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股比放開關稅下調,合資車不敢再減配,買保時捷白菜價?你想多了!

股比放開關稅下調,合資車不敢再減配,買保時捷白菜價?你想多了!

圖:網路

文:韋小貝

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家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對外開放政策,其中涉及到汽車的有兩點:一是適當降低進口關稅,二是放開合資股比限制。這個消息就像「平地一聲雷」,炸出了各種正面或負面的疑問,整個汽車圈兒沸騰了!

是不是保時捷就可以白菜價買了?合資車能不能不減配了?外方都獨資了自主品牌不給力的國企會不會黃?剛剛有點兒起色的自主品牌會不會被衝垮?下面三個司機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說一說,到底有哪些影響。

進口關稅下調,合資車還敢減配?

一看到關稅下調,很多人就自行腦補了這種場景,賓士、寶馬、保時捷都賣「白菜價兒」,原來只能開得起眾泰版保時捷的,現在可以玩兒玩兒真的了。其實,你想多了!雖然國家承諾下調關稅,但不等於零關稅,歐盟作為發達經濟體,汽車工業又那麼強,汽車關稅還高達10%呢,所以估計中國能從25%降到15%就很不錯了。

進口車要交的稅,在關稅基礎上還有消費稅和增值稅,關稅下降後連帶著另外兩種稅也下降,而且消費稅還和排量掛鉤,稅率在1-40%不等。以一台報關價27萬的寶馬X3為例,關稅按25%算稅費大約為14萬多,而按15%算大約為11萬多,省了3萬多。

但是,這3萬多並不會全給消費者,就算按最理想的利益均粘原則,廠家、經銷商和消費者各能得到1萬多,而如果是緊俏車型廠商還是可能加價的,不要指望他們會很良心,所以想白菜價買豪車的還是洗洗睡吧。

當然,降關稅對市場的影響不只是價格,還有對現有體系的衝擊,目前合資車型相對於進口車型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而進口車降價了,合資車自然也得相應降價,否則就沒有競爭力,並且進口車價格下探後,那些動不動就減配的合資車就得長點兒心了,否則真可能砸手裡。

合資股比放開,誰是最大的贏家?

與消費者盯著關稅不同,行業更看中的是「放開合資股比限制」這一條,那麼外方會不會真的放棄中方夥伴兒選擇單幹,現在的合資格局是否會面臨衝擊,對中國汽車產業將有哪些影響?

1

現有合資公司格局不會變

目前,世界主要的汽車巨頭都已經通過合資的方式在中國完成布局,進口車的總量並不大,每年也就100多萬台,而且主要以高端車型為主,而且要想走量本地化生產是王道,所以「放開合資股比限制」可以促進外資將更多的車型拿來國產。比如雷克薩斯一直不國產,一方面是進口車賣得不錯,但是更重要的是豐田想擁有更大的股份,甚至獨資。

對於現有的燃油汽車來說,整體的合資格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比如大眾就第一時間表態「不會影響目前在華的合資企業」。並且,就算是想持有更多的股份,也得雙方商量,而且增資擴股中方也不缺錢的,比如東風有錢入股PSA,自然沒理由出讓手上的優質資產。相反,大眾一直對在一汽大眾只有四成的股比不滿意,想獲得更多股份,但是由於「排放門」後沒錢一直擱置了。

2

外資一女多嫁或成趨勢

大眾在表態不影響現在合資企業的同時,也提出了「將在未來發展中尋找新契機」,這句話意味深長。新政策下,原來的外方只能和兩家企業合資的限制也會打破,這意味著外方可以通過找更多的夥伴分攤風險,佔有更多資源,實現最優化的布局。比如曾經炒得火熱的上汽奧迪項目,最終迫於種種壓力擱淺了,但借著現在的新政策很可能最終落地。

還有長城寶馬、江淮大眾、眾泰福特等的合作,也可能利用這個契機更加深入。這意味著,目前通過合資受益最大的幾大集團,原來利用政策保護可以躺著掙錢,但以後壓力就大了,比如華晨如果不給力,寶馬就可能將更多的資源轉向長城。相信這種情況以後會越來越多,像一汽、東風、北汽這些企業,如果再不努力,以後會很被動。

3

特斯拉或有望獨資落地

最大的受益者是新能源汽車,比如特斯拉,由於沒有歷史包袱,所以利用現在的新政策實現獨資的可能性更大,就算不能完全獨資,實現絕對控股也是很有希望的。目前,國家正在自貿試驗區放開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而特斯拉具有標誌性意義,最終如何落地示範效應非常大。

如果說燃油汽車國家通過保護政策,不僅分享到利潤,還在合資中學到了很多理念和經驗,儘管不能獲得核心技術,但是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對自主品牌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新能源汽車市場剛剛培育好,新政策下是被外方收割,還是在競爭中促進自主品牌的大發展,就要看比亞迪們的實力了。

4

對民企開放力度應提高

事實上,國家放開合資股比限制早就在推進,但阻力最大的就是幾大國有汽車集團,2016年還曾聯名上書抵制,但現在開放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些企業更應該想如何自強。目前,上汽、廣汽和長安已經發展得不錯了。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就一直力主開放,在他看來,自主品牌發展落後很大原因就是以前國家對造車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吉利能獲得造車的資質是費了很大的力氣的,所以現在應該吸取經驗,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也要加大對內開放的力度,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應該降低准入門檻,給更多企業機會,這樣才有更大的勝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司機 的精彩文章:

尺寸動力不及途昂,血統堪比卡宴,新一代途銳還是大眾旗艦SUV?
當MPV也帶四驅,能越野,大7座SUV們紛紛有了危機感

TAG:三個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