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他靠著一人之力破解西方未解難題:誰說中國通信無法領先世界

他靠著一人之力破解西方未解難題:誰說中國通信無法領先世界

"墨子號"發射瞬間

2017年1月18日在完成所有預定測試試驗任務後,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這標誌著中國量子通信終於從試驗轉化為實用,中國也自然成為全球首個實現量子通訊的國家,而此前關於中國技術無法領先世界,中國通信永遠依賴外國的謬論也全部不攻自破,更為關鍵的是這道讓希望稱之為難題的量子通信終於被中國解了出來,其意義更加深遠。

早期竊聽設備"聽瓮"

不過為何世界各國如此關注量子通訊,又為何未來要大力發展這一通訊技術呢?這還要從竊聽技術說起,為了獲取的戰場主動性,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竊聽技術:聽瓮,此後隨著有線電話以及無線通訊的出現,竊聽方式也在逐年提升,在二戰時竊聽與反竊聽更是達到了頂點,由於竊聽造成的損失在二戰時期不勝枚舉,為此戰爭結束後,世界各國都希望研製出一種全新的通訊方式,用來保證通訊的絕密性,為此光纖通信技術誕生。這一技術的應用讓原有的地面監聽站,太空偵察衛星,偵察船等原有偵察手段全部作廢,曾經的竊聽"黃金時代"瞬間消失,然而好景不長到了90年代中期美國已經可以實現光纖竊聽,此後世界各國再次陷入了竊聽與反竊聽的鬥爭中。

量子通信過程

當然矛與盾永遠都是互相發展的,竊聽技術佔據了上風,反竊聽技術自然也要提升,而目前來看唯一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就是使用量子通訊,由於量子通訊的不可分割性,竊聽者無法將信息切成兩分,一份用來分析一份用來進行傳輸,這會讓對方第一時間就被發現自己被竊聽了,並且由於量子的唯一性,即便是中間攔截也無法進行完整複製,而若拿不到準確的信息又何談破解呢?這樣即便是被攔截也是無用的,這從根本上破解了被竊聽偵察的重大難題。

"量子之父"潘建偉

不過想要實現這一技術並不容易,從1993年量子通訊理論的提出,各國紛紛投入力量進行研究,然而進展並不算快,由於傳輸問題,很難進行長距離通訊,為此二十年時間都沒有具體突破,直到2008年潘建偉首次提出了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這大大增加了量子通訊的可靠程度,而到了2012年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帶領著團隊終於獲得了質的突破,並且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了相關試驗結果,從公開信息來看,此時中國已經有能力在地面進行一百公里的量子通訊傳輸,如果升至太空,傳輸距離將進一步增加,做多可到了一千公里。為了表彰潘建偉在量子技術上的貢獻,2017年《自然》雜誌將其評為當年十大科學人物,更獲得了"量子之父"的美稱。

未來中國在量子通訊上的投入力度還將繼續增加,或許用不了多久中國就將成為世界上首個大批使用量子通信的國家,到那時美國再想通過技術手段竊聽中國恐怕將再無可能,反倒是美國可能會更加擔憂自己的處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神之錘 的精彩文章:

一個小國靠撿美軍的裝備一夜暴富,但愁沒處處理,自己用還用不起

TAG:雷神之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