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三八線》獲「飛天獎」,製作人汪裴詳述「新、奇、特」制劇理念

《三八線》獲「飛天獎」,製作人汪裴詳述「新、奇、特」制劇理念

4月3日,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在浙江寧波揭曉。戰爭史詩劇《三八線》榮獲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優秀電視劇獎。

「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是國內影視傳媒行業三大獎項,其中「飛天獎」是中國電視劇行業唯一一個政府獎項,其表彰的優秀作品多代表官方倡導的創作方向,備受業內關注。同時,「飛天獎」也是對過去兩年國產電視劇藝術水準和製作水平的一次檢閱,因此獲得該獎項,即代表獲獎電視劇作品在藝術水平和製作水準上深受國家、社會、觀眾的肯定。

《三八線》由汪裴擔任總製片人,編劇曠達執筆,導演夢繼執導,知名編劇閆剛、汪海林擔任文學策劃,張國強、王挺、曹曦文、汪裴等主演。該劇以兩個小人物身懷國讎家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深刻表現我志願軍的英勇和大義,是近代中國鮮有的「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

《三八線》獲飛天獎,讓汪裴頗受鼓舞。日前,我們與她進行了對話,她向我們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制劇理念,以及未來的做劇方向。

從軍人到演員再轉型做製作人,汪裴始終「求新求挑戰」

對大眾來說,汪裴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演員。

她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幸運的人,「我從開始演戲便基本都是主角(笑),但演著演著,就發現有很多劇太過陳舊、套路化,如果我演的劇自己都不想看,還談什麼給觀眾看呢?說『責任感』有點大,但我真的想做出些不一樣的劇給觀眾」,汪裴談道。

是內心的求新所致,也是在行業內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汪裴選擇轉型做製作人。第一次,便挑了塊難啃的骨頭——《三八線》。

其實,除了演員和製作人,汪裴曾經也是一名軍人。曾服役10多年,骨子裡帶有強烈的軍人情結,這或許也是她轉型後的第一部劇便是戰爭題材的原因之一。

談到轉型的難點時,汪裴感受頗深,「首先是心態上的轉變。嚴格來說,演員是被服務的一方,製作人是服務的一方,而且方方面面都需要盯著,很考驗人的精力;其次就是技術上的難點,需要學很多的新東西,從劇本創作、前期籌備、拍攝時的攝影手法、後期如何剪輯、宣傳、發行等等,幾乎每個環節都得懂。」

不過,對於喜歡挑戰的汪裴來說,這些都給她帶來很多樂趣和充實感,「作為製作人,需要從頭到尾把控好方向,具體的事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不會有太多干涉。但我搞懂了這些環節上的事情,可以提出有效的建議,這是最重要的。」

汪裴還提到一個有趣的事情,「我找演員的方式跟別的製作人不太一樣,一般我會挑沒有演過類似角色的演員去扮演,請他們挖掘出不同的自己(笑)。我做過演員,所以我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大部分演員其實都不願意演重複的角色。」

據她透露,自己將於今年6月份開機的現代劇《守望者》,主角是一個退役的特種兵戰士,她就選擇了此前以都市劇精英形象為人熟知的某個當紅中生代男演員。

從《三八線》開始,「新、奇、特」的商業化制劇理念會貫穿每部劇

汪裴追求的「新」,不僅表現在自己的人生選擇上,更體現在她操盤的項目上。

以《三八線》為例。這是一部很新的劇,「新」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題材新。

《三八線》是建國後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堪稱一部破冰之作。

「這部劇最大的看點是題材較為少見,很多觀眾會有好奇心。但這隻能吸引他們來看,要留住觀眾,還是得靠情感和新穎的拍攝風格」,汪裴表示。

情感自不用說。劇中,執行潛伏任務的六班,為了不暴露自己,所有人都保持著潛伏的姿勢,直到凍死都沒有動過,令屏幕外的無數人為之動容。

不僅如此,「拍攝到這一段時,劇組的工作人員都哭了,大家彷彿真的看到那些犧牲的戰士,感受到他們的心情」,汪裴說道。

二是拍攝風格新。

看過劇的觀眾應該都能發現,這部劇的畫面呈現、炸點反應、拍攝風格等都與以往的戰爭劇有所區別,頗具新鮮感,「我們不想一板一眼地按照以往的經驗設計炸點、擺放攝像機,而是無限接近真實地設計了不帶火光的爆炸場面,攝像機基本都是肩扛,這樣拍出來會更有動感。」

也因此,這部劇在播出時,在數部都市情感劇的包圍下佔得一席之位,為北京衛視拿下同時段全國第四的成績,頗為不容易。此次,《三八線》獲得飛天獎,則代表著其品質得到了認可,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品質與市場性兼具的作品。

《三八線》是起點,此後,以汪裴為核心的歡騰亦嘉還有數部劇正在策劃與籌備,預計將於明年開機。

歡騰亦嘉的前身是《三八線》時參與出品、製作、發行的「嘉仁傳媒」,同樣以汪裴作為創作核心。

在談到制劇理念時,汪裴用「新、奇、特」來概括,「題材新穎、想法奇妙、故事(內容)獨特,這將會是我們做劇一直秉持的理念。除此之外,商業化也會是我們的追求。」

汪裴理解的商業化做劇,是指「從題材和創作角度到導演、演員的選擇,再到拍攝流程的標準,等等,都要秉持商業化思維選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

原創、改編雙輪驅動,元素混搭志在探索國產劇類型化道路

去年以來,現實主義作品大興,隨著行業倡議的引導和觀眾觀看習慣的轉變,原創和現實主義成為今年文藝創作的兩個關鍵詞。

「主流引導對影視劇創作的影響是非常積極的,它會促使我們創作者秉持認真的態度對待創作,有利於品質劇的誕生。我們一直做的都是原創,但是絕不排斥IP改編,文藝創作理應百花齊放」,汪裴說道。

她表示,一部作品,是改編還是原創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創作者對這部劇的態度和製作理念。

「我一直崇尚新的理念,有時候會是好幾種搭配得當的元素匯聚在一部劇中,有時候會是導演拍攝風格、演員表演風格的創新。但是,這一定是在現實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即使做IP改編劇,也不會改變做劇理念。比如目前我們正在籌備的《守望者》,就是一部融合了商戰、諜戰、以及軍事元素的創新作品。」

《守望者》是一部具有國際視野的作品。在製作層面上,該劇融合了局部戰爭、商戰、諜戰、愛情等深受觀眾青睞的商業元素,以電影化的拍攝與敘事手法,致力於打造一部區別以往的優秀作品。

「但是,我們絕非為了『商業』而『商業』。作為一部反映中國駐外安保人士、及維和部隊生活狀態的作品,我們以這些「駐外英雄」的真實境遇為出發點,將創作重心,聚焦在人性刻畫與情感塑造上。旨在為觀眾還原一個真實的、可信的、具有國際情懷的「駐外英雄群像」,汪裴介紹道。

在《守望者》的創作過程中,汪裴、編劇閆剛和他的團隊進行了諸多採訪和資料收集工作,「我們的劇是有原型人物的,在劇本創作過程中,要採訪的人很多;在拍攝前,我們也需要去非洲做實地考察。只有真正完成了這些過程,才能讓劇本和拍攝有感覺,讓人不會覺得懸浮。」據了解,這部劇預計2019年上半年播出。

這種務實的創作態度,反映了歡騰亦嘉洋溢的正能量,「我們想通過影視作品,來挖掘和弘揚社會積極的一面,激發觀眾熱愛生活、熱愛親人和朋友、熱愛自己」,汪裴說道。同時,這種務實、正向的創作態度也延續到了他們將要開始的其他劇中。

「我們公司要做的劇,其實不以原創和改編來分界,而是以播出方式的不同來界定,分為網台劇和純網劇。純網劇的風格要更偏喜劇、輕鬆風格一些,得讓人家知道,我們除了做厚重的劇以外,也深諳年輕人的喜好」,汪裴笑言。

汪裴介紹:公司還有一部歷史題材劇《大前門》正在籌備中。該項目由歷史學家、著名編劇劉和平老師策劃指導,編劇汪海林執筆創作。故事以小人物出發,通過兩兄弟的愛恨情仇,帶出康熙年間大前門的繁華景象。人物豐富、內容飽滿、視角廣闊。

目前,《大前門》的劇本正在創作中,預計今年完成,明年上半年正式開機。

《三八線》獲飛天獎,讓汪裴很是欣慰,「這肯定了我的創作理念。其實堅持推陳出新,真的很不容易。在劇成型前,很少有人信任你,這部劇的獲獎,給了我信心,堅持以『新』字做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85%衛視收視下滑、一線衛視排名洗牌,破1綜藝減少近七成
勇敢又生動的景甜,值得這世界溫柔相待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