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觸樂夜話:有感於北大開了「遊戲課」

觸樂夜話:有感於北大開了「遊戲課」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今天我們的頭條寫的是北大開「遊戲課」的事兒,通過這篇頭條以及稍早前觸樂夜話的澄清,我想已經不會有太多人真的以為,「北大開了一門課在教人打遊戲」。

這個謠言的產生當然是因為經歷了一些有意無意的誤導,但為什麼有了誤導,仍舊有人喜歡看,而且引起了網路上一時的熱議,其實反映了人們的兩種心態。一種是站在玩家和遊戲從業者的角度,感覺遊戲這個東西被北大都認可了,那遊戲業可以稍微挺直一些腰桿做人,打遊戲不再是不務正業了;一種是站在非玩家、非從業者的角度,莫名驚詫於「上北大可以打電競」或是「打電競可以上北大」,不僅懵了,可能還有一點點憤怒。

也許看到這樣的說法,他們的憤怒可以少一點?

不管這兩群人怎麼高興和怎麼憤怒,好像事實都不太重要,也沒多少人試圖弄清楚這個新聞到底怎麼來的。網上的觀點交鋒站立在虛浮的塔基上,自然討論來討論去對產業和社會都毫無益處,因此,觸樂跟進了這個話題,真正去北大看了看,我想這對「撥亂反正」還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這件事兒,看怎麼說,從誤導的角度來講,這種宣傳的套路其實還挺成功的,好像誰都知道了什麼公司、遊戲跟北大發生了關聯,但是在另外一方面,這又是典型的中國遊戲產業的寫照,用不著特指,應該說普遍而言,就是為了自己遊戲的宣傳可以用盡手段,可以出人意料和刷新底限,更可怕的是,許多圈子裡人對此習以為常,從來不覺得這個快速發展的產業其中的一部分是病態的。

仔細想想,好像也能坦然接受了。畢竟十幾年前我們的產業里已經誕生了只發通稿、沒有任何原創內容的網路媒體,那麼時至今日還有一些遊戲媒體能認真去採訪和還原真相,那還真是值得慶幸的呢。

讓人感到有點心疼的是北大,在這個不大不小的事兒裡面,處於輿論中心的相關人員大概是有那麼一絲尷尬的,他們不太希望媒體過多提及「打電競」這種字眼,因為即使是為了澄清這件事,似乎也很容易讓人們繼續加深「打電競可以上北大」之類的錯誤印象。我必須說,這是今天中國遊戲產業不被外界待見的原因之一,用個八卦圈的術語,那就叫「招黑」——本來你好好做遊戲,悶聲發大財也沒什麼,可一旦搞出點什麼事兒,圈外的人看到了就會若有所思地說:「原來遊戲業就是這麼沒底限啊。」

這就好比圈外的人很少知道,中國男足其實只差1分就有可能進軍俄羅斯世界盃,但中國男足0:6輸給威爾士的消息立刻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咬狗才是新聞,普通大眾對遊戲業的刻板印象很難改變,這不假,但也不要人為製造黑點,讓人們對遊戲產業徒增負面看法為好吧?

這場球我真沒覺得中國隊故意不拼,而是面對身體更好、節奏更快的對手,開場就被打懵了,後面拼都不知道如何拼。可是,不看球的群眾不會自己去判斷,只會跟著風說「中國男足真臭啊」

在北大「遊戲課」這件事里,還有一些人群的想法值得玩味。有位平時玩遊戲的朋友忍不住問我:「你覺得北大開遊戲課有意義嗎?一個學生一輩子可能能做出100個遊戲,他也不一定能考上北大!」

又是難度論,可我能理解他的意思,他想說,一個人優秀到可以考上中國的頂尖學府,還是去做一些更大的事業好了,為什麼非要去做遊戲呢?甚至只是想先進入遊戲公司,做一個螺絲釘。我相信他在主觀上沒有看不起任何遊戲從業者,只是從他對遊戲業的了解來看,他認為喜歡遊戲的人,最後進了遊戲產業的人,並不需要去學習遊戲——在一個人對遊戲感興趣、開始玩遊戲,最後立志投身於這個產業的過程中,他已經自然而然學到了一切,並且比在課堂上學得更加深入和有針對性。

他知道有許多從事遊戲業的人乾的都不是本行,可能本身是學美術、學電影的,或者學編程,只要有技術和藝術的底子,隨時可以轉行去做遊戲,這些人甚至沒上過大學,或者中途輟學了,這都不妨礙他們在後來的崗位上表現得更優秀。的確是這樣,20年前中國第一批遊戲公司裡面,就什麼出身的人都有,比如好多做數值策劃的是數學系畢業的,正好對口。所以這位朋友覺得,大學開遊戲課只是浪費時間:「就像人學會吃飯一樣,需要專門開一堂課嗎?」

關於這塊金字招牌,人們的聯想特別多

我不像他這麼「悲觀」,我也相信有教無類,任何人都有選擇學習什麼課程、從事什麼行業的自由。我習慣往好處想,當中國的大學開始重視,甚至慢慢地正視遊戲這個產業,開設相關的課程,就算是一時質量不佳,也可能慢慢創造出更寬鬆的輿論環境,這本就是遊戲產業的期望,只不過宣傳過了火。這其中免不了真的有一些不怎麼樣的課,不怎麼樣的學生和老師,誕生一些不怎麼樣的作品,但也許可以給中國遊戲業播下更多的火種,萌發更多的人才。可能很多人發現做不了遊戲,轉行了,可是也有人會留下。

我始終相信,再過5年、10年、20年,在我們採訪過的那些或艱辛、或痛苦、或樂觀的遊戲開發者裡面,有可能誕生一些真正的遊戲大師——但願到那個時候,我們這個行業的文宣質量也真正好了起來。

補記:今天局座發了一條微博安利《頭號玩家》,還是挺有意思的。

局座退休以後比較娛樂化,上綜藝、攬代言、開自媒體,還賣紅酒和普洱茶,什麼都玩得很溜。局座現在有粉絲團,他的粉絲叫「小橘子」,還可以的吧?所以,隔三差五你能看到局座在媒體上安利這個安利那個,有些的確是合作和廣告,畢竟人家也養團隊,區別在於,局座做的這些東西裡面有乾貨,而且盡量不讓人討厭。局座半年前就到處推薦《紅海行動》,當時看著覺得太「軟」了,事後證明他這麼賣力推薦不是沒有道理。

局座也代言過軍事題材遊戲,親自上手打,一般人都覺得是代言在手,逢場作戲,可是從他一貫的言論來看,他對待遊戲的態度絕不是洪水猛獸,確確實實是站在了「叫獸」們的對立面。

至於《頭號玩家》,上映這麼久了,我相信局座不是有意打廣告,只是有感而發。總之,別再淺薄地黑人家「霧霾防激光」「海帶纏潛艇」,局座是個有趣的好老頭兒,不管是開闊的心胸、年輕的心態,還是安利的手段,都夠我們好好學學的。

遺憾的是,局座沒提區塊鏈啊

關注觸樂,隨時查看更多有趣遊戲內容,或關注觸樂微信(chuappga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在歐美電子遊戲里,為什麼中國角色都會功夫?
P社發行的新作《火星求生》,怎麼看都是個半成品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