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趣的心理學小知識

有趣的心理學小知識

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一個好孩子和一個壞孩子。好孩子好到了極致,「別人家的孩子」見到他也會感到羞愧;壞孩子壞到了極致,「自私自利」對他來說只能算是褒義詞。這兩個小孩在我們頭腦中不能被察覺的地方永無止境地爭吵著,勢力相當。我們呢,以最折中、最能安撫他們的方式進行著每天的生活。

我們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壞孩子的力量更強大,他主導著我們的行為。霸道、蠻橫、無理……他讓我們搶來他喜歡的所有東西,讓我們朝他討厭的人吐口水;他告訴我們可以隨意抓扯爸媽的頭髮、踹爺爺奶奶的臉;他從不讓我們講道理,鬼哭狼嚎便是他最有理的說辭。

後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決定要好好培養我們頭腦中處於弱勢的好孩子。我們被送去各種教育機構,這些教育機構就像好孩子的健身房。好孩子把自己鍛煉得十分強健,慢慢能跟壞孩子抗衡了。

為了讓這兩個小孩能相安無事地在我們頭腦中生存,我們既不做讓別人不高興的壞事,也不做無上光榮的好事,無害且中規中矩地生活著。偶爾壞孩子發個燒得個感冒,我們會做一些小小的無私的有利於大眾的事,並在好孩子的情緒感染下感到高興;偶爾好孩子著個涼摔個跟頭,我們會做一些微微的墮落的不被接受的事,並在壞孩子的歡呼吶喊中感到興奮。

__

___

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

當然,我們也不總是被這兩個小破孩兒牽著鼻子走。來到這世上這麼久,我們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處事法則,難免會跟這兩個孩子發生矛盾。

舉個例子,最近我在減肥,注意飲食是我維持了許多天的習慣。可是突然,天外飛來一塊巧克力蛋糕,2磅的,長得十分誘人、在燈光下散發著迷人光芒。壞孩子在頭腦中不停地蹦躂著、吵嚷著:「吃了它!吃了它!」

壞孩子想吃我可不想吃,我制定的食譜里沒有這一塊不速之客。於是,壞孩子無聲的吶喊造成了我的「神經性焦慮」,他讓我一整晚心緒不寧、無法好好學習,所以我決定早早睡覺,明早起來把這塊「天賜的禮物」給吃掉。

第二天,我吃掉了蛋糕,腆著肚子打了個嗝,壞孩子終於安靜了。可是,一直未發聲的好孩子坐不住了,他訓斥道:「你給我跑步去!十圈!」

烈日當頭,我可不打算去跑步。於是,好孩子嚴格的要求又造成了我的「道德性焦慮」。他讓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長時間處於低落情緒中。我只能安慰自己,太陽落山後再出去好好運動。

GIF

焦慮時時有,我們神奇的大腦自然有N套「防禦機制」,來幫我們隱藏可能會發生的焦慮。這些防禦機制都是在潛意識下進行的,所以我們並不能發現它們。以下會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防禦方法,不知道大家常用的是哪種呢?

1. 壓抑。我們會盡量避免讓自己意識到那些不能被接受的思維、情感以及不愉快的經歷,把它們排除在記憶之外。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一些說不出來原因的癥狀,例如對某類事物極度的喜愛或厭惡、對莫須有的事情的擔心、對考試的擔心和對長跑的恐懼……是因為我們把能用來解釋它們的想法或經歷給剔除出了意識範圍。

2. 否認。想像這樣一個畫面,一個兩歲的孩子玩玩具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他會做何反應?「不是我!」他會說。這是出自本能的反應,這也是我們常用的防禦方法。為什麼很多吸煙的人不能堅持戒掉煙?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是否認「吸煙能危害他們的健康」的。儘管他們嘴上說著:「我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心裡想的卻是:「但不會危及我的生命。」

能讓我們否認的事情很多——自身的缺點,做錯的事情,不愉快的經歷,別人的批評……有時候,我們需要冷靜下來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看看發生在周圍的事。

3. 替代。這是指我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衝動、憤怒等情緒從具有威脅性的對象轉移到不具威脅性的對象。父母在工作中的不順心總是能在家中有所體現,即是他們把對同事或領導的不滿轉移到了家人身上,因為這樣能有效降低損失。好在現在的小孩都學會了察言觀色,所以不至於被呵斥打罵。我們在電視中看到某個犯罪分子的臉,心裡有些微害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把那種害怕轉移到和電視中犯罪分子類似長相的人身上,以保護我們不受到傷害。

4. 合理化。其實是編故事、找借口的美稱,為那些不被社會接受的事情找出可以被大家接受的理由,用一個容易被接受的解釋來取代真實的原因。最貼合我的生活的例子便是:成績不好、作業不會做都不是自己的問題,得怪老師講得太差且不負責任。一位剛離婚的女士可能會說:「我們其它都挺好的,就是性格不合適。」這樣會讓她心理上好受一些。

5. 反向作用。在試圖壓制一種衝動時,我們可能會做出與之相反的行為。俗話說得好,「愛之深責之切」,便是這個道理。「沒有愛哪來的恨」,這種瑪麗蘇愛情劇台詞也是反向作用的一個運用。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不喜歡的人表現得格外親切,這樣做或許能確保自己的某些利益或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就像很多人對其領導的態度一樣。

6. 投射。有時,我們會把自己身上最不滿意的特質或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然後去憎惡他們而不是憎惡自己;有時,我們會批評和詆毀別人不好的傾向和做法,卻不承認自己也具有同樣的傾向和做法。騙子會時刻擔心自己被騙了,他最討厭的人一定也是騙子;小偷會擔心別人偷自己的東西,並且覺得周圍的人都是不可信任的。一個人如果總說別人某方面不好,可能是對自己的那一方面極其缺乏信心。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在背後嚼別人的舌根,因為你不僅不能成功詆毀別人,還會暴露自己。

7. 升華。這是最理想的防禦機制,但也是我不能解釋得太清楚的一種機制。升華是指把原本不能被社會接受的衝動本能轉化為社會期望的行為。憤怒想打人的時候就去跑步、健身;生無可戀的時候就去參軍打仗;從小愛玩火的人長大了便去當一個消防員;喜歡打聽八卦的人就努力成為記者或心理諮詢師……

……

那兩個小孩,一個被弗洛伊德叫做「本我」、一個叫做「超我」,生命中的三個「我」和平共處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心理狀態。了解自己的防禦機制,思考自己的一些典型行為,才能發現問題,不斷改進。

End.

歡迎關注

「胖魚有話說」

有話我們好好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胖魚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賦予生活意義的方式不止照片

TAG:胖魚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