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聲告白》:成為真正的自己,讓愛不再無聲

《無聲告白》:成為真正的自己,讓愛不再無聲

文/藍騎士

01

莉迪亞,死了,但卻沒有人知道。

她的家庭是一個混血家庭。爸爸是華人,媽媽是美國人。

她的媽媽(瑪麗琳)曾經為了追尋自己的醫學夢,離開家一段時間。這在孩子們的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創傷。

甚至發誓,只要母親回來,她說什麼,他們都願意聽。

這就是悲劇的開始。一旦許下承諾,自己就不再是自己了。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期許,這裡包含了他們曾經的受傷經歷,或者是自己輾轉卻始終不得的,而他們將這一切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

孩子成了他們的延續,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莉迪亞在母親的出走後,明白了這句話。

為了讓這個家還是家,莉迪亞努力的成為著父母要求她成為的樣子。「好的,好的。」似乎是她說的最多的話。

為了維持家的狀態,為了他們能陪伴在身邊,她努力的成為他們期望的樣子,但其中苦澀只有自己能體會。

02

因為她活的始終是別人希望她成為的樣子,而不是自己所想。別人希望成為的她是理想化的她。

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成為別人希望的樣子。

「各種知識在她周圍盤旋縈繞,緊抓著她,每天只增不減。無論她去哪裡,它們都在那裡。」這就是她為了成為別人心中的樣子,每天都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她承受不住,內斯成了她的傾聽者。也只有內斯一直在傾聽莉迪亞的心聲。

「只有內斯是她生活的調劑,讓她能夠忍受下去。」

但是,沒有人可以永遠當做自己的支撐。

內斯接到哈佛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有什麼東西在莉迪亞的身體里搖搖欲墜,然後便轟然倒塌。」

「父母越是關注你,對你的期望就越高,他們的關心像雪一樣不斷落到你的身上,最終把你壓垮。」這就是莉迪亞的情況。

也或許這曾經是我們的真實寫照。

而且在沒有了內斯的支撐,她只能獨自承受越來越沉重的期待。

她怕哪一天達不到父母的期待,自己的家庭又會變成以前一樣,而自己這麼拚命的努力,就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的陪伴而已。一旦達不到,這家還會是家嗎?

她深陷恐懼之中。不能自拔。

這是一個無助的孩子,她除了努力學習來達到父母的期待,找不到其他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家的愛意。

03

這期間的她是痛苦的。

因為不是自己的初衷,因為自己心含恐懼。因為自己活的壓抑,她從來不是她自己。

為了父母心中的完美存在,她開始編製了善意的謊言。

但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她累了。

她不斷的尋找可以讓自己喘口氣的地方,不斷的摸索她所能接觸的邊緣,想打破這種牢籠。

傑克,他可以說是她認識的人周圍,最符合這種條件的人了。似乎和他在一起,就衝破了牢籠一樣。

她在不斷的做著一些所謂的壞孩子的行為。其實不過是她心理的一種釋放,或者這樣就能讓自己沒有那麼壓抑。

04

她終於承受不住這一切,選擇了投湖。

以前,她那麼害怕水,現在在水裡,卻覺得無比的自由和解脫。

她做了她認為最自己的一件事。那一刻,她是她自己。

05

所以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這本書里,可以看見我們的曾經,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因為父母不想我們再延續像他們一樣的生活,所以讓我們努力學習,因為「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

在我們還很小的時候,總是會聽到「你要好好學習啊,不然以後就像××一樣。」

初心是好的,只是能不能接受的問題。

如果這好意沒有被理解,就會被歪曲。甚至會覺得如果達不到期待,就會失去了被愛的權力。

其實都是愛著彼此,所以才會為對方考慮周全,想以自己的經歷給孩子一些便捷,讓他們可以少經歷一些曾經的苦痛。

因為愛著父母,所以想要他們的陪伴,想讓他們開心。想成為他們他們希望的樣子。

愛是無聲的,但卻是可以表達的。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把對方當做一個獨立的人格,而不僅僅是生命的延續。

這樣就會多少理解彼此心裡的真實想法和渴望。

這樣的告白,也許就不會再是無聲的了。

06

但是我們似乎總是不願意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意,覺得行動表示就可以了。語言,顯得太花哨,也會覺得說不出口。

表達自己,真實表達自己的愛和恨,這樣也才更鮮活。而不是只會刻意的迎合和假意裝成開心的樣子。

少了些理解的曲折,直接碰觸彼此真實的想法。這才算是交流,才能有真實的反饋。

而在表達的這條路上,需要學習的太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為了組個萬聖節的局,我連小程序都用上了,卻因為老大和胖爺怕鬼泡了湯
這樣的奧斯卡影后,配得上實至名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