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00年大宋,沒有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只因趙匡胤留下3個字

300年大宋,沒有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只因趙匡胤留下3個字

歷代封建王朝,不論是霸氣十足的秦朝,還是恢弘大氣的漢朝,抑或是疆域萬里的盛唐,不可一世的元朝,最終都難逃一個怪圈,都在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中被摧毀、或者遭受重創。秦朝末年有陳勝吳廣、劉邦項羽,西漢末年有綠林軍、赤眉軍,東漢末年有黃巾軍,唐朝末年有黃巢,元朝末年有朱元璋、陳友諒,明朝末年有李自成、張獻忠,清朝有洪秀全。

大規模農民起義,彷彿是封建王朝難以逃避的宿命。一次席捲天下、歷經數年甚至十餘年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如暴風驟雨一般勢不可擋,足以讓一個根基數百年的強大封建朝代土崩瓦解。然而世事無絕對。還真有一個封建朝代,躲過了農民起義的生死輪迴,這個朝代就是宋朝。南北兩宋立國合計三百餘年,始終沒有出現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

北宋較為著名的起義,主要有三次,分別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王小波李順起義,活動範圍僅限於四川部分地區,首尾不足兩年即告失敗。宋江起義僅限于山東、江蘇部分地區,《水滸傳》說得挺熱鬧,海州知州張叔夜的一次伏擊,就把宋江生擒活捉。方臘起義活動範圍主要在浙江,僅僅持續一年多就被宋朝鎮壓下去。

南宋較為著名的起義,主要是鐘相楊幺起義,活動範圍以洞庭湖為中心,最後被名將岳飛平定。宋朝農民起義,與其他朝代相比有一個顯著特點,起義次數和頻率不少,但單次起義無論規模、活動範圍、參與人數、持續時間都極為有限,像黃巢、李自成等人那樣震動天下、席捲各地的大規模起義,能夠摧毀封建王朝統治、動搖王朝根基的大規模起義,一次也沒有,宋朝也因此成為罕見的沒有被農民起義摧毀的大一統王朝。

宋朝沒有大規模農民起義,原因眾多,但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缺乏高水平的讀書士人的參與。造反打天下,是一項龐雜繁複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敢打敢拼不怕死,是遠遠不夠的。讀書士人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們飽讀書史,縱覽古今興廢成敗,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大局觀,能夠對形勢作出精準預判和分析,並制定相應的戰略和決策,是農民起義能夠做大做強的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

劉邦、朱元璋能夠修成正果,正是因為他們決策層中,擁有蕭何、張良、陳平、劉基、朱升等一批優秀的知識分子人才。缺乏了他們的參與,別說打天下坐江山,就是想做大做強都極為不易。宋朝農民起義不能發展壯大的根源即在於此。宋朝的讀書士人都哪裡去了?答案很簡單,他們絕大多數都成為朝廷官吏,成為封建王朝統治階層成員,站到了起義軍的對立面。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宋太祖趙匡胤留下的三個字。《宋史》記載,開寶三年,宋太祖對北宋科舉制度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重大革新,首次開創了「特奏名」制度。所謂「特奏名」,是指在科舉考試錄取人才的正常途徑之外,專門針對落第文人的一項錄取制度。簡而言之,因為朝廷每次科考錄取名額有限,大部分士人都會落榜。其他朝代,落第者只能等下一次,下一次還不中,再等下下一次。考了一輩子都沒有考取的大有人在,日積月累形成一個龐大群體。

這部分人滿腹經綸、胸懷韜略者大有人在,但因時乖命蹇屢試不第,一身本事沒有用武之地,逐漸會對科舉制和朝廷心懷不滿,成為一個潛在危險因素,很容易投身到封建王朝對立面,成為農民起義的一員。宋太祖趙匡胤有鑒於此,開設「特奏名」制度,凡是屢試不第的落榜士人,都有機會被選中,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參加殿試,然後授予官職。宋朝通過「特奏名」踏上仕途的官吏,能佔到科舉錄取總人數的將近一半,有資料顯示,通過「特奏名」做官的讀書士人,總數超過五萬餘人。

通過「特奏名」制度,絕大多數優秀知識分子人才,都得以躋身宋朝統治階層,不僅加強了朝廷統治實力,此消彼長,也使得農民起義很難吸收到精英人才,難以做大做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讀書入仕的大門已經敞開,誰還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造反。唐太宗李世民自誇「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其實趙匡胤才真正做到這一點。後人評論說:「聖朝廣開科舉之門,俾人人皆有覬覦之心,不忍自棄於盜賊姦宄」,「英雄豪傑皆汩沒消靡其中而不自覺」。

趙匡胤只用「特奏名」三個字,使得野無遺賢,也讓大宋朝躲過了農民起義的生死輪迴,堪稱遠見卓識高人一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覆滅之時,開國名將的後人表現如何?數劉伯溫的後人最聰明
太平天國有2700多個王爺,其中有個無賴小人,寫了1句詩傳遍天下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