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確認過眼神,也猜不到未來出行什麼模樣

確認過眼神,也猜不到未來出行什麼模樣

以前,人們不論是爬山涉水,還是遠途遷徙,只能依靠自己的雙腳。

到了3000 多年前的商朝,已經有了「車馬」、「步輦」和「舟船」等交通工具。

如今,飛機、汽車、火車···,交通的快捷、便利正以超越想像的速度改善人們的生活。不僅如此,技術領域的不斷創新下,鐵路也能"大象起舞",超級環、 4000 公里/小時高速飛行列車已在研製之中;無人駕駛的逐步推出顛覆著我們以往的認知。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有哪些最具前景的技術突破和新的交通方式?

2030年起,印度將禁售傳統燃油汽車,全面轉向電動汽車;2017年,中國啟動傳統燃油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並以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主線。電動汽車是否才是汽車的未來?

這些問題都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進行了討論。

王東明 攝 來源:中新網

未來交通什麼最重要?

是服務。BlackBerry 董事局行政主席、CEO 程守宗認為,未來交通會有很多智能化的成份在裡面,包括智能城市數據驅動分析等等,這些因素都促進了未來交通的發展。

是效率。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認為,未來交通實際上是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說對於用戶而言出行半徑的提高。「我們小時候每個人出行半徑可能1到2公里,今天已經達到數十公里,而未來的交通就是無論汽車、鐵路、航空,還是太空出行,出行半徑都得到大大提高。」

是創新。日本郵船株式會社董事長工藤泰三表示,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創新還可以進一步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

是和諧。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化龍表示,未來交通有四個方面很重要。一是綠色;二是高效,未來高效是牽引我們一系列往前走的主要推手;三是智慧;四是和諧。

是空間。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沈暉認為,未來交通是一種出行級服務,移動交通的兩個層次是空間和服務。「我認為汽車將來不是一個簡單汽車,而是一個移動空間。移動空間強調效率,人與移動空間的交流、移動空間的基礎設施連接。」

是重量。遠大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張躍則認為,能源效率是交通工具的核心,要提高能源效率,需要從減輕交通工具重量著手,從而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來源:中新網

推進無人駕駛重要的是打破心理關?

據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此前表示,交通運輸部正在編製無人駕駛技術規劃,研究起草技術規範,並在建設測試基地,目前正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路上測試的相關政策指導文件,從而積極而又穩妥地來推動無人駕駛技術。

無人駕駛離我們還遠嗎?並不遠。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推進,汽車、交通、信息、通信等多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在與會企業家看來,這種推進的背後,是真真切切的需求。

程守宗用一個數據說明無人駕駛可以減少人員傷亡。「在環境經濟方面,自動駕駛平台明顯是有好處的。數據也是非常的清楚,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有13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自動駕駛車輛會減少80%的傷亡,這80%即使是在中國都能夠把GDP提升10%。」 但同時,他也表示,數據安全問題不可忽略,無人駕駛汽車數據如何應用、運作,需建立安全標準,在政策方面仍有探討空間。

不僅如此,在綠色發展方面,自動駕駛無疑具備優勢。工藤泰三表示,燃油釋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而船運導致了30%左右的全球變暖。如今中國與日本的船運社正在合作解決這個環境問題。現今正在生產的船採用的新技術中,自動駕駛就是其中一項。「這些先進的技術肯定會有益於整個船運行業。」

張躍認為,改善環境,必須從能源效率和輕量化產品上面下功夫,比如自動駕駛。但目前自動駕駛的心理問題仍有待突破。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來源:中新網

程守宗亦認為,安全是發展自動駕駛最受關注的問題,但過度的擔憂會阻礙行業經濟的發展。

沈暉卻認為,未來自動駕駛比人開車安全,目前的問題只是數據沒有完整,數據到的時候機器開車「絕對比人安全」。

來源:國是直通車

作者:張文暉

編輯:楊佳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是直通車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這一拳,打得美國有點痛……
美國對華出手!中國如何奉陪到底?

TAG:國是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