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東亞人喝了酒容易臉紅?

為什麼東亞人喝了酒容易臉紅?

喝酒時你的臉會變紅嗎?並不只有你會這樣。超過三分之一的東亞裔(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喝啤酒、紅酒或烈酒時都會臉紅。這種現象是由一種參與酒精降解的酶——乙醛脫氫酶的遺傳缺陷引起的。這種情況在其他人種中也會出現,但非常罕見。

這種缺陷導致的不僅僅是臉紅的尷尬,它對飲酒者的健康還有著其他積極或是消極的影響。它還啟發我們理解,一種常見的治療酗酒的方法是如何起效的。

撰文 | Marcella Cheng

翻譯 | 王藝靜

審校 | 顧金濤

你是如何代謝酒精的?

酒精在肝臟內的分解需要兩個步驟。第一步,乙醇脫氫酶將乙醇轉化為一種更為有害的化學物質——乙醛。這種毒性物質的累積是當你宿醉後感覺身體不舒服的原因之一。之後,第二種酶——乙醛脫氫酶將乙醛轉化為無害的乙酸(乙酸是醋中的酸性成分)。

乙醛脫氫酶缺陷在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中較為常見。如果從父母那裡遺傳的編碼乙醛脫氫酶的基因均有缺陷,他們的肝臟就不能產生正常的酶。有些人只從父母一方遺傳了一個有缺陷的等位基因,這時他們能同時產生正常的和有缺陷的酶。你可能會猜測他們的蛋白具有正常蛋白50%的活性,但真實的數值只有1%。這是因為有缺陷的蛋白不穩定,而完整的酶需要多個蛋白協同才能發揮作用。

如果你的乙醛脫氫酶有缺陷或是部分缺陷,那麼喝酒過後你體內的乙醛含量很快就會升高並持續很長時間,同時身體上的不適感也會伴隨而來。宿醉時的癥狀有:噁心、流汗、頭疼、心跳加速、頭暈並且臉紅。

這意味著什麼?

好消息是由於乙醛脫氫酶的缺陷,酗酒以及與酒精相關的癌症在東亞人種中的發病率普遍較低。這是由於這些人喝酒後的感覺很不好,因此就算真的喝酒,他們也喝得很少。

但壞消息是,由於乙醛脫氫酶的缺陷,如果這些人仍喝酒的話,則患上與酒精相關的癌症(例如食道癌)的風險就會較高。

那些帶有部分缺陷酶的人的患癌風險最高,這是因為他們體內有活性較低的酶,這能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忍受喝酒的不良感受,但他們體內仍會累積高濃度的乙醛。

有乙醛脫氫酶缺陷的人也會喝酒,這或許令人驚訝。不過人們喜歡喝酒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一些與新陳代謝相關,一些是和腦化學有關,一些則是社交原因。一些人喝酒時和其他人相比會感到更強烈的愉悅感,這會導致上癮。

對亞裔美國大學生喝酒習慣的研究揭示,社會影響,比如暴露在飲酒文化中、來自同伴的壓力、家庭對於飲酒的態度等,會凌駕於乙醛脫氫酶缺陷引起的不愉快的身體反應之上。

你可以怎麼做呢?

在媒體或網上經常有報道稱,抗組胺葯可以阻止「亞洲紅臉症」的發生。

有些葯確實可以減輕臉紅癥狀,但它們不是經典的抗組胺葯,比如用於治療花粉過敏的藥物。一些治療胃酸反流的藥物如雷尼替丁(Zantac)和西咪替丁(Tagamet)有能減輕酒精引起的臉紅症的副作用,通常我們並不把這些藥物看成抗組胺藥物,但從專業角度講它們是抗組胺葯。它們能夠阻斷胃裡的H2型組胺受體,而這些受體能促進胃酸的分泌。

我們通常所說的抗組胺葯,如仙特明(Zyrtec)、非索非那定(Telfast)和氯雷他定(Claratyne)靶向H1型組胺受體,因此它們對於酒精引發的臉紅症沒有任何效果。

H2型受體阻斷劑只有輕微的副作用,是相對安全的藥物。但它們只是掩蓋了癥狀,而並沒有減少乙醛的毒性作用。吞一粒藥丸然後縱酒,會導致對乙醛的耐受並增加患癌的風險。

因此,如果你是乙醛脫氫酶缺陷,最好是完全避免喝酒。但如果你喝酒了,就只喝一點並讓臉紅症發作吧。

這項研究對治療酒精成癮有何幫助?

在亞洲人群中,酗酒的現象非常罕見,這與對酗酒的治療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很久前就有人發現橡膠廠的工作人員在喝酒的時候會出現相同的臉紅或宿醉反應。在20世紀30年代,惹禍的化學物質雙硫侖(Disulfiram)被發現,到了50年代,它以戒酒硫的身份市場化。在80年代,專家們才發現戒酒硫能夠阻斷乙醛脫氫酶的活性。

因此,服用戒酒硫可以引起短暫的乙醛脫氫酶缺陷,一杯酒就足以引起和遺傳性乙醛脫氫酶缺陷的人一樣的酒後不良反應。

但這並不是根本性的解決方法,並且它無法對所有人都起到作用。正如某些帶有遺傳性乙醛脫氫酶缺陷的人仍舊會飲酒過度並發展為酗酒,這種宿醉感並不足以使所有有飲酒問題的人遠離這「魔鬼的瓊漿」。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do-people-with-east-asian-heritage-get-flushed-after-drinking-alcohol-88767

《環球科學》4月刊現已上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這些生物體內隱藏的暗DNA,將挑戰人們對自然選擇機制的認知?
為什麼時間的箭頭總是指向未來?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