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6條日常護理建議 應對帕金森

6條日常護理建議 應對帕金森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中國流行病學結果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約有1.7%患有帕金森病。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中國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萬。「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目前臨床上無法治癒該病。

6條日常護理建議 應對帕金森

但帕金森病患者的預期壽命與普通人群無顯著差異,所以無論是臨床治療還是家庭護理,如何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才是療護的重點。」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副院長王勁說。為此,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外科醫師聯合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警惕早期癥狀 做到有效改善疾病癥狀

「帕金森病發病危險因素主要是年齡、遺傳、環境因素。」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梅介紹,該病患者多為中老年;患者中5~10%為家族性帕金森病;環境因素中,一些化學物質如類似MPTP(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等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嚴重的腦外傷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

「帕金森病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尤其針對有發病危險因素的人群,警惕早期癥狀,爭取在發病的最早期即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的癥狀。」王梅說。

帕金森病有運動類癥狀,「在臨床上,出現運動遲緩,加上靜止性震顫或肌強直中的任意一項,即可診斷為帕金森綜合征。」王梅說,運動癥狀還包括步態障礙、吞咽障礙、說話小聲等。非運動癥狀多種多樣,如情緒低落,焦慮,疲勞,睡眠障礙(快速眼動睡眠障礙),認知障礙,幻覺,頻尿,低血壓,浮腫,發汗異常,疼痛如腰痛、肩痛、下肢痛,肢體麻木,消化道癥狀如食慾低下、噁心、嘔吐、便秘等。

「非運動類癥狀可早於運動癥狀很久出現,如便秘可平均早於運動癥狀15-20年以上出現。非運動類癥狀是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的參考,但不是診斷依據。」其中,由國際運動障礙協會2015年公布的最新診斷標準,非運動類癥狀中的「嗅覺減退」,已被列為了帕金森病診斷的支持項目之一。

藥物治療應及早結合外科干預

經臨床明確診斷帕金森病後,絕大多數患者都以藥物治療為主,通過藥物直接調節神經遞質分泌。但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劑末現象」和「開關現象」開始顯現。據王勁介紹,「劑末現象」指病人服藥後短時間癥狀最輕,幾小時後癥狀逐漸加重,直到再次服藥後,癥狀又減輕。「多數患者在服藥1-3年後開始出現這種癥狀波動,並且逐漸加重,藥物有效時間逐漸縮短,甚至每次服藥只有1-2小時的療效。」王勁說,「開關現象」則指帕金森患者突然出現癥狀加重、全身僵硬,未經任何治療癥狀在數分鐘後又突然消失,病情時好時壞。「開關現象」隨時隨地出現,與服藥時間和劑量無關。

「當藥物治療過了『蜜月期』,應及早考慮接受外科干預,抓住手術治療的『黃金期』。一般明確診斷帕金森病2到3年後,為手術治療的『黃金期』。」王勁說,外科干預手段主要是指發於1997年的「腦深部刺激器治療」,通過在患者體內植入可調可控的裝置,並根據疾病變化調整刺激器的參數,讓癥狀控制在最佳狀態。「手術干預治療的療效也隨著時間延長而遞減,但目前臨床隨訪數據表明,手術療效至少10年以上。」

目前針對帕金森病有一些先端治療方法,如細胞移植治療(iPS細胞等)、基因治療、神經細胞保護療法、免疫療法等,「這些方法都處於實驗性的探索階段,療效尚不明確。」王勁說。

6條日常護理建議 幫助改善病症

據王梅醫師介紹,通過臨床試驗與研究發現,很多日常護理項目,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癥狀,結合該病的非運動性癥狀,重點提出6條建議:

① 運動:有文獻報道,運動對帕金森病有益。運動方式包括多種,如定期去健身房、去做康復、散步、慢跑等。每天堅持運動非常重要。

② 睡眠:帕金森病患者因頻尿在夜間會多次醒來。由於多巴胺可能在夜間睡眠時在腦中分泌一部分,所以夜間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必要時可服用半衰期短的睡眠葯。

③ 旅行: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參加旅行,可以調節心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

④ 心理調節:患者應以改善生活品質為目標,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生活。帕金森病患者中有部分伴有抑鬱症,應及早進行心理干預。

⑤ 攝食:帕金森病患者沒有食物限制。但是,如果合併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者,需要進行相應的食物限制。帕金森病患者容易有食慾低下的非運動癥狀,如果低於標準體重時,建議積極攝食。

⑥參加社會活動:和普通人一樣積極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易疲勞為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之一,藥物治療不能完全緩解此癥狀,因此,感覺疲勞時應適當的休息。鼓勵患者積极參加合唱、舞蹈、手工、裁剪等趣味活動。

此外,在帕金森病日當天,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外科聯合為居民進行義診,王梅醫師、神經外科董生醫師分別進行了科普講座,董生醫師詳細介紹了植入腦深部磁刺激器(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的手術指正及治療效果等。神經中心醫師為居民進行現場健康諮詢、簡單查體,護理人員為收聽講座的居民們進行義務測血壓、血糖服務。

帕金森病日當天,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活動現場:

6條日常護理建議 應對帕金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亦健康 的精彩文章:

半數中國人患近視,這些護眼方法你知道嗎?
驚蟄養生原則,尤要養肝!

TAG:亦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