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閱讀為知識插上翅膀

讓閱讀為知識插上翅膀

記得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門必修課叫《西方哲學史》。對於第一次接觸西方哲學的我來說,覺得西方哲學又新奇又神秘。好奇之心推動著我努力地學習這門課。可是幾節課聽下來,我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和疑惑。

首先對於從高中文科生過來的我來說,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先入為主,使得我對於存在的歷史更長、學派眾多、理念複雜的西方哲學的接受度非常低,另外西方哲學中的眾多人物和學派以及各自的理念讓我完全搞不懂整個西方哲學的脈絡。例如古希臘哲學、米利都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赫拉克利特、愛利亞學派和原子論者,、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阿那克薩戈拉的「種子」、德謨克利特的「原子」柏拉圖的「理念論」、伊壁鳩魯學派、斯多阿學派和以皮浪為代表的懷疑論、經驗論與唯理論之爭、培根、霍布斯、洛克、喬治·貝克萊和大衛·休謨,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和沃爾夫……等等等等,需要記憶的太多了,可是我卻連理解都有點費勁。以至於後來聽到老師講課,到了「能聽懂每一個漢字,但就是不知道他在說啥」的地步!

這可讓我愁壞了,該怎麼辦呢?課都聽不懂談何進行深度的「哲學思考」?我靈機一動,跑到圖書館看看有沒有《西方哲學入門》這樣的課外書。結果我發現了一本非常經典、讓我至今也非常喜愛的《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以小說和故事的形式向讀者娓娓道來關於西方哲學的一切,我用了三天時間一口氣讀完的這本書。合上書本,我不僅對整個西方哲學完全了解並理解了,上課聽課再也不費勁了,而且竟然出現了一種「恍如隔世」的錯覺,我完全被書中的情節帶入,簡直覺得自己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也許自己是一本書裡面的人物,而上帝就在頭頂看著自己!

這大概就是經典的魅力!

這件事啟示我,閱讀(讀課本之外的書籍而非讀教材)是理解知識的重要的手段。當知識理解變的十分困難時,是因為新知識沒有和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對於教師來說,當教授新的知識的時候,「如果在兒童的意識里事先沒有一些能跟教材『掛起鉤來』的思想,那麼你無論如何也無法控制住他的注意力」(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P87)。

後來教學之後,發現尤其是文科學的好的學生,都是在課外閱讀做的非常好的孩子。因為大量的閱讀讓他們把課本上三言兩語的知識理解的非常透徹。一本張純和《南京大屠殺》讓學生對於那段歷史、對於300000逝去的靈魂感受更加深刻。一本《萬曆十五年》、一套《明朝那些事》足以讓學生弄懂明朝歷史的所有細節,對歷史書上乾巴巴的史實有了更加鮮活的理解和記憶。一個個歷史人物不再是孤零零的,而是「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的風雲人物。因為通過閱讀,學生通過意識的能動作用,用想像將人物和時間、事件深刻地印在了腦子裡。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所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另一樣東西就該要學了,剛剛學會這一樣,另一樣就已經忘記了。為了減少學習負擔,學生將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低限度:除了教科書,其他的什麼書都不看,但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而非沒完沒了的補課。重複閱讀教材只是機械記憶,完全為了考試。考試過後,再也不會有一絲痕迹留在學生心裡。但是,學習無疑是需要情感的。教育的本質,就是當學生忘記的所學的知識,留在心裡的東西。例如,在自然科學方面讀一些科普讀物更加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和激發興趣。例如《昆蟲記》對生物知識的啟蒙,例如《海底兩萬里》中關於海洋知識的描述,再比如教師在教授方程以前,如果學生就已經讀了十幾頁關於數學方程的書,這些課外書以引人入勝的小故事鮮明地講授方程怎樣作為「動腦筋習題」在民間的智慧中形成的,那麼學生就會覺得數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門科學。

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興趣從哪來?所謂學生感興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亢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面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最可怕的是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變得冷漠麻木和無動於衷。這就需要教師將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裡移植到學生心裡,讓他們體驗到一種無可比擬的人類的自豪感,感到知識的力量,感到知識是一種讓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一種比任何東西都更強有力的激發求知慾的刺激物。

如果一個學生廣泛地閱讀,那麼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概念、新現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里汲取到的知識和體系中去。在這種情況下,課堂上所講授的科學知識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學生感到這些知識是幫助他把「頭腦里已有的」東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師成長心語 的精彩文章:

TAG:教師成長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