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轟-20或許只是個美麗的誤會 中國距戰略轟炸機可能還很遠

轟-20或許只是個美麗的誤會 中國距戰略轟炸機可能還很遠

近日,某知名航空雜誌採用了一款遠程轟炸機的設想圖作為封面,由於該雜誌的封面圖更像是「大號的戰鬥轟炸機」,而非網友們津津樂道的「紅色B-2」,這便再次引發了關於國產下一代轟炸機「長啥樣」的熱烈討論。

之所以新型轟炸機會成為近年來的討論熱點,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改進型的轟-6K/轟-6N,雖然通過換裝新型發動機、機載航電設備和武器裝備,提高了作戰半徑、防護水平和打擊能力,甚至在增強遠程常規打擊能力的同時,具備的一定程度上的空基核打擊能力,但尚不具備足夠的戰略威懾能力。

圖一:某航空雜誌的封面圖,並非傳說中的紅色B-2

簡單來說,不管轟-6平台怎麼改,始終存在著機動性差和無隱身能力的缺陷,根本無法突破日益擴散的先進防空系統,只能在防區外反射遠程巡航導彈,作戰能力和靈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無法滿足現代戰爭對戰略轟炸機執行常規打擊任務的需求。

不過,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研發耗資大、周期長,對技術和工業水平的要求極高,即使中國已經上馬了新一代轟炸機的項目,也絕對達不到「今年首飛」的進度。以最為著名的B-2為例,美國在研製B-2轟炸機之前有很長時間的技術鋪墊,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已經進行了相關研究,但直到1989年7月才進行首飛。美國人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技術驗證,才形成了B-2這種布局和方案。而這一切對剛剛掌握了隱身飛機技術(殲-20/殲-31)和大型飛機製造技術(運-20)的中國來說,如果想研發一款B-2這樣的轟炸機,難度之高絕非普通網友能夠想像。

此外,B-2這樣的飛翼布局的飛機在操控上和傳統布局的飛機是不一樣的,飛控系統能否實現與大型飛翼式飛機的完美配合也是一個技術門檻。另外,中國現有的隱身技術能否實現飛翼式布局的隱身,不敢說要打個問號,但至少還是處於在摸索之中(「利劍」無人機)。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有成熟可靠的發動機支持國產隱身戰略轟炸機嗎?

圖二:馬曉天原話是遠程打擊轟炸機,並非戰略轟炸機

從現實需求來看,在2020年前後,中國的陸基、海基戰略核力量都將完成更新換代,相比之下,空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確實已經明顯滯後,這將從整體上影響中國核力量體系的戰略威懾能力。3月底,轟-6系列飛機研發團隊負責人何勝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兩個比較重大的信息點,一是「沒有停止對這型飛機(註:指轟-6K)的持續優化和改進,相信這型飛機的潛力很快還能挖出來」,二是「我們不僅要做未來先進轟炸機的設計者,還要成為技術標準的制定者,未來轟炸機作戰模式的引領者」。

對於第一點文章開頭已經提過,我們不再贅述,重要的是第二點,這表明中國的先進轟炸機發展之路,基本不大可能是美俄的「套路」,否則就無法稱之為「制定者」和「引領者」。

圖三:從現有中國航空水平看,難以支撐大型隱身戰略轟炸機研發

從美國和俄羅斯新一代轟炸機技術方案的選擇過程可以看出,重大戰略武器的論證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發展新一代戰略轟炸機,不但需要考慮本國的軍事戰略,還要考慮與現有作戰體系的融合;不但本國的技術水平,還要考慮本國的經濟實力;不但要考慮短期的作戰需要,還要考慮航空工業基礎的持續發展的需要。戰略轟炸機的發展既是軍事問題,又是經濟問題,甚至還是政治問題。只有統籌協調各種因素,才能促進戰略武器的順利發展。

簡單來說,在現有的航空技術水平和中國面臨的安全環境需求之下,如果一款「遠程打擊轟炸機」更適合中國,那就沒必要天天惦記所謂的「紅色B-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特爾博軍事 的精彩文章:

薩德要懸?韓國放任民眾干擾部署還把入韓推手送進大牢

TAG:特爾博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