是一項國際事業,任何國家建立航空工業,都不可避免要借鑒他國經驗。馬達西奇也是在借鑒世界各國航空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他說,「中國年輕人都很優秀,尤其是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很強。

馬達西奇總裁博古斯拉耶夫

我們都說,『10個中國人在一起,會打敗100個美國人』。今天,馬達西奇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中國年輕人,他們不僅是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未來,也是世界航空發動機事業的未來」。

在對馬達西奇的走訪中,有一個細節讓記者印象深刻。就是博古斯拉耶夫談到對華合作時說,「我們與中國的合作已經有60多年了,我們要永遠合作下去」,說這句話的時候博古斯拉耶夫先生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和眼神是堅定的,不可置疑的。

馬達西奇總裁博古斯拉耶夫寫贈本報的「永遠在一起」

採訪結束時,博古斯拉耶夫先生在贈給本報記者的紀念冊扉頁上親筆寫下:「ВСЕГДА ВМЕСТЕ!——В.А.Богуслаев(永遠在一起!——В.А. 博古斯拉耶夫)」 。以此為記!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隱私換便利?其實,我們真的沒得選!
大腦掃描有助判斷經濟行為風險傾向,人血竟能「毒殺」蚊子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