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良渚文明是中國區域文明時期的重要代表

良渚文明是中國區域文明時期的重要代表

原標題:良渚文明是中國區域文明時期的重要代表


根據我國的歷史文獻,我們一般將夏作為王朝的開始。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夏開始的年代被暫定為公元前2070年。但由於處於晚商階段的殷墟才發現大量青銅器以及銘刻有文字的甲骨等遺物,以致國際學術界一般都認為中華文明僅始於殷商時期。


國際學術界對中華文明的認識存在著三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將中華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而忽視了中華文明形成之前還存在著多個區域文明。第二個誤區是將中原文明作為中國早期文明的唯一代表,而以中原文明的形成作為中國早期文明形成的標誌。第三個誤區是以青銅器、文字作為判斷文明的絕對標準,而將未發現青銅器、未破譯文字的文化摒除出文明之列。良渚文明的確認將有助於破除上述偏見。


我們知道,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和哈拉帕文明分別處於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所處地理位置相對獨立,文化面貌較為統一,且均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前後。而中華文明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指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中心形成的大的文明體,實際上是多個區域文明逐步融合的產物。


中國位於東亞地區,東部為廣闊的海洋,西部有帕米爾高原,西南部有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西北還有天山、阿爾泰山、蒙古高原及大面積的戈壁沙漠,東北鄰近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地區,東部則為廣闊的海洋,形成一個相對封閉而獨立的廣袤區域。在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包含著多個相互獨立的地理單元,從距今約9000年開始,在這些不同的地理環境背景下,逐步孕育出多個具有不同文化面貌、不同發展譜系的文化區系,如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海岱地區、甘青地區,長江流域的四川盆地、江漢地區、環太湖地區,以及北方地區和珠江流域等,形成「以中原地區為核心,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若干文化區為主體,再聯繫周圍許多個區域性文化的一種重瓣花朵式的格局」。


從距今約6000年開始,各區系進入文明化、城市化、複雜化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在距今約5500年到4000年間,形成了許多強勢的文化,如較早的廟底溝文化、凌家灘文化、紅山文化,稍晚的距今3000年前後的良渚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汶口文化,更晚的龍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煤山文化、齊家文化、陶寺文化等。這些文化中不少已進入文明階段,但這一時期,面貌統一的中華文明尚未形成,我們不妨稱之為區域文明時代。

良渚文明是中國區域文明時期的重要代表,其所處的公元前3000年前後,中華大地上已孕育多個區域文明或強勢文化,如良渚、屈家嶺、大汶口等,這些文明之間存在著緊密的文化交往,這一時期中原地區反而處於文化發展相對緩慢的階段,大汶口文化、屈家嶺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對中原的文化發展進程產生了強烈的影響。(選自《良渚:神王之國》,作者 劉斌 王寧遠 陳明輝 朱葉菲)


(圖文轉自杭州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的精彩文章:

錢國祥: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察新進展
隋唐五代時期考古

TAG: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