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用鏡頭捕捉瀕危物種的性格和情感

他用鏡頭捕捉瀕危物種的性格和情感

在英國攝影師蒂姆?弗拉克(Tim Flach)拍攝、動物學家喬納森?貝利(Jonathan Baillie)撰文的新書《瀕危物種》中,公布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圖片。

蒂姆?弗拉克將他的哈塞博德萊H4D-60相機運用到極致:捕捉動物的性格和情感。到目前為止,他的興趣一直是研究人類塑造動物的方式,但他《瀕危物種》中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動物本身以及消失,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經過歷時20個月的拍攝和6個月的整理,他遴選了180多張圖片。他說:「有時我們在動物園或自然保護區布置了黑色背景,有時我們要在水下與河馬或大白鯊相伴。」

在他的個人主頁上,弗拉克特別提到了他的偶像們,如歐文?佩恩、蓋伊?布爾丹,還有畢加索。對他來說,理解照片以及照片中的主角似乎比完成這張照片所需要的技術更重要。

這些照片涵蓋了不同的主題,圍繞著頻受威脅的生態系統和物種。在瀕臨滅絕的物種中,有一些為眾人所知,比如旅鴿(已經滅絕)、豪勛爵島的竹節蟲、北白犀牛等。

弗拉克說:「我期望拍攝一系列瀕危物種,它們代表著不同的方面,有些人們比較了解,有些鮮為人知。我去找稀有的高鼻羚羊,並在夏天拜訪它們在裏海的棲息地,在靠近它們喝水的附近隱蔽處蹲點守候。但後來我意識到,天氣條件太極端了,高溫使照片失真。於是我們等到冬天零下30度的時候又去了一趟,我用儘可能最長的鏡頭,躺在地上偽裝了3天,最後終於成功拍到了理想的照片。」

弗拉克還通過一些風景圖片,試圖描繪出人類對待自然的整個畫面:「我認為需要把動物們放回棲息地,棲息地才是保護瀕危動物的關鍵所在。」

他補充道:「最重要的是,這不僅僅反應動物的形象,也說明我們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周圍自然世界的影響。我們每天花在互聯網上的時間超過7個小時,我們顯然缺乏先輩們對環境的敏感性。我想通過對動物的描述指出人類的生態驅動力,我選擇了一些對象來證明這一點。」

「昆蟲可能不會引起所有人的興趣,但它們對維持生態系統至關重要。一旦它們的數量減少,許多事情就不再受到控制了。」

「我們不知道系統的臨界點什麼時候會出現,所以我們需要在它們消失之前欣賞它們。為了人類自身的幸福,我們必須重新建立與野生動物的聯繫。」

werwer

黑脈金斑蝶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未評估)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黑脈金斑蝶一直是昆蟲學家關注的焦點。10年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黑脈金斑蝶的遷移視作受到威脅的標誌,他們意識到似乎越來越少的蝴蝶飛向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的越冬地。有數據顯示,從1997年到2016年,蝴蝶的數量下降了74%,人們因此採取了保護措施,比如對在北美帝王保護計划下的墨西哥森林進行保護。

werwer

白腹長尾穿山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易危物種)

雌性穿山甲每年都只生一個寶寶,受獨居特性的影響,它們的繁殖速度很慢。穿山甲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威脅,非洲人把它們當成叢林肉吃掉,在中國和越南,它們被製成手提包或藥品。他們的粉狀鱗片據說可以治療哮喘、鼻血或癌症。2000年,引進了野生亞洲穿山甲的零出口配額。2014年,8個物種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名錄中穿山甲都被列為「瀕臨滅絕」。

孟加拉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瀕危物種)

孟加拉虎的數量隨著棲息地的消失而減少。印度的文化史也助長了數量的下降,例如,吃虎肝壯膽是一種傳統。1985年華南虎亞種群消失後,情況更加惡化,中國偷獵者將目標轉向孟加拉虎。儘管中國已經禁止使用虎骨,但黑市仍然存在。如今,印度有超過50個老虎保護區,為剩下的2500隻老虎提供了家園。

werwer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蒼鷺島附近的珊瑚

珊瑚的社會生活就像一個烏托邦式的公社。白天,薔薇珊瑚通過與藻類共生而存活,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晚上,它們用小息肉把周圍的浮遊動物吸住。因此,珊瑚的社會生活就像一個具有「內聯網」附加利益的烏托邦式公社。珊瑚蟲會交流,甚至互相分享食物和藻類。

北極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易危物種)

在1973年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之前,北極熊主要是遭受捕獵。今天,消失的冰蓋對北極食物鏈中的所有物種都構成了威脅,從北極熊到海豹,最後到浮游生物。由於較溫暖的海水中含氧量較低,這些浮游生物會減少。海豹,熊的獵物,則需要冰來保護和生育幼崽。而如果沒有冰蓋,北極熊就會被迫在無冰的海洋里游得更遠,以找到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海豹。為了避免過度疲勞和節約能源,它們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只好蜷縮在雪坑裡。

河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易危物種)

2003年的調查顯示,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8年內戰期間,河馬數量下降了95%。1989年禁止象牙交易後,河馬作為叢林肉被獵殺,已經成為了偷獵者的關注焦點。一些非洲國家的國際貿易限制了這些交易,但是法律尚未實施。今天,非洲象的數量超過了河馬的4倍。

樹蛙(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瀕危物種)

雨季,黃眼睛的樹蛙在靜水中產卵。交配後,雌蛙會在葉子上或樹枝上產卵,這使它們免受魚類和其他水生食肉動物的傷害。一個星期後,蝌蚪孵化出來,它們扭動身體脫離膠狀卵,並掉入水裡或被雨水沖走。

犁頭龜(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極度瀕危物種)

一隻主產於亞洲的成年犁頭龜,在黑市上的價值達數萬美元。儘管活體貿易目前已被禁止,但近年來它的交易量有所增加,而且經常會有一些被塞進行李箱的烏龜事件被報道。這些動物被藏在諸如襪子、尿布或塑料袋等物品中,它們在曼谷或孟買被攔截,並送回馬達加斯加,但它們常常因為旅途中的壓力而死亡。人們在馬達加斯加建立了圈養站,那裡人工飼養的數量超過了600隻。由於這些烏龜經常被走私者偷走,圈養站在它們的龜殼上進行無痛印刻。德雷爾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理查德·路易斯(Richard Lewis)表示,他們並不願意這樣做,「但我們相信這將是一種真正的威懾力量」。

金剛鸚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易危物種)

軍金剛鸚鵡因寵物交易而被捕獲,並因棲息地的喪失而瀕臨滅絕。2007年,據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估計,墨西哥每年有78 500隻鳥被捕獲,它們原始棲息地的1/4已經被砍伐或用於農業。如今,只有不到1萬隻的軍金剛鸚鵡分布在日益支離破碎的地區。2008年,墨西哥對22種鸚鵡物種頒布了出口禁令,但非法貿易(大部分在當地市場)仍在繼續。

sfd

非洲白背禿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狀態:極度瀕危物種)

一群禿鷲花了一個小時將一頭牛的屍體撕成碎片。就像這樣,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了有益的作用。在印度、尼泊爾、柬埔寨、西班牙和南非的部分地區,經過檢驗的牛和豬的屍體被丟棄,形成所謂的「禿鷲餐廳」。它為極度瀕危的鳥類提供了安全的食物來源,同時也為當地旅遊業帶來了收入。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屠宰場立法都比較嚴格,但現在已經採取了放寬法律的措施,從而恢復一些鳥類的傳統食物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科學 的精彩文章:

模擬太陽發熱方式來發電,即將實現!
即使有效率僅36%,美國疾控中心仍建議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兒童!

TAG:世界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