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見中藥材——荊芥

常見中藥材——荊芥

荊芥

【別名】假蘇、鼠蓂、姜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科植物裂葉荊芥和多裂葉荊芥的莖葉和花穗。

採收和儲藏:秋季花開穗綠時割取地上部分,晒乾。也有先摘下花穗,再割取莖枝,分別晒乾。

【炮製】

荊芥:揀凈雜質,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晒乾。炒荊芥:取切段的荊芥置鍋內,文火微炒,取出放涼(炒荊芥穗方法同)。荊芥炭:取切段的荊芥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噴清水,取出晒乾(荊芥穗炭方法同)。

【炮製作用】

荊芥一般多生用。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咽喉不利,瘡瘍初起等。如治療風寒感冒或瘡瘍初起的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的銀翹散(《溫病條辨》);治療咽喉腫痛的荊芥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療麻疹初起的竹葉柳蒡湯(《先醒齋廣筆記》)。

炒荊芥具有祛風理血的作用。可用於婦人產後血暈,如治療產後出血過多,頭目眩暈的華佗愈風散(《婦人良方》)。

荊芥炒炭後辛散作用極弱,具有止血的功效。可用於便血、崩漏等證。如治療婦女血崩的黑蒲黃散(《素庵醫要》);配伍人蔘、當歸、熟地等可治療產後血崩及虛人血崩,如升舉大補湯(《傅青主女科》)。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濕

【歸經】歸肺;肝經

【功效與主治】

荊芥具有解表散風的功能。

荊芥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功效。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

荊芥一般多生用。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咽喉不利,瘡瘍初起等。如治療風寒感冒或瘡瘍初起的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的銀翹散(《溫病條辨》);治療咽喉腫痛的荊芥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療麻疹初起的竹葉柳蒡湯(《先醒齋廣筆記》)。

炒荊芥具有祛風理血的作用。可用於婦人產後血暈,如治療產後出血過多,頭目眩暈的華佗愈風散(《婦人良方》)。

荊芥炒炭辛散作用極弱,具有止血的功效。可用於便血、崩漏等證。如治療婦女血崩的黑蒲黃散(《素庵醫要》);配伍人蔘、當歸、熟地等可治療產後血崩及虛人血崩,如升舉大補湯(《傅青主女科》)。

荊芥具有解表,祛風,透疹,止血,消瘡毒的功效:

荊芥治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麻疹初起透發不暢,蕁麻疹。

荊芥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荊芥治瘡瘍初起,疥瘡,瘰癧。

荊芥為眼科常用祛風散寒葯,具有祛風,止血,消瘡,止癢的功效:

(1)用於外感風邪所致目病。本品能祛風散邪而性較平和。治風寒犯目所致黑睛星翳,羞明流淚等,常與防風、羌活配伍,如荊防敗毒散;治風熱所致針眼、椒瘡、瞼弦赤爛、聚星障、電光性眼炎等,常與連翹、薄荷等同用,如銀翹散。

(2)本品炒炭用有止血之功,用於白睛溢血,各種眼底出血,常與蒲黃、墨旱蓮等配伍,如生蒲黃湯。

(3)用於椒瘡、粟瘡、風赤瘡痍等。本品不僅能祛風散邪,且可消瘡止癢。可與連翹、防風配伍,如除風清脾飲。

【貯存方法】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解表、透疹生用,止血炒炭用。

表虛自汗者、陰虛頭痛者忌服。

荊芥花穗名荊芥穗,功用與荊芥相同,而發散力量較強。

【附方】

1、治風熱頭痛: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永類鈐方》)

2、治頭目諸疾,血勞,風氣頭痛,頭旋目眩:荊芥穗為末。每酒服三錢。(《眼科龍木論》)

3、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或如有物哽:荊芥穗半兩,桔梗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後溫服。(《局方》荊芥湯)

4、治一切風,口眼偏斜: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處砂盆內研,生絹絞汁於磁器內,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將二分滓日干為末,以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動風物。(《經驗後方》)

5、治大便下血:

(1)荊芥,炒,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婦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餛飩食之。(《經驗方》)

(2)荊芥二兩,槐花一兩。炒紫為末。每服三錢,清茶送下。(《簡便單方》)

6、治產後血暈,築心,眼倒,風縮欲死者:干荊芥穗,搗篩。每用末二錢匕,童子小便一酒盞,調熱服,口噤者挑齒,閉者灌鼻中。(《本草圖經》)

7、治小便尿血:荊芥、縮砂,等分。為末。糯米飲下三錢日三服。(《瀕湖集簡方》)

8、治痔漏腫痛:荊芥煮湯,日日洗之。(《簡便單方》)

9、治癃閉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疼,無問新久:大黃(小便不通減半)、荊芥穗(大便不通減半),等分。各別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水調下,臨時加減服。(《宜明論方》倒換散)

10、治一切瘡疥:荊芥、金銀花、土茯苓,等分。為末,熟地黃熬膏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匯言》)

11、治風毒寡癧、赤腫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荊芥穗四兩。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勻服之,日三服。(《聖惠方》)

12、治腳椏濕爛:荊芥葉搗敷之。(《簡便單方》)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佑中醫 的精彩文章:

蔬菜還是吃時令的好,春季應季蔬菜的中醫功效
年輕女子一次崴腳竟引發猝死?崴個腳真的這麼可怕嗎?

TAG:福佑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