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動物篇之蟈蟈

動物篇之蟈蟈

冬天的時候,親戚從天津帶了兩隻蟈蟈。說實話,我從小就看到過蝗蟲,抓過蝗蟲,沒覺得蟈蟈和蝗蟲從外表上有啥大的差別,感覺都是頭頂兩個須子,跟大眼睛緊挨著,嘴是像大耙子,肚子鼓鼓囊囊的,兩條大長腿隨時要衝出去。當然小時候還看到過蟋蟀,也跟別的小夥伴抓過蟋蟀,不過感覺蝗蟲蟈蟈跟蟋蟀比起來,個頭大不吱聲,躡手躡腳就把東西給吃了,蟋蟀是屬於小而黑,快而狠。它們都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彈跳能力。

蟋蟀由於能斗,被很多玩家所津津樂道,可能是它們具有人的個性,與人類的能力有相通之處。屬於力量足能斗,本體弱能忍、打鬥輸了不糾纏為能知實務,故有許多專門寫蟋蟀這些與人類尊崇的品行相關的古詩。但是蟈蟈卻與蟋蟀性格相反,就在那裡安靜的鳴叫,三個月的壽命,與世無爭,有吃的就吃,剩下時間就在那裡鳴叫,不與世間萬物扯太多關聯。

網上查了一下蟈蟈的來歷,商周時期人們把蟈蟈和蝗蟲統稱為 "螽斯 ",宋朝人將蟈蟈與紡織娘混為一談,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稱呼, "聒聒 "和 "蟈蟈 "都是以聲名之,實際上 "聒聒 "和 "蟈蟈 "是一個等同的名稱。

中國人歷來視蟈蟈為寵物,宋代人開始畜熱養蟈蟈,明代從宮廷到民間養蟈蟈已經較為普遍。明太監若愚在《宮中記說到皇宮內有兩道門以蟈蟈的名字命名,一曰 " 百代" ,一曰 " 千嬰" ,這當然是延續了遠古時代對蟈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蟈蟈潮。

從康熙,乾隆直到宣統,許多皇帝都喜歡蟈蟈,乾隆游西山,聽到滿山蟈鳴,即興賦詩,曰:" ......雅似長安銅雀噪,一般農候報西風......" 末代皇帝宣統與蟈蟈的情緣更是帶有濃重的神奇色彩。

中國獨有的源遠流長的蟈蟈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至今仍在延續。每當夏季來臨,農民們把成千上萬隻蟈蟈運到城市,在一片悅耳的鳴叫聲中出售。夏蟈蟈是野生的,一隻幾元錢而已。冬蟈蟈是人工孵化的,幾十元一隻。品像極好的身價也很昂貴。

家裡這兩隻蟈蟈一個在3個月的時候就停止鳴叫不動了,另一隻一直活到了5個月,堪稱蟈蟈中的長壽冠軍了,想想我們自己,活著也不過幾十年,每天還不如蟈蟈一樣自由,天天窩在一個小角落裡干著活,可能不遠的將來被要求干到6,70歲,長短不重要,質量很重要,抓住每一個瞬間去享受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徜徉在當下無憂無慮的好,忘卻已有或將有的老與病,人活一生,開心最難也最好!

威猛的壯年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自北方的豆豆 的精彩文章:

手機視頻處理APP-樂秀視頻編輯器

TAG:來自北方的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