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網貸備案忽然叫停,這是要整哪出?

網貸備案忽然叫停,這是要整哪出?

金評媒(http://www.jpm.cn)報道:這兩天,互金市場上充斥著各種網貸機構備案細則發放被叫停、備案將延期的傳聞。據金評媒記者多方了解,對於網貸平台目前監管部門還是以清理整頓、防範風險為主,至於整頓後備案的最後期限,出台全國統一的備案驗收細則等傳聞,目前還沒有準確的通知。

4月10日,多地傳出叫停網貸機構備案細則發放的消息,網貸平台備案大限延期的傳聞也不絕於耳。有業內專家接受金評媒記者採訪時認為,「暫停發放網貸備案登記細則、備案延期」,很有可能意味著全國性的備案指導意見即將出台。但下一步真正將如何運作,這位專家並沒有給準確的答覆。

平台備案可能延期

自廈門、廣東率先發布地方性網路借貸備案暫行管理辦法以來,上海、深圳、北京、廣西、浙江、江蘇、福建、江西、新疆、保定、山東、河南、山西、大連、廣州、天津、合肥、重慶、吉林等21個省市先後出台了相關細則。

然而,這些地方出台的暫行辦法可能全部被暫停。據接近金融監管的業內人士透露,由於P2P整改驗收工作量大、難度大、進度滯後,將向後調整網貸備案最終期限,目前最後期限還沒有確定,需要等下一步通知。

一位東部沿海省市的規模較大的P2P網貸公司創始人表示,之前該省金融辦給過一份包括專項審計報告、律師盡職調查、申請報告三項資料在內的申請材料的樣本參照,但是截止到目前還沒有給出最終申請材料的格式。考慮到之前監管部門要求4月底之前基本完成主要P2P機構備案,這位創始人表示,現在看來根本來不及,網貸備案應該是要延期了。

尷尬備案中大平台

自從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網貸平台備案驗收通知以來,各地互金企業基本上都把備案當做頭等大事,不少平台為了合規甚至暫時停止平台信貸業務。

網貸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3月,國內正常運營的平台總共有1883家,其中,廣東、北京、浙江、上海四地共有1258家,佔比66.8%。這次備案整改涉及的網貸平台數量眾多,分布不均,平台的質量也參差不齊,監管要面對的壓力不小。

尤其是一些比較知名的大平台,因為存量交易累計金額巨大,投資標的金額也不小,要想在不到比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監管要求的20萬以下的標的額度要求,難度很大。如此一來,很可能造成小平台本案容易、大平台備案反而較難甚至很難成功通過的尷尬局面。也正因為如此,業內多位人士均傾向於認為,網貸平台備案延期的可能性較大。

平台備案大限將至,互金圈內人心惶惶。而在3月月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又下發了《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即29號文件,要求依託互聯網公開發售資產管理產品,須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頒發的資產管理業務牌照或資產管理產品代銷牌照,否則視作非法金融活動。

對於網貸機構將互聯網資產管理業務剝離、分立為不同實體的,29號文件要求應當將分離後的實體視為原網貸機構的組成部門,一併進行驗收,存量業務未壓縮至零的,不得對相關網貸機構予以備案登記。這對於那些涉及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的平台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麻袋研究院王詩強接受金評媒記者採訪時表示,「網貸備案推遲可能是因為北上廣的網貸整改驗收政策需要將29號文相關條款加入進去。對於網貸平台來說,處理相關業務也需要一定時間,自然就推遲了。」

出台全國性備案指導意見?

離完成備案的最後期限只剩兩個多月,29號文又提出了如此嚴苛的要求,平台備案的最終結果,可能是極少數平台通過,這對整個互金行業的衝擊未免太大,帶來的後遺症太多。對多數網貸平台而言,想短期內達到備案條件,就要承擔現金流出問題的風險。而P2P平台資金流轉體量巨大,這可能會進一步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一位互聯網金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金評媒記者,這次叫停各地平台備案驗收細則,可能意味著不久將推出全國性的統一的平台備案指導意見。這次平台驗收,是以各地金融辦為主體,因為種種原因包括某種程度上的地方保護,各地推出的驗收細則出現不小差異,這種尺度上的鬆緊不一,不僅會造成網貸平台備案驗收中的不公,也會留下不少隱患。如果一些平台因此帶病過關,回頭出現問題將會很麻煩。

這位人士估計,以後網貸平台都將是持牌經營,即使不像股份制商業銀行那樣,起碼也要像地方小貸公司一樣,具備比較高的資質。這也是新任央行行長易綱一貫主張的觀點。他說,如果真的要求網貸平台持牌經營,那麼,對於之前的自然人借貸最高20萬額度的限制,可能就會放寬,不然,這些平台無法與其他持牌機構競爭。

(編輯:楊少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國家為什麼將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原因在這裡
深交所祭出一線監管新利器 現場檢查打擊多起違規行為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