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美三歲了,正是開始融入集體的年紀。最近媽媽卻發現小美越來越"自私"了,不願意跟其他小朋友分享,比如帶她到小區里玩,本來玩的好好的,有個小朋友過來想要小美手裡的飛機,小美拔腿就跑,把小飛機護得緊緊的。媽媽覺得丟人,說盡了好話,小美依然把小飛機緊緊地抱在懷裡。小區里不太熟悉的人也就罷了,過年的時候發生一件事情才讓小美媽顏面盡失。

小美有個大她兩歲的表姐,兩個孩子玩得很好,臨走前表姐看上了小美的小汽車,已經破破爛爛缺了輪子少了燈了,表姐卻喜歡得不得了,哀求著小美媽想帶回家。正答應著,小美一把搶了過來,兩個孩子扭打成一團。小美媽怒了,扇了她兩巴掌:"又不是什麼新玩具,你都玩膩了還不給別人!快撒手給表姐拿去!"

類似於小美這種情況,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分享是美德,不願意分享是不對的,是自私的。那我們再看下一個場景。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美已經三十歲了,長的漂亮工作也不差,卻一直沒有男朋友。為什麼呢?因為她有一個爛賭的哥哥,欠了一屁股債要她還,還有一個外甥讀書也要她負責。家裡兩位老人經常借口跟她要錢,她都是全部答應,就連房子也給了哥哥。

你會不會覺得小美有毛病?但是比較三歲的小美和三十歲的小美,你會發現,他們分享的雖然是不同的東西,都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且都是父親要求她分享。只不過,我們許多人認為,小美三歲時不分享是不對的,而三十歲的小美,盲目地分享則是不對的。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界限感,在孩子社交敏感期的時候尤其要重視。一個人只有明確了"我的""你的""她的"之間的界限,才能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會不停地付出,以換取她人的肯定。如果某一天這種模式被打破,孩子會變得非常痛苦。

例如:樊勝美式的"扶地魔",從小就在"我是個好孩子我要分享一切"的心理暗示中成長,對他人的索求沒有反抗能力,造成了她悲劇的人生。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是可以跟你分享一切的,那就是你的父母。對於其她人,我們要鼓勵孩子分享,但是也要允許孩子有所保留。

我們要做好人,但是我們從來不鼓勵孩子做"老好人"。那種倡導通過付出一切來獲得認同的教育,是一種冷暴力的封建壓迫,無視了人最基本的需求,對自己本身的認同感。

孩子要懂得界限感,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懂得捍衛自己的財產,這才是一個文明社會應該給予孩子的教育。

如果小美的媽媽在孩子們爭搶玩具時能夠這麼說:


「媽媽知道你難受,媽媽也很難受啊!寶貝!(共情)

你的玩具真好看,姐姐想要(為什麼要你的玩具),你也想要,怎麼辦呢?很為難呢!(明確問題)

你可以送給姐姐嗎?如果不可以,那麼媽媽買另外一個給她好嗎?(姐姐也可以有自己的玩具,明確界限感)"

那麼三十歲的小美,一定會活出自己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