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統藝術過時了?這是荒謬的!

傳統藝術過時了?這是荒謬的!

繪畫的回歸在當下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只是進入21世紀後,這個話題被越來越頻繁地提出來探討。今年2至3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剛剛舉辦了名為「繪畫死了?!」的展覽,來探討21世紀的繪畫理念。中央美院美術史教授邵大箴在受訪時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觀念藝術對傳統繪畫構成了打壓,但同時也刺激著繪畫革新。」

從繪畫死亡到復歸:傳統藝術過時了,這是荒謬的。

「繪畫死亡」論在西方1970年代後開始流行。我覺得它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傳統繪畫的死亡,第二種是指所有繪畫,也就是手工繪製的繪畫藝術的死亡。西方從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之後逐漸轉向觀念藝術,其表現方法是行為、是裝置,是用新的科技手段或消費產品來傳達新的思想。它基本是否定傳統藝術形態的。用的手法常常是變異的、荒誕的。這些手法乍一看很離譜,但仔細想想背後有其社會原因和合理性。

從思想的角度來說,這是在對社會、自然的異化、人的異化提出質疑和反思。因為現代社會的「異化」問題是一個明顯的事實。雖然對「異化」的觀點有不同的理解,但這確實很值得我們思考,西方藝術家對此就很敏感。這是一方面的合理性。

從手段的角度來說也有其合理性,那就是適應現代工業、科技、信息革命,適應現代環境的變化、現代人對社會認知的變化等。這些變化帶來了很多新的材料、媒介,比如視頻、影像都被運用到藝術創作中。視覺、聽覺,甚至是觸覺都被綜合利用,各種藝術材料、藝術手段也都被綜合運用。還有藝術和環境的配合。過去傳統的藝術形態、裝飾布置、空間陳列等都被注入了新的元素。

還有一種合理性就是其發動觀眾和藝術家一同參與藝術創作。當然,「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觀點早就有了,但觀眾和藝術如何能在一定的場合進行互動,如何讓觀眾參與藝術創造的過程,卻是觀念藝術所關注的。

但除了看到以上這些合理性之外,我們也要看到觀念藝術對藝術、特別是對傳統藝術虛無主義的一面。他們認為傳統藝術過時了,這是荒謬的。

為什麼現在MoMA也好,歐洲其他國家也好,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開始重新談繪畫的復歸?這就很值得我們思考。從藝術規律、藝術原理的角度來講,藝術的創造是表現人的智慧、才能和潛力的。藝術的創造性、想像力與人的價值、人存在的意義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假如人還稱之為人,不同於其他的動物,人倘若還有最基本的人性,基本的感情,那就會產生一種藝術,那就是傳統的藝術形態——這種藝術是用眼睛觀察的,用手創造的,而手是連接心和腦的。簡單而言就是心、眼、手配合起來創造的藝術,這其實是最有人性的、最有感情,也是最能打動人的藝術。

觀念若沒有藝術性的表達,那就變成哲學了

基本的「藝術形態」就是心、眼、手配合起來創造的藝術,具體而言是手工創作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等等。而西方的「繪畫消亡論」反對的就是「手工」,他們講的是用腦子——Idea,用觀念——Concept。觀念思想重不重要?重要!但觀念思想如果不付諸有藝術性的形式,那這種就變成哲學了。

西方現代藝術是和西方現代哲學緊密相連的,也成為現代哲學一種代言的方式。這對強調形式語言的繪畫是一種否定,這種否定有一定的價值,但只能作為一種補充,而不能作為主體。是的,觀念藝術曾經一段時間成為了主流,但是你到西方的各個博物館去看那些觀念藝術,你會很厭倦,那些用消費品堆砌出來的裝置實際上都是很雷同的。

也有人會說,傳統藝術形態不也很相同嗎?對,這是傳統藝術形態存在的問題,但不能由此就說傳統藝術形態就一無是處。我們說當代藝術中的觀念藝術,裝置也好、行為也罷,也不能說它們一無是處,它們也有獨特價值,是對傳統藝術形態的補充,取而代之是不可能的;也或許和傳統藝術形態互相融合後會有新的東西出現。

西方坐而論道,復歸傳統是個很大問題

現在西方的傳統藝術復歸存在很大一個問題。為什麼呢?傳統的藝術是需要手藝功夫的,巴黎美術學院,我1980年代初期就去參觀了,那個時候就已經沒有教授可以教素描了。因為他們1930年代的時候就開始反傳統了,徐悲鴻在巴黎美院的老師是他們斷層前最後一代有傳統功底的老師了。所以現在西方的學院里沒有幾位能教手工繪畫技藝,又是對傳統藝術很有修養的教師了。

我到洛杉磯設計學院去參觀,繪畫系,他們叫藝術系的教室裡面一張畫也沒有,倒是擺滿了幾十把椅子。我問他們,「你們學藝術怎麼沒有畫案畫板啊?怎麼一張畫都沒有呢?」他們回答說:「我們天天在討論啊,討論什麼是藝術。」就是這樣坐在椅子上討論,「坐而論道」。在他們設計系倒有一些畫,水粉啊、水彩啊,他們在設計汽車、飛機,所以需要畫一點東西。由此可見,他們都不學繪畫了。去年我到巴黎,又參觀他們美術學院,他們有畫油畫的畫室了,不過老師、學生的水平都很一般。

藝術的基礎

過去徐悲鴻講,素描造型是一切繪畫的基礎,有人批判說徐悲鴻是老保守,但其實,手上功夫的確是基礎。當然這還不是藝術的全部基礎。藝術的基礎有兩個意思,其一是功力:那就是能做,能畫,其二就是修養:你的思維、文化的積累,兩者缺一不可。而從現實看,西方當代繪畫要重振雄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藝術家從本質上講是手藝人

就繪畫技藝來說,一些年輕人還沒有認識到它的意義,一些美院的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會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人人都能畫,其實不然。吳冠中講「藝術家從本質上講是『手藝』人」,手藝非常重要,就跟作家一樣,你光有靈感、有思維不夠,關鍵是要能寫啊,這都是最基本的功夫,而這個基本功不是一天能鍛鍊出來的。繪畫也是如此。那種輕視繪畫技藝的觀念需要轉變。作為中國畫家,我們要利用好我們的「手藝」,同時吸收新的觀念,當然,包括西方的一些現代觀念。

完全脫離傳統,你怎麼能創新呢?

藝術的傳承和創新似乎是有悖論的。我認為所謂傳承,就是把優秀的東西傳下去;所謂創新,就是在優秀的傳統基礎上去創新。它一定要對過去的東西有所否定,它一定要看到傳統文化里有不好的東西,把不適合現在的東西拋棄掉,推陳出新。但有意思的是「推陳出新」有兩個解釋,一個就是把過去不好的給「推翻」,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把傳統中優秀的東西「推」出來。所以簡單來說,創新包含著對過去的揚棄和繼承。

兩者看上去矛盾,其實不然。繼承里其實就包含了創新的東西,而創新里必須有很多繼承的元素,否則的話就無所謂創新。完全脫離傳統,你怎麼能創新呢?

如何看待社會學、政治與繪畫藝術的關係

藝術並不都是表現「真善美」,表現歌頌的,不光是讓人感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它有時還要讓人感到一種刺激,使人悲傷、苦悶,在悲傷苦悶中又讓人對未來有一種期待,有一種精神的寄託。人性有多豐富,藝術就有多豐富。喜劇、悲劇、諷刺劇……都要有。

藝術要有思想的深度、文化的深度,也要有社會批判的力量。諷刺、揭露是藝術的應有之義,如果缺少了這些,那藝術就純粹成了歌功頌德的藝術了。當然,我們不反對歌人民之功,頌人民之德,但歌功頌德也要講求藝術性,要用藝術的手段。此外,藝術還要有批判的力量,如果剝奪了這些,那藝術是不健全的,這也是我們當代藝術需要關注的問題。藝術家要積極發現社會的問題。但這種藝術批判也要用藝術的手段,要有藝術性。

我國當代藝術中,可以借鑒國外的形式,再吸收中國傳統的元素,來講中國的事,來創造出有個性的藝術。西方的觀念藝術有它的合理性,有它的價值,我們可以吸收,但中西合璧是以「我」為主的吸收,不管是傳統藝術,還是現當代藝術。

藝術市場也要走向「常規」化

市場這幾年是個熱門,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市場很繁榮,但市場很混亂,這造成了中國藝術的「非常規」狀態。現在講我們的經濟要恢復到「常規」的狀態,藝術市場也是一樣,但這還有一段路要走。現在一些藝術家,尤其是當代藝術家作品出現的價格之高讓人難以理解,這是不正常的炒作現象。不過我看最近有變化,不管是傳統藝術形式的價格,還是當代前衛藝術的價格都發生了變化,我看要繼續走下去,走向常規、常態化。因為這樣才能讓藝術家沉下心來,安心做藝術。

現在人們就要看誰畫得好,誰畫得有藝術水平,這樣的畫就會受到關注,否則就不買你的畫,收藏家也有眼睛啊。過去買畫不正常就是因為他買畫是送人的。

關鍵是藝術家要有修養

無論抽象繪畫還是具象繪畫,都要有格調、情調和趣味,要有文化內涵,有修養,靠的是藝術的功力。像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很多都是意象的,但幾根線條就能很動人。是抽象畫風還是具象畫風都無所謂,關鍵是藝術家要有修養。

傳統藝術形態也可以有「當代性」

關於「當代性」,我認為不要把「Contemporary Art」(當代藝術)這個詞翻譯理解成「前衛藝術」,認為當代藝術就是前衛藝術。西方繪畫也專門有一本繪畫史叫「Contemporary Painting」其中把傳統形態的藝術也歸為當代的。我們現在有些習慣用語好像所謂當代藝術就不包括有時代新意的國畫、油畫,好像當代藝術就是前衛藝術、裝置藝術,似乎只有這些有「當代性」,這都是不恰當的。不要把「當代性」狹隘地理解成「與傳統形態完全隔絕的」就是「當代」。傳統形態的藝術也可以有「當代性」,我非常認同和堅持這一觀點。

當代繪畫肩負的責任就是要對社會有真切的感受,敢說真話,突出自己的真實感情,也要適合國情、適合人性,符合人道主義、人文精神,這些都是「當代性」所需要的。「越前衛,越當代」、「越激進,越當代」的觀念是值得懷疑的。

歐美這些年出現了繪畫復歸的熱潮,可以說這是大勢所趨。人們不再滿足於那些激進的前衛藝術所帶來的藝術的刺激,而發現在傳統藝術形態里其實有著非常大的價值。我們可以說「繪畫回歸了」,但其實它從來也沒有走遠。

對中國的畫家有什麼期待和忠告?

對畫家來講,這應該是很好的一個時代,身在其中,好好努力。但要真正做好不容易,因為社會上的誘惑太多。藝術家要少說大話,多做實事,就像林風眠寫給他學生的一句話「做誠實的人、畫誠實的畫」。當然,畫畫的手段和方法不要太「老實」,但是內心和態度一定要「誠實」。

來源:《東方早報·藝術評論》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再現的山水與表現的山水
家長請注意:孩子不能這樣練書法!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