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該怎麼辦?當員工知道了前任的薪水後……

該怎麼辦?當員工知道了前任的薪水後……

美麗的西子湖畔,輕盈優雅的音樂迴響在星巴克里,座位對面是某家集團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HRD),正在訴說著他最近所面臨的一件煩心事——

集團下屬子公司總經理輪崗,一位總經理對他的薪酬非常不滿,一直在追著他要一個說法:

「為什麼這家子公司前任總經理的年薪要比我高30萬元,為什麼他調任到規模更小的子公司後薪酬依然保持不變?公司的薪酬到底是因崗而定還是因人而定?」

「從價值貢獻角度而言(績效成果),我目前負責的這家公司的產出,難道比前任調過去的更小規模子公司還要低?」

薪酬與績效管理這個世界性的難題,讓這位HRD愁容滿面,與星巴克的優雅舒緩格格不入。

他面臨的難題就是企業為什麼付薪,以及如何付薪才能激發人的活力——即薪酬管理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企業從三個角度來衡量如何為員工付薪:一是為崗位付薪,二是為績效付薪,三是為能力付薪。

大部分企業的薪酬都分為固定工資和績效獎金兩部分。其中,固定工資在很多公司又稱為崗位工資,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有同崗同薪的規定,崗位工資不能區別性對待,因此絕大多數公司通過績效獎金為工作績效付薪。

為崗位付薪比較容易理解,在招聘會上走一圈,就不難發現每家公司都會劃分出營銷、技術、生產、供應、財務、人資等不同的崗位。

不同職類的薪酬存在較大差異,除營銷崗位的特殊計件計薪方式外,其他崗位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薪酬標準。求職者的薪酬預期大幅度高於或低於公司界定的範圍,被錄用的可能性就不大,這是企業為崗位付薪的基本表現。

崗位薪酬聽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在大中型企業中,其體系設計比較複雜,我們以2015級5檔薪資體系為例,如表1所示。

表1 2015級5檔薪資體系

在同步設置任職資格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將薪酬等級對應到相應的職級中去;在沒有任職資格體系建設的應用中,我們需要將不同職類涉及的薪酬對應薪級進行相應的匹配,結合公司現有薪酬定位的情況,以任職資格體系的思維去進行界定。任職資格體系示例如表2所示。

表2 任職資格體系示例

為績效付薪的方式也非常普遍,大部分企業都會採用績效獎金的模式,但是由於涉及不同的職類,考核的內容差異性較大,這裡不再贅述。

經常被忽視的是為能力付薪,這一點在很多企業存在著認識的誤區和盲點,有些做薪酬的同行問我:生產工人做得多就拿得多,銷售人員賣得多就拿得多,這算不算是為能力付薪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但是企業里很多崗位例如採購、財務、人資甚至總經理,都無法直接用量化的數據來考核。如何為這類崗位的能力付薪,是薪酬管理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對於能力的描述,通常採用冰山模型:顯性的知識、過往任職履歷、工作成績、隱性的角色定位、動機等。大部分負責招聘的同行對其運用得較為熟練,在能力考核上,除非應聘者或者是候選人有著非常顯著的性格特徵,否則這點通常會被考核者忽視。這種忽視性格特質選拔候選人的方法,很容易在後期的團隊性格配型上出現問題。

前面那位HRD描述的總經理,在對於工資的訴求和不滿當中,採用了咄咄逼人的語氣和訴求方式,用DISC(支配性、影響性、服從性、穩定性)性格特質模型去分析,主要表現出的是D型性格特質。

選擇他接任規模較大公司的總經理,管理層在薪酬上需要做一些妥協。一是明確告訴他對他薪酬界定的原因,第二需要對他現在界定的薪酬在一個財年後做一定幅度的提升,也是對其能力進行肯定,消除他在調崗後因薪酬界定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如何付薪也是挑戰人力資源智慧的一項重要挑戰工作。薪酬管理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一個馴猴人給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每天只有九個桃子,早中晚各三個,猴子不滿,覺得勞累了一天,晚上只給吃三個桃子太少;馴猴人改成早四晚五,中午沒桃子吃,猴子勃然大怒,群體罷工,因為勞累了一個上午,中午沒桃子吃;馴猴人於是改為早二中三晚四,猴子滿意了,認為桃子越分越多,與自己每天的付出越來越多是成正比的。

故事裡的猴子是一群傻猴子,沒有數學的概念,現實中管理者對於薪酬總額能夠明確地進行計算。這個故事只是告訴我們在薪酬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將薪酬和績效進行有機結合,與員工的貢獻進行有效鏈接,避免「做多做少一個樣、做好做壞一個樣」的大鍋飯現象。

很多企業在設計薪酬結構的時候,會設計權重較小的一塊工齡工資,工齡工資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HR一定要清楚工齡工資的本質是長期薪酬,長期薪酬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如果在一家企業里感覺沒有奔頭,員工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進而演變成人浮於事或者是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兩種現象。

在薪酬設計上,要注重短期薪酬與長期薪酬的有機結合,同時找到一個最佳的權重結合點,股權激勵、虛擬股權等這些激勵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納。

筆者曾經到一家「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人才的企業去做輔導,訪談到一位剛引進四個月的情報與信息專家時,他表示現在的工作很難開展。

該員工表示,公司需要做情報與信息系統。但一方面,除了自己之外,公司再不肯投入任何人力和資金成本;另一方面,公司對情報和信息系統的建立又催得很急。

入職4個月,不僅HR找他談了兩次話,連老闆都親自找他談了一次話,認為工作進度緩慢,對其工作能力提出質疑。等到項目結案的時候,該員工已經離開了公司。

讓我們從薪酬的角度去分析這位業務專家離開的原因:薪酬不僅是支付給員工的直接薪酬,還包括給予員工開展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資源、支持等間接薪酬。間接薪酬的不到位是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的主要原因。

直接薪酬的管理要外具競爭力、內具公平性。而不同的員工對於公平的理解並不一樣,公平感比公平性更加重要。

舉例:兩位同時入職的非計件制財務管理人員,兩年後兩人都做成本管理會計,人力資源師根據能力和業績為其中一位員工定月薪8000元,另一位員工定月薪7000元,但兩位員工都不滿意。

第一位員工認為「我個人的業務能力、管理的業務範疇與第二位員工相比,他拿7000元,我起碼應該拿到10000元」。而第二位員工則想「我們做的工作是一樣的,憑什麼他拿8000元,而我只拿7000元」 。

兩位員工的薪酬,在同行業中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是因為沒有內部保密,導致兩人進行橫向比較的時候,失去了公平感。高薪並沒有對兩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反而因為操作不當形成了負激勵。因此,在薪酬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薪酬的內部保密性。

薪酬管理的方法,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並沒有一成不變的最佳模式,而只有適用與不適用,適合自己公司的才是最好的。

同時,薪酬管理也沒有嚴格的邊界,受很多的變數因素影響,無法界定嚴格的量化邊界,導致薪酬管理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各位同人在實施薪酬管理的過程中,結合管理對象的變數因素,有效地進行調整,發揮薪酬的激勵性,激發員工的活力,才是HR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原題目:《薪酬管理,崗位、績效和能力》,尊重原創。

END

作者: 劉驚濤

同君商學院副院長

同策諮詢總經理

戰略管理專家

來源:CHO首席人才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才資源 的精彩文章:

犀利HR,強懟奇葩辭職信

TAG:人才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