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如歸去舊青山

不如歸去舊青山

◎攝影:相簿

浣溪沙

蘇軾

徐邈能中酒聖賢。

劉伶席地幕青天。

潘郎白璧為誰連。

無可奈何新白髮,

不如歸去舊青山。

恨無人借買山錢。

註:

①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三國時期魏國初建,官至尚書郎。中:醉昏。酒聖賢:言酒的清濁。

②劉伶:魏末晉初的文人,「竹林七賢」之一,字伯倫,沛國人。著《酒德頌》一篇。

③潘郎:即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晉書·夏侯湛傳》:夏侯湛字孝若,譙國譙人也。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新詞,而美容觀,與潘安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都謂之「連璧」。

◎嚼 · 韻◎

@井大井:

東坡才高學實,用典靈活不羈,上闋以三位古人比擬自己的三位同姓好友(徐得之、劉唐年、潘大臨),又借先賢的人生際遇委婉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十分巧妙。行文結構語氣頗類杜少陵的《飲中八仙歌》,更是令人佩服。東坡的詞里,你能明顯看出他深厚的積澱和收放自如的才華。下闋直截了當,將上闋隱喻的心理活動直接點破。

這首小詞隨性率真,無太多修辭比興,在酒宴席間隨性寫成,於東坡而言,歷史價值大於藝術價值。

@至若:

徐邈醉中能辨酒之清濁,劉伶以天為蓋地為廬,夏侯湛死後,潘安與誰並稱「連璧」。上闋連用三典,借三位先賢頌揚三位好友: 以徐邈喻徐得之的洒脫,以劉伶喻劉唐年的放達,以潘安和夏侯湛喻潘大臨與摯友的情誼。妙的是,三古人為徐、劉、潘三姓,今朋友同姓徐、劉、潘。充分體現了蘇軾的深厚積累,也表達出他自己對情懷曠達之先賢的崇敬嚮往。

下闋言語直白:白髮平添,不如歸葬舊時青山,可惜無人借我買山錢。讀這樣的詞十分有意思,這三句明明率性而為、不加藻飾,卻讓人平生愛意,謂之樸實大氣。蘇軾內心曠達,詞作也多超然,但這首讀來還是頗有樂趣,像是酒後隨意揮筆而就,有種粗疏的可愛。

編者按

沒什麼積澱,偏偏要附庸風雅;不認真讀書,也只能自娛自樂。

寫下去,無非是新年新Flag,監督我等不學無術之人,堅持讀書寫字。所以唐突先賢,妄作評話。好東西卻沒有好吃相,只得曰:「嚼」。好在自古傷心人不少,菜大量足,不乏珍饈美饌,絕非我等可鯨吞消化。

自備碗筷者,請於後台留言。同好入席,不勝歡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貧不笑胖 的精彩文章:

一向年光有限身
笙簫吹斷水雲開

TAG:笑貧不笑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