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臨頭時,男人第一反應是逃?夫妻間這樣的選擇,讓人一聲嘆息
「不離不棄」四個字,很多時候,只是說起來容易。
01.
米米的兒子2歲時,被診斷為阿斯伯格綜合征,
自閉症的一種。
人際交往困難,語言交流困難,行為模式刻板,興趣愛好局限特殊,運動能力笨拙……
一句話,你想像不到的困難,鋪天蓋地。
幾乎在確診的同一時間,米米的前夫直接選擇了放棄治療。
在米米還在為兒子多方奔走時,
他就開始了另一段戀情,並迅速同居,
此時,兩人還沒有正式離婚。
再後來,米米選擇了離婚,獨自一個人帶兒子。
從兒子2歲到13歲,米米經歷的事情太多太多。
各種道歉、各種說明、各種「托關係上學」……
她陪兒子一起上學,
帶兒子一起爬山,
和兒子一起養各種小動物……
11年很艱辛,
而前夫,既沒有給過生活費,也沒有再看過兒子一眼。
但她對這些很淡定,
「如果兒子來人世一趟註定要遭受這個劫難,那我陪他好好走過。」
「不管他怎麼樣,在我眼裡,他就是最可愛的,我都會全心全意愛他。」
02.
當兒子被診斷為重度腦癱時,方方几乎當場暈倒。
一歲的孩子,人生才剛剛開始,就這樣被殘忍地剝削。
方方不認命,她要盡她的全力拯救她的兒子。
老公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默默地掐斷了手中的煙,然後說:
「得自己創業了。」
那之後的4年,方方帶著兒子跑遍了全國大大小小的醫院,
而她的老公,則辭了職,開了家公司,拚命為方方母子倆掙錢。
苦,累,難
但對方方而言,這些都是次要的,
最讓她心傷的,是婆家的態度——
兒子的爺爺奶奶給她賬戶上打了3萬塊錢,然後說:
「我們的支援到此為止。」
原本說好的幫她帶孩子、讓她回歸工作崗位的事,也當從沒提過了。
對這樣的局面,老公默默地,一句話也沒說。
無數的夜晚,方方都將頭埋在黑暗裡哭。
她不敢和老公說心裡的憤悶,
最艱難最艱難的時候,她都只敢向自己的媽媽求助——
在兒子被最終斷定無法康復、醫治都是無用功後,
方方也只能將兒子托給遠在農村老家的媽媽帶,她再返回單位上班。
兒子一天天長大、變重;方方的媽媽一天天變老、變弱,
某一天,在照顧孩子上廁所時,方方的媽媽體力不支,當場摔了一跤,瞬間骨折
可那又怎樣呢?打著石膏也要照顧小外孫……
方方說,每回去一次,她的心就被撕裂一次。
她的老公對媽媽很好,
可是,她多想老公做做公公婆婆的工作,
讓退休了的他們,抽一兩個月,哪怕是一兩個星期,幫忙帶帶孩子
讓她的媽媽短暫地緩口氣。
可是,看著整天為生計奔波的老公,想想這些年積下來的債務,
她一次又一次地將滑到嘴邊的話,默默地咽了回去。
一次又一次地用媽媽安慰她的那句話,來安慰受傷的自己: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他還在盡心竭力地為你、為你的兒子、為這個家拚命,少給他點壓力吧。」


※兩代同居,這樣的想法那樣的故事,就像在解一道世界難題
※在大街上當場號啕大哭的男人,他背後又經歷了些什麼
TAG:之末知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