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HomePod體驗 349美元都能買到啥

蘋果HomePod體驗 349美元都能買到啥

【手機中國 評測】去年6月,蘋果在WWDC大會上發布了全新的智能音箱HomePod。雖然我現在已經擁有多個影音設備,但是我對蘋果的這款智能音箱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為很多外媒對其音質都讚賞有加,而且蘋果官方也曾表示音樂由始至終都是蘋果DNA的一部分,想必它的音質應該很不錯。

除了不俗的音質外,HomePod的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內置的Siri,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包括Amazon Echo、Google Home、小米AI音箱、天貓精靈等產品亮相,而蘋果HomePod作為後來者,能否在語音交互這一智能領域內後來居上,也是讓我對其產生興趣的一個點。

經過了半年多的時間,這款產品終於上市,不過遺憾的是中國並不在HomePod首發國家之中,我也是拜託朋友從美國帶回了這台智能音箱。下面我就與各位分享一下我使用HomePod的體驗,至於它是不是一款優秀的智能音箱產品,相信各位看了以後也能有自己的看法。

「蘋果味」的外觀設計

第一眼看到HomePod,我還是被它那「胖墩墩」的外觀吸引到了。這款智能音箱依然採用了簡潔素雅的外觀設計,非常有蘋果的產品風格,看上去很像一個縮小版的「垃圾桶」Mac Pro。其表面由一層一體性非常強的無縫網眼織物覆蓋。從任何角度看都不會看到接縫,這種織物的設計不但讓HomePod更美觀,也不會影響到HomePod的音質。最重要的是,這種材質也讓HomePod降低了一些電子味,讓它顯得不那麼「冰冷」。

HomePod

HomePod

HomePod

HomePod唯一一處可以觸摸交互的地方就是音箱頂部,通上電以後,HomePod的中央會出現圓形的Siri波形圖,這一波形圖是由LED燈珠形成的波紋,並通過頂層擴散膜形成的毛玻璃特效,也就是說這款產品通過簡單的設計就實現了令人感到驚艷的視覺效果,可以看出蘋果研發團隊的功力十分了得。

HomePod

HomePod底座使用了硅膠材質,這一材質也使HomePod更好地豎立在桌面上,不會因為低頻振動導致音箱出現位移。另外,官方表示HomePod的硅膠底座會導致木質傢具表面留下白圈,但是我在使用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類似情況,不過保險起見在HomePod下方放上保護墊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HomePod採用硅膠材質底座

總的來說,我對HomePod的外觀設計還是非常滿意的,圓圓胖胖的身材,放在哪裡都能很好地與環境融為一體,說它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我想是不過分的。

同價位產品中更好的音質

將HomePod通電後稍等片刻,便可聽到一聲低沉的「嗡」聲。相信我,如果你真的實際體驗過HomePod,你一定會對這一個聲音感到驚喜,那種直擊你內心深處的音效,更會讓你對HomePod的音質表現充滿期待。

連接HomePod

連接HomePod中

使用HomePod需要先將其與手機配對,作為蘋果推出的產品,「輕鬆上手」肯定是必須的。將iPhone靠近HomePod,iPhone會自動彈出配置界面,隨後按照步驟一步步完成後即可輕鬆使用。如果你訂閱了Apple Music,那麼現在就可以使用HomePod聽歌了。

HomePod

播放音樂時會顯示加減音量的標識

初次聽到HomePod播放的音樂,我還是感到非常驚喜的。得益於其內部的七個高音喇叭+1個低音炮的設計,HomePod的三頻分離得非常好,這也可以帶來更加立體的音效,所以無論你處在哪個位置,都能感受到HomePod的良好音質表現。

HomePod

不過Homepod的調音傾向似乎與蘋果一貫的「白開水」風格不符,從發出聲音的那一刻就能明顯地感覺聲音偏向下盤,低頻非常有力道,那種直接轟擊你胸膛的震撼感,相信你用了以後就離不開。這樣的調音傾向非常適合聽以鼓點和人聲為主的說唱,當然用來聽大部分流行音樂也是非常合適的。

但是相應的缺點也十分明顯,那就是HomePod的高頻表現還是略遜一籌,播放一些以女聲、弦樂為主的音樂時,能明顯地感覺HomePod有些力不從心,聲音的穿透性也有些疲軟,聽起來不夠清脆悅耳。

至於音量,HomePod的表現同樣超出我的預期,平時我在家使用時只會開到20%-30%的音量,再高一點就會感覺到吵。我曾經試過將HomePod的音量開到60%,可是沒過10分鐘鄰居就會來敲門,足以看出HomePod的小身體中的巨大能量。

Siri是唯一短板

HomePod的定位是一款「智能音箱」,也就是說它可以聽到人們的聲音並作出反應。HomePod使用了六個麥克風組成的陣列,收音效果可以用驚人來形容。我在客廳喊一句「嘿,Siri」,卧室中的HomePod即可被激活,並發出一聲類似「嗯哼」的音效,等待你的下一步語音指令。

可以通過Siri控制HomePod

如今網路上充斥著「HomePod不值得買」的看法,原因就是作為一款「智能音箱」,HomePod只將「音箱」的功能做到優秀,但是「智能」方面實在是上不了檯面。雖然在使用過程中Siri可以說出一些口語化的詞,但是Siri早已不是一款好用的語音助手,它與其他競品相比也有極大的差距,這也使Siri成了HomePod中的一個明顯的短板。

另外,由於HomePod暫時不支持中文,這也導致使用時我們必須熟悉英文。所以當你想聽某首單曲的時候,你需要知道這位歌手的英文名字以及歌曲的英文名字,我想對於部分人來說,這樣的體驗都不會感到愉快吧。

HomePod僅能識別歌手的英文名字

當然,或許蘋果原本就不希望用戶使用HomePod聽單曲。在最新的HomePod廣告中,女主人公對HomePod說的是「Play me something I"d like」,也就是說蘋果很有可能希望用戶在使用HomePod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心情或喜好來選擇對應的歌單,而你越長時間使用Apple Music,你的歌單也就越符合自己的口味。

蘋果官方宣傳視頻截圖

唯一一個優勢是,Siri對英文的識別還是不錯,對於我這種塑料級別的英文也能識別得很精準,而且英文Siri的語音效果也要比中文強很多,說話聲音沒有明顯的「機器味」,這是唯一可以給好評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想訓練一下你的口語能力,那麼HomePod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我們目前也不能過分苛求HomePod中的Siri能做什麼事,因為它除了能控制音樂、查詢天氣、設定鬧鐘以外,似乎真的不能做什麼事了。

第三方能否使用?

HomePod無法連接第三方音樂App應該是另一個經常被吐槽的點,不過我們不難發現蘋果推出HomePod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用戶使用Apple Music,從而鞏固自家的生態系統,所以未來蘋果開放HomePod給第三方音樂App使用的概率非常低。

不過對於國內用戶來說,將Apple Music作為主力音樂軟體使用還是比較痛苦的。首先就是由於國內的版權問題,Apple Music的音樂庫並不全面。其次Apple Music因為網路的問題,播放音樂時會出現偶發的卡頓現象,體驗還是略有不足。

第三方音樂App可以通過AirPlay播放音樂

所以第三方音樂服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可以在使用QQ音樂、網易雲音樂的過程中,在控制中心將音頻輸出切換為HomePod。但是這種使用方式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語音延遲非常嚴重,點擊播放按鈕後,大概一兩秒以後HomePod才會發出聲音,非常影響使用體驗。

iTunes

不過我們也有一種解決方案,那就是將你喜歡聽的歌曲導入iTunes。但是這種方案帶來的問題是導入iTunes中的歌曲會佔用iCloud空間,這對某些只有5GB空間的用戶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所以是選擇6元50GB的iCloud雲空間,還是選擇10元每月的Apple Music的音樂服務,就看你平時的聽歌方式了。

總結

HomePod究竟是不是一個優秀的音箱?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簡潔的外觀設計,還是同價位內不錯的音質,都是HomePod的優勢。但是如果我們將產品的維度放在「智能」上,那麼HomePod的表現還不夠樂觀,甚至可以說Siri是智能音箱中拖後腿的存在。好在HomePod並不是一鎚子買賣,後期蘋果還會對它進行升級,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期待未來HomePod的表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中國 的精彩文章:

紅米Note 5意外現身蘇寧 6GB大運存給力
三星S9港版售價公布 看到真的會嚇一跳

TAG:手機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