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這17個瞬間告訴你,女性是如何被塑造的

這17個瞬間告訴你,女性是如何被塑造的

當今女權,非蠢即壞——我是說把女權掛在嘴上那批人——但這並不說明,女性身份真的對女性本人毫無影響。

我假設你是一位聰明的女士,對生活現狀不夠滿意,隱約覺得在社會競爭中男女有別,但摸不透問題在哪。

女性是天生的,還是被塑造的?我們捋捋這件事。

當你出生的時候,父母並未期待過孩子是男是女。他們不算重男輕女,只是內心略有憂慮——從他們那一代人的經驗看來,女孩子健康成長,需要更多的關愛與監督。

但媽媽很開心,因為坊間傳說女兒比較貼心,而且可以被當成洋娃娃打扮,買各種小裙子小鞋,滿足那些不太好意思買給自己的購物慾。

你長到四五歲,開始學著套媽媽的高跟鞋,在梳妝台前玩媽媽的化妝品,收到新衣服會開心地換來換去。每個小女孩天然如此,父母當然嘻嘻哈哈:我們囡囡愛漂亮呀,多可愛!他們拍下照片給親朋好友看。

但小女孩也會在幼兒園和一大堆小孩瘋跑瘋玩,把衣服弄髒,父母會一頓好說:這孩子怎麼比男孩兒還皮?摔倒破相怎麼辦?一起玩的小男孩家裡沒人說這話,大家默認「男孩子皮一點兒很正常」。

兒童就像小動物,以觀察討好父母為主業。你小時候聽不懂那些話,但你直覺知道,哪些行為更討喜。

你上小學了。你很聰明,讀書不在話下,成績在班裡數一數二,而且並不偏科。

可當初的小學老師素質良莠不齊,大多是考不上高中才上師範。本就沒有教育理想,更談不上情緒穩定。班主任喜歡批評你:女孩子小學成績好不稀罕,大腦發育早而已。最重要是守規矩,你怎麼總在課堂上講話?

你當然不知道她那樣是因為她人格有問題,以及你父母沒給她送過紅包。你只是懊惱你為何不能像其他女孩兒一樣乖乖聽話,而且你覺得成績好似乎真不算什麼本事了。

小學課業不重,平時你還愛玩。你不僅喜歡玩父母買的娃娃,也喜歡玩男孩間流行的塑料彈子槍。小朋友都說你「槍法好」,但父母只是嘆口氣:女孩子瘋瘋癲癲的多危險!

可當你安安靜靜坐著看書,人人都誇你聰明文靜。

與此同時,男孩子們爭強好勝被寬容,把玩具拆壞不被批評,參與競技性集體運動順理成章。

你不喜歡和女孩子們跳皮筋跳房子,但你看了看,周圍沒女孩加入男孩那種攻擊性極強的遊戲,也就退縮了。

其實你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都有興趣。但有些行為受到讚美,另一些不被鼓勵,還有一些被環境阻撓。

慢慢地,你只保留了那些有正面反饋的愛好,你生來帶有的攻擊性退居二線。

初中時代,所有人的性別意識在覺醒。

你發現班裡有了幾對關係好的男生女生,而且你自己也對異性開始有模糊的好感。

在這個時刻你發現,成績好沒用,讀書多也不值什麼,男孩子們只追捧美麗女生,女生才會喜歡成績好有才華的男生。

父母可能給過你基礎的性教育,但沒幾家父母能教給孩子,男才女貌是人類基因本能,但它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而「同學」作為最早的社會評價系統,帶給你一個模糊印象:對於女孩子,顏值才是核心競爭力。

上高中後,課業瞬間變得複雜,你的成績可能會有所下降,但也有女孩子成績始終如一。把持班上前十名的,有男有女。

但如果你是那個成績下降的女孩,你會再次聽到那句話:女孩子小時候成績好,高中被男生拉開差距,很正常。

於是你也以為你智商沒啥優勢,渾然不知每個人天賦有別。因為沒人告訴你,專註力差的人,很可能表達、交際、協調能力更強。以及專註程度和思考深度並無關係。

當然你的文科成績是不錯,可文理分科的時候,同樣有人說:聰明就讀理科,笨人才讀文科。

而那些選了理科、且成績不錯的女生,被稱讚再三,好像無形中有一個標準:男性理科好是應該的,女性做到這個程度很不錯了。

沒有人獲得恰如其分的評價,文科女覺得自己沒什麼本事,理科女覺得遲早會輸給男生。

讀大學後,戀愛的序幕拉開。

你也談了戀愛,雙方都是初戀。男生對你百般呵護,端茶送水,擠出生活費為你買禮物。不僅如此,正當青春的你身後還有幾個追求者,他們同樣看著你臉色說話,見縫插針讚美你。

逐漸你形成了一種觀念:人際交往並不難,男生都會捧著我。只要打扮的漂漂亮亮,就能獲得更多的優待。

正向反饋越多,你越肯定這個觀點。

由於尚未進入社會,大把空餘時間,你仍然愛看書。但人往往只關心眼前的事,你自然而然讀情感類書籍更多。

當然,大學男生也沒好到哪去,他們業餘時間打遊戲踢足球。

漫長的學生時代,沒有進入生產關係,對社會毫無了解。男才女貌仍然是校園戀愛主流,追求者眾多的女生站在鄙視鏈頂端。

在這個階段,男女已經分裂成不同物種。男生尚未進入真正的競爭,而女生的競爭退化成爭奪男生。

你骨子裡的爭強好勝還在,於是你讀的都是簡奧斯汀系列書籍,它們教學「如何成為更好的妻子」。

你進入社會,開始工作

你的顯意識當然希望好好工作升職加薪,但還有一些東西是潛意識,你自己不知道:十多年的外界馴化,讓你在面臨衝突的時候,總是本能選擇迴避。

你的攻擊性早已被家長、老師、同學、你讀的情感書所壓制,你還學到一身討人喜歡的本事,你很 nice ,很溫和,宜人性很高。求職時你不好意思給自己開高價,被老同事欺負你唯唯諾諾。

因為你是新人,又是年輕好看小姑娘,工作出錯了,上司不會像對男下屬一樣,罵到你狗血淋頭。有時候不會做的表格,講幾句話就有男同事幫忙做。

當有困難或辛苦任務時,你可能會選擇逃避,因為網上都說「女孩子太辛苦會變醜」。你也可能會接下活兒,但你心裡充滿自憐,要發朋友圈讓別人安慰。

你的男友會說「你不必那麼拼,我會好好努力以後養你」。周圍人也都說「女孩子要趁年輕找個有上進心的男友啦,婚姻是人生第二次投胎」。

當你身邊、網上、所有人,十多二十年都說著這樣的話,你只會被植入而不自知。你會認為他們說的是「正道」,而你苦惱為什麼自己始終無法融入這種價值觀。

你覺得他們說的是對的,但你覺得那樣的人生確實沒意思。

沒有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問你一個問題:「你愛不愛這份工作?你的升職規劃是什麼?你打算為它付出什麼?你有沒有考慮過下海經商?你想不想上福布斯榜單?」

如果你恰好容貌不錯,你就更不可能聽到這種問題,因為社會默認漂亮女孩子會嫁給有錢人,「長得漂亮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而那些學生時代成績一路優良的女生,此時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

儘管她們在醫學、金融、科研等等等等任何方向職業穩定,她們也開始被逼婚了。沒有人問她們:「要不要當撒切爾夫人,要不要衝擊諾貝爾獎,要不要成為巴菲特」。

最可怕的是,女性自己也從未考慮過那種可能。

你信了他們的邪,相信唯有婚姻是跨越階層的法寶。你相信成功女性必定是家庭事業兼顧,恨不得還要三頭六臂帶娃。你相信女性始終在職場上是輔助角色,因為婚姻必然會拖累事業。為了在這方寸之地騰挪轉身,你花大量時間研讀情感著作。

一遇風雲便化龍,但風雲不在婚姻里,你沒機會知道。

與此同時,你公司的一些男員工每逢趕項目就睡公司,出差毫無怨言,知道自己年輕沒啥資格享受,何況還要省錢買房。

他們聽慣了「男人四十一枝花」,並無絲毫求偶緊迫性,也不覺得婚姻有多少重要性,所以不會在選伴侶上花時間,往往碰到誰是誰。他們理所應當事業第一,業餘時間讀的都是經管類書籍。

他們在要求升職加薪跳槽時覺得那是自己該得的,並不擔心自己「配不上這個機會」。他們勾心鬥角打擊同僚從不手軟,因為他們知道那是他們的本份,事業是男人的命脈。

你開始花一半精力去相親,工作做得三心二意。碰到合適的你就結婚了,然後被生育打斷自己的職場進程。

你並沒考慮過其他的可能。「男人主力帶娃?那誰來賺大錢?」畢竟你選的是「有上進心的男人」。但你心裡憋屈,你覺得這是社會壓迫。

女權主持人提到,在英國,男女收入水平相差達到 9% ,BBC 的女性員工收入比相同崗位的男員工要少,富時 100 的企業中只有 7 位女性主管。

Peterson 說:「要達到任何組織的頂層,都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競爭非常激烈的過程。你的競爭對手不會滾到一邊,將職位拱手相讓。這是一場需要全力以赴的戰爭。」

你真的想要全力以赴這場戰爭么?你有沒有意識到,你隱約認為「睡公司、長期出差、幹掉同僚都是男人的事」?

無論是因為機緣巧合,還是上班失敗,或者得遇貴人,你開始創業了,或者接地氣些,叫「做點小生意」。

很少有女性能走到這一步,因為一路被洗腦下來,你很可能覺得,「做生意、商務談判、應酬酒局、執掌公司也都是男人的事」。

但你仍然沒什麼太大理想,你一開始也就是換個方式糊口。但如果你運氣好還不太笨,你遲早會擁有一個千頭萬緒的公司。

你當然知道管理公司需要強勢。但攻擊是一門藝術,只有在長期衝突中磨練,才能恰如其分用出來。

你的攻擊技能未經磨練,不是過度攻擊,就是逃避衝突。你連管理員工都不好意思,你不習慣對人嚴肅,因為 be nice 曾是你十多年的努力方向。你更不願意開除別人,因為傷害他人的感覺並不好。你不太想教導笨員工,因為說服教育顯得很強勢。

「強勢」,我們真是太害怕這個詞兒了。說一位女士強勢,簡直就是罵人。

於是你試著找個男性高管來承接這些你不願做的「臟活兒」,想要只負責「溫柔靈性討人喜歡的那部分」。你想用提供情緒價值換取利益回報。

可你不明白,你付出心力的部分才會給你回報,而權力交給他人,只會把自己架空。你總是不說話,你就沒有話語權。

你也不明白,經過這麼多年男女有別的集體無意識,同齡男性的野心永遠比你大,自信永遠比你多,你逃避的,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你的位子,他們也是想坐一坐的。

你還情緒化,情緒一上來,就忘了自己原本的目標是什麼。而同齡男性被羞辱也可以忍,「只要把這關鍵一單拿下來!」

情緒化來自激素也好,來自習慣也罷。畢竟戀愛那麼多次,你發脾氣總是有人哄。

你可能以為,經商與愛情一樣,無非是人際關係和情商。無非是,發脾氣要人哄,裝可愛讓人誇,耍小聰明矇混過關。

可你不知道的是,成功的商業要把用戶當老婆,「做好自己、做到極致、強勢、帶領」。而失敗的商業才把用戶當老公,「撒嬌、撒潑、賣慘、求抱抱」。

你還擁有女性優勢而不自知,在所有合作項目上推進迅速,因此忘記了自己的某些業務沒那麼經得起推敲,也想不起改進。

最後,你也不知道,解決掉這些劣勢後,你的潛力有多大。

你也許是一個非常有商業頭腦的人,但因為你是個漂亮的女人,你的 title 永遠是美女 CEO ,而不是商業天才。因為你耍慣了小聰明,你沒機會打磨真正的商業才華。因為你有退路,所以你的心力總是不夠別人那麼「不死不休」。

強勢、有城府、格局大、與人斗其樂無窮,人們從未用這些詞要求過女性,但它們總被用來形容頂端的男性。

但導致成功的特質從來就是這些,錢不會認男女,它只流向強人的口袋。

商場你死我活,沒人憐香惜玉,美女身份和名校學歷一般,只是個好用的小工具,能為一位CEO節省一些啟動時期的營銷費用,並降低一些商務合作的門檻。

再往後,都是一樣的。

可你能狠心扔開你打造了二三十年的「女性特質」嗎?甚至,你有意識到,這些不利於成功嗎?

你願意像那些男性 CEO 一樣,7x24 撲在生意上,不休節假日,一切給業務讓路,孩子扔給伴侶和父母,除了業務相關沒什麼消遣,而且真心喜歡這樣嗎?

你能說服你的伴侶支持你這樣,並我行我素,不在乎社會評價嗎?

甚至,你能從一開始就堅持選擇這樣的伴侶,並不要求對方成為家庭賺錢主力嗎?

如果你能,何愁結果不平等?難道你真的以為,男女腦子有差異么?

所以,女性是天生的,還是被塑造的?

女權主持人認為,薪資差異來自社會歧視。Peterson 的觀點是,造成薪資差異的原因,並非社會的不公,而是大部分女性選擇了另一種生活。

但其實兩人說的都不全面。

薪資差異,來自男女完全不同的做事方式,做事方式來自不同的心態。但這不同的心態,其中必定有社會的塑造。

縱觀整個人群,天生的事業狂魔從來就是少數,天生顧家愛家的溫柔男女也不多,大多數人不過是中間派。

中間派是草,風往哪吹,草就往哪倒。家庭、學校、社會幾十年如一日洗腦,每個人都會不自覺納入自己的性別角色。

難道男性就天生願意付出血淚拼事業嗎?不過是社會告訴他們「你可以,而且你沒有其他選擇」。

而女性總有退路,也總被壓抑攻擊性與好勝心,然後慢慢地,她們的心目中,董明珠成了怪物,鄧文迪成了人生贏家。

無論心態是否來自洗腦,每個人都從小就在性別角色的框架里獲取反饋。其中聰明好勝的那些,總會在性別角色里做到極致。

可是,女性的性別角色做到極致,是聰明女性的歸宿嗎?恐怕它反而是聰明女性的牢籠。

這牢籠不僅禁錮女性,也同樣禁錮男性,總有一些男性只希望能早早結婚帶孩子,他們對事業並無熱愛,只是,社會要求他們買房。

罵男人有勁嗎?波伏娃說,「我和所有人一樣,一半是同謀,一半是加害者」。

這個社會擁有這樣的洗腦觀念,並不是男權陰謀,「馬克思主義認為女性屈從的主因,在於資本主義將女性排除於生產領域之外,造成女性依賴性的經濟地位」。而資本的本質是「逐利」,逐利的關鍵是「效率」。

歷史上太多的活兒需要體力來干,那時男人佔據了大部分職位。文明發展至今日,情況早已不同。那些讓人變蠢的勞動正在消失,創造能力、發散思維、資源整合慢慢成了不可替代的事務,在這些事務上,男女無差。

但幾百年的觀念慣性很強,大部分人的腦子還沒轉過來。能看這篇文章的,必定是成年女性,也就是,已經被集體無意識塑造了二三十年。

如果你選擇相信那些檯面上的女權,成為一個對男人罵罵咧咧、渾身長刺兒、只想把便宜扒拉到碗里來的人,那麼我告訴你,你這還是被塑造的可悲言行。

男性一向被要求成為什麼人呢?「社會我大哥,人狠話不多」。動嘴皮子被罵成「娘們兒唧唧」,有本事的男人要用實力說話。

無論這種貶低女性的辭彙你多不喜歡,但抱怨和罵街就是失敗者的言行。如果你已經失敗了,你該做的不是罵街,而是坐下來想想為什麼。

社會是不健全,但它只看結果。再男權的人,見了女富豪也客客氣氣的。

我寫下女性被愚昧觀念塑造的這些瞬間,也不是為了讓你繼續抱怨社會,而是讓你知道,你身上導致失敗的那些因素,可能不是你的天性。

我相信有很多女性像曾經的我,認為人生的頂端不過是靠婚姻跨越階層,在職場上混個中層領導。

但這種想法是被性別限制了想像力。正如神奇女俠的那句話: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你相信什麼。

你很可能很聰明,很牛逼,你能成為高管,能成為富豪,前提是,你要相信你有這種可能。

在相信的前提下,你才會讓自己具有這些人的特質,這些特質不只屬於男性,強勢難搞有城府在商場職場上是讚美,不是貶低。

男性也不是天生具備那些本事,他們只是日復一日不逃避,去打磨,去 7x24 ,並樂在其中。

如果你曾經是那樣的人,被社會塑造掉了,請你把它找回來。它通向光明。

如果你不是,我也不想塑造你。人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願意付出相應的努力。

奉獻家庭與養育子女決不丟人、更不是「女奴」,它是人生終極幸福的一部分,是為社會貢獻的另一種形式。

男人和婚姻,決不像女拳嘴裡說的那樣罪惡滔天。你需要的只是識人的眼光與博弈的技巧。

無論是傳統觀念,還是當代女拳,無非是試圖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句話背後都有提高效率或沽名釣譽的目的。而每個人都不該為了這些毒奶犧牲自己。

你真正該做的,是坐下來問問自己的心。

你要什麼?去拿你真正想要的,而不是別人告訴你的。

因為你首先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女人。

女性解放運動針對的是百分之零點一的那些有權力的男人,那些人根本不能算是男性,他們甚至都不算是人類。

女人需要取代的是那些人,她們根本不知道要爬到那一步得不惜殺人才行。

——馬里奧·普佐《笨蛋沒活路》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鮮花、鮮果釀造,還能活血暖胃,這個米酒女人要常喝
你不能守住界限,別人就是會欺負你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