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真的知道到底什麼是街舞嗎?

你真的知道到底什麼是街舞嗎?

2018年可謂是國內街舞節目「元年」,年初北京衛視播出國內首檔電視街舞類團體競技節目《舞力覺醒》,雖然嘉賓構成和賽制頗受圈內爭議,但也算是將街舞作為單獨舞蹈門類向大眾推廣的首檔電視競技類節目。緊接著優酷《這就是街舞》和愛奇藝《熱血街舞團》先後上線,通過各自節目製作特點將小眾文化的街舞正式介紹推廣給大眾。同時,大眾對街舞文化也愈發重視和好奇。

《舞力覺醒》vs《這!就是街舞》vs《熱血街舞團》

然而,本篇文章並不想去評判這三檔節目孰好孰壞,畢竟參賽者都是街舞圈內的大佬人物,哪個節目被徹底幹掉對街舞圈來說都是損失。而且對於圈內人來說,比起哪檔節目能成為爆款,更重要的是街舞文化與精神的傳播,讓更多人能夠了解街舞文化並喜歡,並且將街舞不斷推廣發揚光大。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從街舞的起源講起,向大家介紹街舞到底是在何種環境下誕生,如何發展成為popping(震感舞)、locking(鎖舞)、breaking(地板舞)、hiphop(傳統街舞)等不同種類,並且告訴大家該如何欣賞街舞的「炸」點。

街舞如何誕生?

街舞(StreetDance)雖然是一種街頭舞蹈,但它卻是在Party上孕育誕生的。

在上世紀70年代左右美國New York的South Bronx,那裡聚集著大量拉丁裔移民和非洲移民,他們社會地位低微,文化上處於弱勢,貧窮和疾病是他們的常客,但他們渴望著自由與人權。他們這一代人因為貧窮低微,所以主要娛樂形式都是在Underground舉行。他們熱衷於舉辦並不會花費多少金錢的派對去跳舞釋放自我和社會壓力。當時,有一個牙買加人,名叫Kool Herc,某一天他帶著自家的大音響和唱盤機來到Bronx的大街上大聲放歌,他播放一些jazz、r&b、funk、disco等更加貼合貧民區人們真實生活的音樂舉辦大型戶外派對,Bronx的年輕人們非常喜歡他舉辦的派對。同時,他獨創了使用兩台唱機重複播放唱片中精彩的break(間奏)的手法,使派對氣氛始終高漲,DJ Kool的派對也越來越有名氣。在Party上,年輕人主要用拉丁舞的hustle來交流吸引異性朋友,並且可以在街頭、公園各個地方跳,因此被稱為Street hustle,這也是top rock hustle的原型。在派對中的break(間奏)中,年輕人為了讓派對氣氛更加高漲,在拉丁舞步的基礎上融合了體操、武術、巴西戰舞等各種元素進行炫技展示,Breaking就是在此環境下誕生,而在間奏中跳舞的男孩女孩也被稱之為Breakboy(B-boy)、break girl(B-girl),同時Hiphop文化也是在此環境下誕生不斷發展。

而在1970年代同時期的西海岸,由Soul即靈魂樂所演變的Funky Style的音樂開始崛起,配合這種音樂風格年輕人在Party上發明了諸如Funky Cheicken、Twist、Boogaloo、Rock Steady等等更加契合音樂的舞步。在Party上一些天賦異稟的黑人將這些舞步系統化發展,如Don Campbell就是將Funky Cheicken反做誕生了Lock動作,隨後發展為Locking(鎖舞),之後The Lockers的成員在此基礎上添加發展新的動作,形成了Locking的舞蹈體系。Locking因為在Funky Style音樂風格下誕生,所以自帶活潑和熱情的風格氣質,深受年輕人喜歡。Locking在不斷推廣發展中還衍生出Popping(震感舞)等如今深受廣大舞者喜愛的街舞種類。

從街舞的起源來看,不難發現街舞並不真的是在街頭上誕生,大量的動作都是在Party上誕生髮明的,通過一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創造發展成為各自的舞蹈體系。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街舞文化並不等同於Hiphop文化,街舞也不等同於Hiphop舞種。街舞(Street Dance)是指包含了來自不同音樂文化的多種舞蹈,如發源於美國西海岸(Westcoast)屬於Funk文化的Locking、Popping,在東海岸(Eastcoast)屬於Hiphop文化的Breaking、Hiphop。那麼肯定有人會提問,為什麼鬼步舞不算作街舞?因為街舞的根源在於由美國本土通俗音樂文化(Funk、Hiphop)或在美國本土化成功的通俗音樂文化(Raggae)背景下,相對應誕生形成的舞蹈體系才算做街舞(StreetDance)。在澳大利亞誕生的MelbourneShuffle——墨爾本曳步舞不被承認是街舞。

相信大家在看《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時,會發現明星隊長除了舞種之外,在形容街舞風格時還特別喜歡說兩個詞「Old School」和「New School」。

(大家只用看字幕就好)

這兩檔節目對這兩個名詞的翻譯為「復古街舞」和「新潮街舞」或「舞種」,其實並不準確,它們真正的意思是——「老學校」與「新學校」(玩笑話)——是按照舞種體系形成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大致劃分街舞相對風格特點的一種表述。Locking、Popping、Breaking屬於Old school,後來的Hiphop、House、Krump包括現在的Urban屬於New school。

街舞中的掰頭(Battle)如何形成,他們脖子不會痛嗎?

Battle文化最早起源於Breaking舞種,最初是為了代替打架而出現。

我們在看《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中不難發現,當個別Dancer有不服氣情況時立馬指定(call out)某人出來Battle。相信很多人也會有疑問:起初在Party上誕生,以交友和吸引異性為目的的街舞為何到後來會有Battle文化呢?

在1970年代,Bronx街區雖然經常舉辦Party,但並不是一派和諧輕鬆,當時盛行黑幫文化,槍支與毒品泛濫,幫派戰爭每天都在上演。在1977年「紐約大停電」事件後,黑人聚集地更加混亂,社會治安癱瘓。而當時Bronx最大的幫派——黑桃幫(The Spades)的首領Afrika Bambaataa在某一次幫派戰爭的械鬥中,他有一位好朋友因此過世,所以他開始思考如何避免流血的幫派戰爭,期待有更加和平的方式取代流血競爭。這時,Street hustle(即Breaking前身)興起,Bambaataa認為這種舞蹈形式同樣帶有態度、尊嚴與領地意識,可以作為非暴力的幫派鬥爭很好地代替流血。同時他十分尊敬非洲Zulu族群對抗外侮的精神,自此改名為Zulu,同時組建了The Zulu Kings——最早的Bboy組織——讓更多想要宣洩自己負面情緒的年輕人找到新的表達方式。相繼出現的Breaking團隊,讓更多迷茫的年輕人找到洗心革面的機會。因此,由Zulu Kings團隊開始相繼建立Breaking團隊,採用團隊之間的Battle代替原先的械鬥構成了新的鬥爭形式,如果在街頭有幾個人互相不服氣時,便可以使用舞蹈來進行對決,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尬舞。

另外,街舞的Battle避免了更多無謂的流血與械鬥,所以街舞文化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精神:Love&Peace。

到現在,Battle已經演變成為一種慣用的比賽形式,有1v1、2v2等等。通常會有一至多個裁判通過舉手進行投票,左手右手分別代表左右兩方,雙手在胸前交叉即意味著雙方平局。最終得票數多的一方獲勝,若雙方平局則需要OneMore Round,即再來一輪比賽。

GIF

KOD10——One more情況下,Dino對戰Maccho

看了這麼多,相信大家更想知道怎樣才能看懂街舞,到底什麼是街舞中的「炸」點呢?

你只需要同時調動眼睛和耳朵即可

GIF

(Hilty&Bosch在Urban Dance Camp的表演)

其實想看懂街舞的基礎門檻並不高,首先讓我們一起回溯一下街舞的誕生背景,以Locking為例,它誕生在Funky Style的音樂文化背景下,所有的動作舞步都是契合音樂而誕生髮展的。因此,想要看某段街舞是不是真的炸,不是只看技巧性高超、炫酷的舞蹈動作,而是要看舞蹈動作與音樂的契合度,視覺與聽覺的同步享受最為重要。「Dance to the beat」是最基礎的判斷標準,即動作是不是在拍子上。其次是「Dance to the music」,舞蹈動作要表達音樂,詮釋音樂,所有脫離音樂的炫技動作都是無意義的。因此,想要初步看懂街舞,只需秉持著「舞蹈對音樂的表達」為核心進行評判即可。

另外,相信沒接觸過街舞的觀眾在看節目中選手battle時會認為他們是在隨意瞎跳,某些動作毫無意義。但其實每個舞種背後都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基本功和技術體系,並且有其專屬的名稱和動作標準。舞者在比賽中綜合運用已掌握的基本功和技術來即興表達音樂,雖然看起來是瞎跳,但其實背後技術體系非常嚴謹。這也是為什麼《這就是街舞》會在每個動作旁邊都會有標註名詞,主要目的是想向大眾傳達每個動作都是有其專屬名詞,相應每個動作名詞背後都有特殊的故事。因此想要真正看懂某個街舞種類需要學習其背後的技術體系,才能對舞蹈動作進行解碼理解。

LOVE&PEACE~

作 者 簡 介

1 4 -制 片 -王 奕 程

一 個 熱 愛 街 舞 的 非 文 藝 青 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傳製片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就不可以有自己的《迷霧》嘛?
《尋夢環遊記》後的皮克斯

TAG:中傳製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