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了不讓「蔡徐坤」們曇花一現,偶像市場是否做好了長線供養的準備?

為了不讓「蔡徐坤」們曇花一現,偶像市場是否做好了長線供養的準備?

上周五,《偶像練習生》迎來收官出道直播,隨著節目一起衝上熱搜榜的,還有節目捧紅的「偶像」們,他們經過四個月的偶像養成,如今的新媒體人氣指數與成名已久的「三小隻」不分上下,最終以C位出道的冠軍蔡徐坤更是稱霸上周尋藝榜單。

從《偶像練習生》的成功來看,當下的偶像市場已經具備了養成偶像需要的平台資源、推廣模式、培養和宣推資源,以及已趨成熟的粉絲應援文化,所以「蔡徐坤」們有了持續養成的可能。但養成之後的偶像們又該如何後續發展下去?平台、經紀公司和粉絲們是否又做好了持續供養的準備?偶像養成前端的成功能否催熟後續相關產業的復甦?

讓粉絲瘋狂的「蔡徐坤」,到底是如何養成的?

在上周五的《偶像練習生》收官夜之前,以蔡徐坤為代表的偶像練習生們還只是活躍在粉絲圈層里,短短几天的發酵,他們已經成為當下最具人氣的偶像。點石成金的那個魔法棒,就是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

「蔡徐坤」們現在到底有多火?我們先來看看上周的「95後男藝人新媒體榜單」。榜單排名第一的是蔡徐坤,新媒體指數高達9.474,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是TF三小隻,緊隨其後的是同樣來自「偶練」的范丞丞、朱正廷、陳立農,黃明昊(Justin)。

對於並不熟悉「飯圈」的人來說,這些空降人氣榜單的「偶像們」走紅得頗有些讓人意外,但對於粉絲們來說,這些已經具有偶像雛形的練習生門,正是被她們爆肝投票喂熟養成的。

時間回到4月6日晚上《偶像練習生》的收官錄製現場,場外黃牛混雜其中,錄製門票一票難求,成群粉絲舉著氣球和應援手幅在北京的寒風中徘徊在門口,為了保證錄製現場的秩序,節目方設置了層層安保,這種光景堪比當紅偶像團體的演唱會現場。

場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憑票入場的粉絲們各自全副武裝,應援物品、長焦相機和便攜小板凳等,她們嚴陣以待集中在舞台下方的站立區。直播開始前,受邀參與錄製的偶像練習生的家人和經紀公司領導相繼進場落座,粉絲們尖叫著將應援燈牌遞給所屬偶像的「親人」,從粉絲們高濃度的歸屬感來看,儘管這些偶像練習生們還未出道,但已經各自有了一批忠誠度頗高的粉絲,這種忠誠度也是體現偶像價值的重要維度。

三個小時的直播中,台下的粉絲們比台上的偶像們還要緊張,每一次投票結果的公布,都能點燃她們的沸點。而這些已然「入戲」的粉絲們只是這場偶像養成運動的一小部分,場外守著直播忙著投票的粉絲們才是這場競賽最緊張忙碌的人,在她們的努力下,當晚的節目和這些偶像們承包了熱搜,九位出道選手最終獲得了超過1.8億的投票數量。這些基數龐大,願意為娛樂消費砸錢供養偶像的粉絲們,正是國內的經紀公司最想抵達的人群,而這檔偶像養成網綜讓他們明確地嘗到了粉絲經濟的「甜頭」。

這場皆大歡喜的偶像養成節目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一方面是因為愛奇藝準確切中了當下市場對偶像的需求,並找到了偶像養成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另一方面參與節目的各大經紀公司也功不可沒,他們為這場聯合營銷的助力,體現在對偶像練習生們的人設培養維護和包裝宣傳營銷上。

整合了行業內最優質平台和經紀公司資源的《偶像練習生》,經過了四個月的粉絲培養和聯合營銷,終於在收官之夜迎來了爆髮式的人氣。這個有跡可循的成功模式終結了此前苦苦探索粉絲經濟挖掘渠道卻不得其門而入的狀況,讓國內的偶像養成露出曙光。

當然,被成功養成的蔡徐坤、范丞丞和陳立農等偶像目前還未突破粉絲圈層,在更為廣泛的領域獲得認可,但他們在垂直領域引發的震蕩恰恰給業內帶來新的啟示:也許不再追求打造「全民偶像」,轉而為粉絲群體培養個性化偶像,反而更能吸引粉絲參與進來。

從「不可複製」到有跡可循,偶像養成曙光已現

在韓流席捲而來圈錢無數,又如潮水般迅速退出中國市場後,怎樣才能培養出本土偶像來填補市場空白?無數經紀公司摩拳擦掌。但事實上,在「蔡徐坤」被精心養成之前,業內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方式,TFboys的走紅被普遍認為「不可複製」,SNH48的模式則被一直認為不適合廣泛推廣。

效仿日韓培養偶像的工業化模式,一度成為國內藝人經紀公司的共識,不少經紀公司開始嘗試在產業鏈前端進行偶像練習生的招募和培訓,比如樂華娛樂、香蕉娛樂等,均在幾年前就開始選拔練習生並加以培訓。而不管是偶像培養前端動輒上千萬的資金投入,還是歷時3年左右的培養周期,都對經紀公司的實力提出了挑戰。除了少數有實力的經紀公司有能力挑選種子練習生送去韓國接受專業培訓之外,更多中小規模的經紀公司選擇招募偶像練習生本土培訓。

對偶像養成節目的探索,也在近幾年不斷被嘗試,比如《燃燒吧少年》《蜜蜂少女隊》《加油,美少女》,還有形形色色的偶像養成類網綜。儘管這些節目與傳統選秀模式截然不同,也都旗幟鮮明地打出了偶像養成的概念,但節目本身並未能取得較大的影響力,在粉絲圈也沒能激起太多水花。

對於基數龐大,被日韓偶像培養出較高審美口味的粉絲們來說,在去年韓流真正受阻之前,對國產偶像並未產生太多期待和興趣。儘管跨國應援日韓偶像難度更高,花費也更高,但對優質偶像的娛樂需求仍然吸引著她們成為韓流的堅定「基石」。在「限韓令」一年半之後的當下,她們對於韓流的熱情正在逐漸退卻,對參與養成國產新偶像有了更高的興趣和接納度。

《偶像練習生》的火爆看似偶然,實則是在偶像培養前端進行了長線投入的經紀公司們、一直在探索偶像培養節目模式的節目方(平台方),以及對國產偶像接受度復甦的粉絲們,三方共同成熟之下的產物。

也正是因為這樣,《偶像練習生》養成偶像的成功軌跡才能在當下引發諸多討論,並被不少業內人士看作是國內偶像養成可複製的正確打開方式。

平台和資方,是否願意為「她們」放下身段?

緊接著《偶像練習生》的熱度,騰訊視頻也將推出女團偶像養成節目《創造101》,兩檔節目模式高度相似,能否在粉絲圈層創造出同樣的影響力,頗為讓人期待。按照當下國內娛樂市場資本追逐熱點的規律,在「偶練」創造了「蔡徐坤」的神話之後,已經打開了埠的偶像養成節目很有可能將在今、明兩年迎來小爆發,成為平台和資方的寵兒。

打造出「蔡徐坤」只是國內偶像產業邁出的第一步,如何完善後續產業鏈接,讓「蔡徐坤」們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讓偶像這一職業真正在中國發展起來,才是當下業內最為關注的問題。

偶像培養埠的打開,能否倒逼後續產業鏈,催熟偶像們賴以生存的打歌類音樂節目、團綜、更為成熟的粉絲管理制度和應援文化?

還真有可能。

去年的《中國有嘻哈》帶熱了看似小眾的嘻哈產業,讓品牌方和資方對超級網綜充滿信心,已經證明娛樂市場並不缺資金,只是缺乏吸引資金入局的熱點和故事。此次愛奇藝又用《偶像練習生》的影響力為「偶像產業」點了一把火,如果騰訊視頻的《創造101》能延續「偶練」的商業神話,資本對偶像產業產生興趣是遲早的事。超級偶像經紀公司的崛起、偶像培養其他環節的完善也就有了極大可能。

一直以來,國內音樂市場的低迷是國內唱跳型偶像培養和發展最大的桎梏,發專輯、打歌、線下巡迴演出等,都是日韓偶像們的正職工作。但對國內的偶像們來說,發專輯鮮少能盈利,打歌又缺乏專業平台和欄目支持,只能以線下演出的方式來維持後續人氣,但市場能承載的線下演出數量畢竟有限,而這種巡迴演出對偶像的人氣號召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並不能成為偶像後續培養唯一的方式。在這樣的環境下,國內的經紀公司只能讓重金打造的偶像轉型為演員,在網劇里頻頻出現。

如今,優質國產偶像們自帶粉絲基礎和流量,年輕又有消費意願的粉絲們正是當下品牌方最想抵達的人群,而近年來品牌冠名向網路平台的遷移也已成為各大衛視的危機,為自帶流量的偶像和購買力驚人的粉絲們開闢專門的打歌欄目,對於衛視或者視頻網站來說都不失為一種積極嘗試。

最受粉絲歡迎的偶像團綜,因高度的垂直屬性,也讓其更適合在視頻網站製作和推廣。再加上團綜的體量和時長靈活,成本相對不高,比打歌節目實現度顯然更高。

隨著國產偶像的持續產生,伴隨偶像而成長的應援文化也將更加成熟,極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偶像組合們將各自擁有官方認可的會員制粉絲俱樂部,誕生固定的應援色、應援物、粉絲歌曲等,讓偶像與粉絲間有更為固定的歸屬感,從而讓偶像有更為長遠的職業生命。就像韓國第一代偶像男團神話組合,在今年已經出道20年,其官方粉絲俱樂部依然會每年吸納會員,即便沒有新專輯推出,仍然有大量忠實粉絲追隨。

事實上,經歷了為韓國偶像應援的洗禮過程,國內粉絲們的應援能力和實力都已不容小覷,在為偶像打榜、投票、買專輯等方面已經有著超強的組織能力和戰鬥力,這一點從《偶像練習生》粉絲的分工合作里也能看出。既然她們才是粉絲經濟和偶像產業的主力軍,平台和資方如果想要持續深耕偶像市場,滿足她們的娛樂需求,才是一切產業布局的出發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老男孩》火了「小男孩」,都市劇中的「親子關係」何時能變「背景板」為「主力軍」?
《美好生活》被張嘉譯倒追?李小冉的顏值和演技一直在線!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