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多數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大多數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我說的都是假的。

標題里的朋友,指的是:

1.沒有工作、經濟上的相互利用。以及,相互利用的野心。此處「利用」指的是,不向對方袒露真實目的,換以另一理由哄對方給自己幫忙。有話直說,說出真實想法和真實需求的,不在此列。

2.沒有情感上的相互利用。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有人說,朋友是情緒的避風港,朋友是快樂的分享者。但是,如果一個情緒低落的人只是想要一個發泄的出口,而沒有整理好自己的思維做好與對方交流的準備,動著腦子跟對方說話。那麼這是真的只需要一個垃圾箱而已,其實換了誰都能做,以「好朋友」的名義拉著你只發泄而沒有尊重你的發言權和感受的,便是情感上的利用。求助,求安慰,可以。但是你要先把自己釐清楚,並且對朋友的意見有真實、明確的需要。

再說分享快樂這回事。如果,一個人有什麼積極情緒需要分享,跑來找你,不是因為希望你聽了之後也會開心,只是因為自己的成功需要一個單純的、堅定的、一定會給予強烈肯定反饋的見證者,為自己的虛榮心和優越感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那麼,這也是情感上的利用。

3.真正能夠替你換位思考的同時,體會你的心情,給予盡量理性又積極的建議。談這點是因為,我發現很多人習慣將一個到目前為止生活中的最好朋友,不加甄別地持續認定為自己以後的摯友。但事實上,人是會發生改變的,或者說,你的朋友的另外一些方面的特點你還沒有發掘完全。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承擔和忙碌的情況下,你選擇的最好的朋友,那個人,應該是能夠從他的生命中脫離出來一小會,專註於你的生活的。同時,你也應該相應做到,從自己的視角和生活中走出來,真切地去傾聽和體會他的心情。「最好」,這件事是要雙方一起維護的,和愛情一樣,有一方一直照顧另一方,這樣不公平的友誼遲早會塌毀。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們的交流過程中,一個人突然格外關注自我,你說什麼對方都能最終繞回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感受上,你們倆不再能夠專註地討論某個人生活中的問題的時候,也就是,他變了,他展示出了疏離你們友誼的一面,你們便成為兩個在同一個空間自說自話的人。你們只是在出聲,並不是在交流。如果看不懂,舉個例子給大家。

交流:

A:我最近xxxx,我的情緒xxxx,我的問題是xxxxx,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B:我覺得,你這件事xxxx,你的處境是xxxxx,你的選擇有xxxxx,分別的風險是xxxx,你可以試試這麼想或許心情會好一點xxxxx,我能理解你的擔心是xxxxx,我建議xxxxx。

單純出聲:

A:我最近xxxx,我的情緒xxxxx,我的問題是xxxxx,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B:哎呀我最近更慘,我經歷了xxxxx,我心情xxxxx,於是我就xxxxx,結果xxxxx……(說起了自己的事情,無視A的情感需求)

這可能是無意的,源於B本身就是個自我的人,乃至於對最好的朋友在求助的時候他的思維迴路還是不自覺地通回了自己身上,這反映B潛意識裡就認為A的痛苦不重要,A的感受沒有自己的感受重要。也可能是半知覺的,一邊察覺到A對自己有需求、自己應該幫助解決A的問題,一邊想著,那是他的事情,他應該自愈,他能自愈,我不想和他共情,太麻煩了。這就說明,B也在乎A,但是B有惰性,而A在他生命中的地位不足以重要到讓B克服自己的惰性。也可能是刻意的,心裡清清楚楚地認為A的事情是不重要的破事,根本不想接話,不顧A對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求助,以往享受A的幫助和情感資源的支撐,但在A需要幫助的時候不予理睬。

普通朋友這樣完全沒問題,對普通朋友也不必要有這樣奢侈的期待和要求。但如果是最好的朋友,你認為的最懂你的人,當你信任他,暴露自己的軟肋謹慎地向他發問,期待他像以前一樣,能好好地與你討論你的問題。但是他完全沒有接你的話茬,對你情緒的回應也是「真羨慕」、「好心疼」、「我也是」這種無效辭彙,甚至把話題重心轉移到了自己身上,說起了自己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屢屢發生。那麼,你們的關係已經不對等,說直白一點,他沒有像你重視他一樣重視你,沒有像你尊重他一樣尊重你。如果是我,我將不再對此人有相應的期待,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輸出自己高質量高密度的情感支撐和對等尊重。

所以,解釋到這,請各位將標題和開頭提到的「朋友」,理解為,最能交心的朋友,與你能夠100%地高度共情的朋友。是你最信賴的、能夠把最真實的自己完全暴露放心交付的人。注意與最志趣一致、追求一致、價值觀一致等辨別開來。

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朋友。

問題在於。一部分人不具備與別人充分共情的能力(大多是天生的)所以最初得到了這種感情但是終究因為太自我或者共情能力匱乏而失去,一部分人不願意花精力維護這樣的親密關係(認為不值得、不經濟),一部分人善變,一部分人太愛強調自己的姿態,大部分人自私。(足夠自我、內心足夠強大,不需要從親密友情上汲取精神養分的人除外。)

所以,我們的心裡話,都自己吞了。無助和困惑都小心翼翼藏起來,無從暴露,從而無從解決。我們不信任任何人。

說不上可悲。畢竟「關我屁事關你屁事」被越來越多的人奉為人生第一箴言了。大家好像覺得自顧自是更經濟的活法。嗯,不可悲,很經濟。只是有點可惜。

好吧,說的也許不是你們親密友誼。至少只是我自己的。

一年後,我終於翻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看過開頭就明白為什麼這個女孩子最終選擇了自我終結。太敏感,太執著於把每件事釐清,當生命里發生了一些被大多數人說成是錯誤、不堪的事情的時候,太試圖解釋清楚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究竟是誰的錯,究竟是不是錯,該如何完成自我認知。

做不到自己騙自己,有問題沒解決的時候不能忘記,向外界求援而後接收的反饋都是消極的。無可挽回的錯誤的確發生了,並且無可挽回。

引薦語里燕公子說,這是個別人投來一個眼神都會心裡揣測和忐忑半天的姑娘。

前幾天姜思達說,如果別人的觀點A與你十分沒有共鳴,你真的發自內心地認為B的存在應該被認可,那麼哪怕你不發出聲音,那也不要改變自己強行掰扯自己的思想迎合別人。

拿上文親密友情的例子來說。我堅信最好的友誼是對等的、耐心的、尊重的、動用自己的情感資源與對方共情的、換位思考的。我堅信我能等到同樣玻璃心的人,用最坦誠的熱情和最小心翼翼的維護意識,維護親密友誼,和我一樣。

有人勸我,是你要求太高,要求太奢侈。

只是有人沒有經歷過這種友誼而已,所以有人不相信這種關係是可以真實存在的。

但我沒這麼回懟人家。也許人家內心強大,無所謂親密友誼能不能與你高度共情。

也許我對這種友誼的質量的執著是可笑的。但我發自內心地認為它是正確的。所以我要說出來。直到有天我真的被另一種說法說服了為止。

說回二的主線,有時「正確」和「錯誤」都不是最好的判決。林奕含,在AB之間來回走,最後終於徹底地走了出去。我相信她試圖過自我說服,但是有的人無法被說服。我認同她的解脫方式。並且永遠感恩並敬畏她這樣真誠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坦露,她的敏感、她的憂慮、她的自我掙扎,對這麼多陌生人毫無保留,也許讓一部分人唏噓,但是對我來說好像她就是那個我要的那個人一樣的存在,為她每一秒的掙扎感到真實的生理疼痛。其實用感恩這個詞,也是自私的。她於我的寬慰,是用她的痛苦換來的。想到這兒我很懊惱,並更加敬畏。

我的所有話,是說給敏感、較真、愛反覆思考的人。是有章法、有解決問題意識、不逃避意識、有系統性的思考,不是胡思亂想,隨著情緒瞎想,想完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麼收穫了什麼解決了什麼的「思考」。思考分等級和質量,蟹蟹。祈禱所有有玻璃心的人,永遠不要心碎。(區分玻璃心與無謂的矯情,我所說的玻璃心者的消極情緒需要樸實的出處和根據。)細膩、敏感、對一切求真,是優秀的品質嗎?是,根據最近的工作經驗,在職場上也是。別聽那些「你別想那麼多了」的話,他們也許是關心你,但是別聽他們的話。「死磕」這個動作真的很痛苦,但是只有死磕到找到解法,才能真正從「死磕」和問題中解脫。如果經過十分痛苦的掙扎和堅持也實在找不到解法,那祝福我們遭受生活的惡意時,能夠邏輯自洽、價值觀受損能夠修復,生命力得以蓄養。無法逃避和無視,就主動添補和靠近一些能保護你自己的價值觀,會好過一些。但輕易不要這樣做。

PS快走向深淵的時候,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然後繼續走,但是最好不要逃避(你知道的,逃避比面對更難受)。休息也許會給你新的靈感。

祝福~愛你們。

歡迎有效反駁。沒有效的話起碼真情實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三個鑰匙孔 的精彩文章:

TAG:第三個鑰匙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