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劉詩詩經常做的這件事,是多少父母心中的大忌

劉詩詩經常做的這件事,是多少父母心中的大忌





 

染髮是否致癌一直是現代人心頭的一大疑慮,染髮劑質量問題也一再挑動著愛美人士的神經。



「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這首曾

火遍大江南北的歌里提到的黑頭髮,是中國人特徵之一。




但近年來隨著美髮行業發展,綠髮、紫發、粉發、奶奶灰等各種顏色出現在大街小巷。



劉詩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平時倒騰起頭髮來毫不手軟,有網友不完全統計,劉詩詩曾在半年內換過20多個髮型。




不僅換髮型,發色也換過不少。







染髮,早已成為一個潮流。




然而每次走進理髮店,都不由想起父母的叮囑:不要染髮!染髮致癌!




染髮是否致癌一直是現代人心頭的一大疑慮,染髮劑質量問題也一再挑動著愛美人士的神經。




2018年3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發布了《總局關於85批次染髮類化妝品不合格的通告》,其中包括不少美髮品牌。







2018年第一季度沒結束,不合格通告就已達5次。




但染髮,真的致癌嗎?




揭開染髮的秘密




有些人連頭髮的構造,染髮的原理都不知道,就大呼「染髮致癌」,頭髮聽了都委屈。




人的頭髮主要由表皮、皮質和髓質三層構成。




其中表皮層被稱為是「頭髮的外衣」,呈毛鱗片狀,能對頭髮起到保護作用,我們平時所說的發質「軟硬」指的就是毛鱗片層數的多少。




皮質層佔到了頭髮結構的五分之四,人類頭髮的顏色與這一層密切相關。




頭髮的髓質層起到一個中介的作用,從頭皮吸取營養以供頭髮生長。




頭髮的結構圖




現在市面上的染髮劑,根據配方和保持時間的長短可分為:

暫時性染髮劑、半永久性染髮劑和永久性染髮劑。




不同類型的染髮劑,染髮的原理也不同。





暫時性染髮劑只是將染上的顏色覆蓋在頭髮的表面,

也就是表皮層的毛鱗片上,

不會更進一步滲透到皮質層中

洗髮後顏色就會褪去。




市面上常見的此類產品有彩色髮膠、彩色髮蠟等。





一苗族婦女用彩色髮膠裝扮著傳統的苗族頭飾 | 視覺中國




半永久性染髮劑多採取分子質量較小的染料分子進入頭髮表皮層,部分進入皮質層,這並不會改變頭髮的基本結構,

通常情況下洗5-10次就可以完全褪色。




相比於前兩種通過清洗頭髮就可以褪色的染髮劑來說,永久性染髮劑是將

顯色劑與染料中間體的填充物混勻,從而促使二者發生化學反應。

而這

只能通過頭髮的自然生長進行迭代,其化學成分更多且更複雜




通常我們所說的染髮劑指的都是氧化型染髮劑。目前氧化型染髮劑在市場上佔有量最大,相比暫時性染髮劑和半永久性染髮劑來說,其爭議最大。




2017年12月27日,西班牙馬爾貝拉,「肯娃娃」羅德里戈·阿爾維斯在髮廊染髮 | 視覺中國




接觸染髮劑的人一般是兩個人群,染髮劑使用者和美髮工作者。許多染髮劑問題也都集中在這兩類群體中。




早期染髮劑配方中含有芳香胺,隨後研究人員發現芳香胺會導致動物罹患癌症。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一些染髮劑生產商做出相應整改,降低了染髮產品中的芳香胺比例。




儘管染髮劑一再更換成分,對它的質疑卻沒停止過。




一些研究者將染髮劑與患血癌與骨癌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但在進一步研究中沒有得到證實。




根據對各項研究的審查,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為,沒有足夠證據認為染髮劑會致癌。




雖然沒有足夠證據認為染髮劑致癌,規範染髮劑的重要性仍值得注意。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對染髮劑在內的化妝品安全性進行了規定,但染髮劑產品的安全責任大部分都落在了製造商身上。




只是管理局的大部分作用都落在了後期監管與產品監督層面。




如果情況過於嚴重,FDA甚至可以獲取聯邦法院的命令,勒令其停止銷售,由美國執法人員扣押產品或發起刑事訴訟。



2016年9月10日,紐約春夏時裝周街頭潮人 | 視覺中國




中國也十分重視染髮劑的監管。





2015年7月,北京市藥品檢驗所與歐洲化妝品協會染髮產品工作組共同舉辦了「中歐染髮產品毒理學技術規範」研討會。




實驗測試 | 視覺中國




隨後,北京市藥品檢驗所將同歐美實驗室合作,研究用3D皮膚模型進行染髮產品基因毒性評價,使技術規範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染髮產品的監管也不曾間斷,不合格批次的染髮產品會被掛在公開平台。




「植物染髮」不靠譜




從2006年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染髮致癌」這一話題的持續關注,足以證明人們對化學製劑的「不信任」。




在需求主導的市場環境下,「植物染髮」開始席捲染髮市場。




一夜間,「植物染髮」成為時下最火爆的染髮技術,彷彿「植物製劑」既能滿足人們的愛美需求,又不損害人的身體健康。




其實有關「植物染髮」的安全性,央視早在2015年就指出:

植物染髮不一定安全。




商家宣傳的「溫和配方」、「不傷頭髮」,其實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只要含有「苯二胺類」,或對苯二胺,就都不屬於植物染髮劑。




苯二胺是染髮劑中最有效的成分,沒有它,顏色就很難在頭髮上固定,但它很容易導致人過敏。





央視曝光染髮帶來的問題 | 視頻截圖




有關「植物染髮」的商業陷阱早就被披露過,以此為賣點的行為卻屢禁不止,在某電商平台搜索「植物染髮」,大部分商品標籤中都會出現「

一洗黑

」的標語,但是在商品描述中,只說自己的產品是純植物,卻沒有具體說出植物成分。




事實上,

這是一個「指甲花」騙局。




指甲花又稱海娜花、散沫花,是該植物的葉子和花經過晾曬、烘乾、研磨而成的植物粉末。




指甲花又名散沫花,原產於非洲、南亞等地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 | 維基百科(Wikipedia)




因其本身是棕紅色,所以,作為染料也只能染出棕紅色或紅褐色。




這種植物在中國分布極少,基本是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進口的,因為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有使用海娜粉染髮、文身和點眉心的歷史。




2016年7月18日,尼泊爾加德滿都,人們在用指甲花做成的染料在身體上畫圖案 | 視覺中國




中國衛生部早在2007年發布《衛生部關於指甲花不能作為染髮劑成分使用的批複》文件,其中明確指出,

指甲花(海娜花)不得作為染髮劑成分使用。




但這些年「海娜花」搖身一變變成了商家口中的「海娜粉」,還打上了「印度海娜粉」的進口標籤。




海娜植物染髮實體店




最淺顯的道理,化學製劑染髮都需要長時間等待,號稱無添加無傷害的「植物染髮」更不可能做到「一洗黑」。




植物的顏色豐富,可以做成天然染料的也的確不少,但用作為染髮的的單一原料是不太可能的,大部分的植物都帶有光毒、光敏性,甚至引發過敏。




隨便染髮才致命




事實上,大部分正規渠道購買的染髮產品都是可以信賴的。




在「染髮劑」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前提下,真正致命的不是我們一直介懷的染髮劑,而是人們隨便染髮這一行為。




2017年9月6日,四川德陽鄧女士7小時染髮4次頭皮變綠休克後入院被剃光頭 | 成都商報




染髮劑中的「苯二胺」,是染髮劑中最受爭議的成分,世界範圍內沒有科學研究可以明確證實「染髮致癌」,

但它的致敏性卻是無法反駁的。




2006年,美國接觸性皮炎協會將苯二胺列為當年的接觸性過敏原,其發病率也在不斷增高。




回想的第一次染髮經歷,有多少人記得理髮師提前講了染髮劑致敏的可能性。




又有多少人在染髮前遵循試敏原則,將同款染髮劑塗抹在耳後,48小時內不洗掉,進行觀察測試。




 隨便染髮致敏,無論是在理髮店還是自己在家染髮,都不能忽視染髮前的測試工作。




如果染髮後出現頭皮發紅、瘙癢、脫屑,或者頭皮和臉水腫或長水皰等癥狀,請儘快就醫。




隨意染髮的行為,還表現為頻繁染髮。

染髮劑中具有一定含量的脫色劑,但脫色劑會對頭髮的毛鱗片造成傷害,使頭髮變得更加易斷。




如果在三個月內反覆染髮,會使頭髮無法自我修復,對頭髮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




染髮的次數最好控制在一年兩次,如果擔心新長出來的頭髮對整體發色有影響,可以選擇「補染」的方式,但是要避免與頭皮直接接觸。




特殊人群尤其要避免隨意染髮。




1.頭皮有外傷破損,或是病變生癬、有癤等破潰性疾病患者,在傷口未能痊癒之前不能染髮。




2.患有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麻疹、濕疹的人群也不宜輕易染髮。




3.妊娠、哺乳者也不宜為了「時尚」冒風險。




4.年老體弱者,或肝腎功能不全者,由於解毒能力有限,中毒風險比起常人偏高,因此最好盡量不要染髮。




雖然亞洲人的黑髮是一種標誌,但它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在物質精神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人人都有權利追求時尚。




只是,愛美,也要注意健康哦。




參考文獻:


[1]HuncharekM, Kupelnick B. Personal use of hair dyes and the risk of bladder cancer:results of a meta-analysis. Public Health Reports 2005; 120(1):31–38.


[2]

Gago-Dominguez M, Castelao JE,Yuan JM, Yu MC, Ross RK. Use of permanent hair dyes andbladder-cancer risk.  Int J Cancer. 2001;91:575-579


[3]Mikko,Karttunen.The structure of people』s  hair[EB/O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01279/.


[4]

The,American, Cancer, Society, medical, and, editorial, content, team. ypes of hairdyes[EB/OL].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hair-dyes.html.


[5]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Why is thereconcern that hair dyes may cause cancer?[EB/OL].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myths/hair-dyes-fact-sheet.


[6]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re hair dyesregulated?EB/OL].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myths/hair-dyes-fact-sheet.


[7]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總局關於85批次染髮類化妝品不合格的通告[EB/OL]. http://www.sda.gov.cn/WS01/CL1753/226426.html.


[8]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染髮產品毒理學技術規範[EB/OL].http://www.sfda.gov.cn/WS01/CL0005/125571.html.


[9]

央視網. 頻繁染髮風險大植物染髮劑不一定安全[EB/OL]. http://m.news.cntv.cn/2015/07/25/ARTI1437805026497449.shtml.


[10]

中國醫藥報. 天然的就是安全的?揭開海娜粉的神秘面紗[EB/OL].http://health.china.com.cn/2018-01/30/content_40208216.htm.


[11]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1/26/content_508651.htm.


[12]

中國日報網新聞. 印度海娜花被曝光調查,假冒產品或致過敏癥狀[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722/10228914_0.shtml.


[13]

新京報. 植物染髮劑同樣具有致敏性[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2-10-23/023925414782.shtml.


[14]

人民網. 怎樣將染髮危害降到更低?長期染髮會致癌?[EB/OL].http://hn.people.com.cn/n2/2018/0313/c371273-31337729.html.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編輯 | 郭富強


關注網易噠噠 聚焦科普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 的精彩文章:

這在國外絕對是觀賞魚,在國內主要用來干炸

TAG:噠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