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歲之前請看完這六部電影,投資理財路上少交學費

30歲之前請看完這六部電影,投資理財路上少交學費

學理財和投資,通過枯燥的書本往往不能吸收其中精髓。大部分時候,輕輕鬆鬆看部電影,也可以學到許多投資理財的新知識,並且還可以理解的更透徹。能有這等理財娛樂兩不誤的好事,你還等什麼?還不趕緊看起來!

《華爾街》系列

理財關鍵詞:內幕交易

經典台詞

「貪婪是好的,貪婪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激發人類向上的動力。」

理財解碼

《華爾街》系列是商戰電影經典之作,身為股票掮客之子的斯通使用強有力的戲劇手法拍出了股市內幕交易的來龍去脈,同時通過藉蓋柯的行徑質疑現代人面對金錢誘惑和貪婪慾望而普遍出賣靈魂的道德問題。道格拉斯生動刻畫的華爾街大亨蓋柯的形象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圖騰,原生態貪婪的代名詞。

值得一提的是,2部《華爾街》上映的時間節點都很巧妙。《華爾街》第一部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黃金時代,股價飆升速度遠超實體經濟增速,金融交易增速遠超世界貿易增速。

遊資泛濫,遍地投機,內幕橫行,貪婪的美國投資人很快付出了代價。《華爾街》上映前一個月,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爆發了史上最大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內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美國股災席捲全球,數以萬千計的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無產階級。

《華爾街》第二部則把矛頭指向2008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被看成是金融危機慘況的生動演繹和邏輯解讀,電影間接隱喻了造成全球經濟混亂的高盛和雷曼兄弟的興衰爭鬥。在這輪危機中,因為大量創新金融衍生品過度包裝以及過高槓桿,使全球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

實戰運用

《華爾街》系列寓意深刻,大多數缺乏內幕消息和正確投資理念的中小投資者很容易受到像蓋柯這種市場殺手的愚弄和宰割。而那些貌似誠信、專業、更富遠見的專業投資機構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貪婪、愚昧而脆弱。中小投資者在把錢交給這些機構後將面臨巨大的經濟風險——他們很可能壓根不關心你的死活,只關心自己能撈到多少錢。

與美國股市相比,中國股市的司法漏洞更多一籌,監管也更加滯後,內幕交易同樣更常見,中小股民更容易被魚肉。不看《華爾街》就不要輕言「我懂股票」,更不要隨便進入股市!

《百萬英鎊》

理財關鍵詞:馬太效應

經典台詞

「先生,您什麼時候想來就來,喜歡什麼就拿什麼,您能光顧是本店最大的榮幸,至於賬單,您就甭管了。」

經濟學上,馬太效應常被用來解釋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兩極分化現象。但從投資學看,「馬太效應」反映了資本的複利效應和規模效應,即財富資源會自動向資本更多、投資能力更強的企業和個人傾斜。

影片中,亞當斯最初只是把百萬大鈔當作自己生活消費賒賬的信用保證,就像提供大量資產證明的高凈值客戶能獲得額度極高的信用卡一樣,但如果資金鏈斷裂,遲早會露餡。所以他逐漸利用自己積累的聲望和信譽,先從經營陷入困境的朋友手中接手礦山招股生意,賺到第一桶金,再憑藉股票經營知識,引導股市走向,賺取真金白銀。通過「借力打力」,亞當斯成功證明並實現了「財力證明—信用價值—真實財富」的資本運作模式。

實戰運用

亞當斯近乎「空手套白狼」的發家史給投資者敲響了警鐘。現如今的社會,還是會有不少人像電影中的眾多店主一樣,看到腰纏百萬巨鈔的亞當斯潛意識認為自己碰上財神爺,進而放鬆警惕,即使對方大幅透支賒賬也不擔心。

歷史上出現過的龐氏騙局不勝枚舉,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取得投資者信任,就是因為集資人故意給自己(或公司)包裝成高端、成功、不差錢的精英形象,開名車,帶名表,住豪宅,出手闊綽,排場宏大,讓投資者信以為真。殊不知「拆東牆補西牆」的手法終將導致資金鏈斷裂!

《大腕》

理財關鍵詞:投資遠見

經典台詞

「你說這樣的公寓,一平米得賣多少錢?2000美金?那是成本,4000美金起,你還別嫌貴,還不打折!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理財解碼

全片從寫實開始,一步步滑入黑色喜劇乃至荒謬的深淵。但最精彩的看點是,當觀眾習慣了荒謬後,影片依情節推展順理成章進入精神病院的場面,此時表面上看那些精神病人的言論更加荒誕無稽,實際上卻句句都是充滿預言色彩的投資名言。將這一點睛橋段設置成戲中戲也可以看出馮小剛有意模糊電影與現實、想像與真實之間的界限。

「精神病人」們對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和對中國房地產投資前景的看好,幾乎可看作投資聖經。

回望《大腕》上映後的十多年裡,造就中國富人最多的兩大行業正是互聯網和房地產。「有流量就會有商業價值」,「流量大了就上市套現」等至理名言是整一代互聯網新貴發跡的源動力。

在《大腕》的時代,中國房地產價格尚未步入火箭通道。4000美元/平方米能買到黃金地段、電梯入戶、自帶游泳池和花園的貴族房。而今天,4000美元/平方米的房子在很多城市已經不算什麼了。

實戰運用

每一個特定歷史時期都出現過一些特定的投資理財機會。有些人成功抓住了其中的一次或N次,從而成就了今天財務自由的幸福生活,更多的人卻總是一次次讓機會從眼皮底下溜走。

投資沒有後悔葯,對業已喪失的投資機會也不必再悔恨懊惱。向前看,只要中國經濟依然在向前發展,各種新技術革命的步伐依然沒有停滯,未來各種新的投資機會一定會不斷湧現,你需要的只是遠見卓識和勇氣決心去抓住它!

《決戰21點》

理財關鍵詞:量化投資

經典台詞

「我們不是在賭博,我們是在計算。」

理財解碼

MIT小組之所以能在合法前提下大幅提高贏牌概率,是因為普通人玩21點只是憑個人主觀對風險收益概率的感覺作出判斷,而根據賭場設定的遊戲規則,玩家輸錢的概率必然大過贏錢的概率。

而MIT小組則通過對大數法則和玩牌規則的有機結合,將贏牌概率數量化、精確化。在每一局牌的早期,先通過小額下注來摸清牌面上的牌點大小,從而推測牌池裡的牌點大小。假如牌局過半時,發現牌池裡小牌多,玩家玩下去輸錢概率大,則立刻止損離場;假如發現大牌多,莊家輸錢概率大,則開始下大注玩,結果最後賺到的錢總是比先前試水時輸掉的錢多。

在投資界,這種通過精確的程式化的量化投資方法,大幅提高投資獲利概率的做法也很常見。

實戰運用

要知道,成為一個像巴菲特那樣成功的主觀交易者往往不到萬分之一概率,但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程式交易者,你只需要做兩件事:設定投資策略以及堅持走完程序,在此期間,不要被一時的貪婪和恐懼所蒙蔽。如此一來,你永遠不可能依靠投資一夜暴富,但你終將成為市場的贏家。

話說回來,從理財的角度看,「小賭怡情,大賭傷身」這句話永遠沒錯。一旦沉迷賭博,哪怕像MIT小組那麼聰明,假如不能及時收手,最終都只可能走上一條不歸路。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理財關鍵詞:量入為出

經典台詞

當你的手指抓住那些閃亮的新手袋...

噢 就是這樣!噢 就是這樣!

噢 不...我花了900元

理財解碼

為什麼電影中「半桶水」的投資理財專家麗貝卡卻依然理不好自己的財甚至債台高築呢?

除了自身定力不足外,她手裡那個名叫信用卡的魔鬼也「罪大惡極」。

對於能夠節制自己的消費欲,做到量入為出的消費者來說,合理利用信用卡不但能讓你獲得一筆短期免息貸款,在此期間你的資金可以用於其他生息投資,而且辦理信用卡贈送的各種禮品,刷卡時的各種優惠和積分都能讓你淘到不少實惠,信用卡還能減少隨身攜帶的備用現金。

然而對於像麗貝卡這樣的女孩子,哪怕她對投資理財的理性認知再深刻,也敵不過衝動消費的感性魔力。所以註銷所有信用卡是唯一救生法門。

實戰運用

拒絕透支,學會記賬,制訂消費規劃,永遠都是學習理財繞不開的第一步,否則就算開源再多,若不適當節流,理財致富神馬的都只能是浮雲。

《中國合伙人》

理財關鍵詞:創業機遇

經典台詞

成功者總是不約而同的配合著時代的需要。

理財解碼

過去30多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期間,投資者和創業者也經歷了多次實現財富夢想的機遇。

上個世紀80年代前期,只要敢於離開體制,遊走於不斷放寬的法律邊緣,無論是做個體戶還是小商販,甚至倒賣錄像機等稀缺品,都很容易成為令人羨慕的萬元戶。

80年代後期,以華西村模式為代表的鄉鎮企業突飛猛進,日進斗金。90年代初,尤其是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國企成為低效和虧損的代名詞,而抓住政策機遇(如浦東開發、海南淘金等)下海經商很容易獲得成功。

到90年代後期,生機勃勃的IT業給許多「海歸」提供了創業良機,今天的互聯網大佬大多是那時開啟了自己艱辛的創業路。

到了本世紀,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更釋放了眾多創投機遇,開發房地產、承包煤礦、開網店、開連鎖加盟店……

實戰運用

隨著創業板的開通,「創業-上市-套現」的造富路線圖更造就了一大批財富新貴。可見,把握時代脈搏,看準歷史機遇,是創業成功最關鍵的要素。

未來30年,中國還蘊藏著諸多的創業機遇:老齡化、新能源、金融創新、綠色農業、移動互聯網、智能穿戴設備……看準時機,勇於出手,或許你將成為載入史冊的新一代「中國合伙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P商業夥伴 的精彩文章:

TAG:CNBP商業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