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評價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

如何評價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發生了「三大戰役」,按照時間先後有公元199年官渡之戰、公元208赤壁之戰、221夷陵之戰。曹操參與了前兩次,劉備和孫權參與了後兩次,其中三方同台競技表演的是第二次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相同點

中國歷史上可以考證的大型戰爭中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多,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在其中。

官渡之戰時,袁紹率軍10萬,曹操先後能組織到2-4萬左右,不會超過五萬,因為曹操處於四戰之地,當時除了要應付袁紹,還要防守南方諸侯,其中,劉備造反,還讓曹操抽軍親自去攻打了一下。

赤壁之戰時,曹操軍隊應該在20萬左右,其中有很多都是荊州兵,剛剛投降給曹操,人心未服;孫劉聯軍在五萬左右,東吳是主力。

除此之外,二者還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兩次大戰都與水和火有關,「水」是官渡之戰在黃河,赤壁之戰在長江,在官渡之戰中,袁紹和曹操是對峙黃河兩岸,曹操是牢牢將袁紹控制在黃河意外,沒讓袁紹「渡」成功,即使袁紹後來派顏良從白馬南渡,也沒有獲得成功。

後來曹操在赤壁之戰時,關鍵點也在於這個「渡」,以曹操當時的兵力,一旦渡江成功,江東唾手可得,但是孫劉聯軍牢牢把握住這點,沒有讓其得逞。

火是曹操一把大火燒了袁紹的烏巢糧倉,周瑜一把火燒了曹操的水軍,是一種奇襲的方式,最後反敗為勝。

其實在史論縱橫看來,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能夠以少勝多的關鍵點都在於,「據險以守」,充分利用了黃河和長江天險作為屏障,用客觀因素阻擾主觀因素的戰爭,而勝利的因素,則在於」出奇」。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官渡之戰的核心在於「渡」,「渡」而不得,在於堅持,堅持不下,在於奇襲。當時袁紹十萬大軍突破不了官渡,尤其是白馬之戰,讓袁紹連續損失顏良、文丑兩位河北名將,造成士氣低沉。但是,正如荀彧分析的那樣,袁紹人雖然多,但是糧草供應得上,後方還穩定;曹操雖然兵少,卻地處四戰之地,先後劉辟和劉備造反等都給曹操帶來了壓力。但是曹操還是謀事在人,燒了袁紹的糧草,導致軍心動搖,大敗袁紹。

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統治基礎。

赤壁之戰的核心在於水戰,陸戰的話,兩個孫劉聯軍也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是正如曹操一樣,北方平原多而河流少,士兵不識水性,曹操更沒有打過水戰,其依賴的正是荊州水軍,在荊州投降曹操之前,就一直和東吳發生武裝衝突,互有勝負吧!所以,赤壁之戰雖然又加入了曹操的北方軍隊,但都是李逵上了張順的船,有力無處使啊!最終敗的,其實也是荊州的水軍。曹操本部兵馬主力應該沒有受到損失。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三國最慘的老臣:托得了孤,打得了嘴炮,卻救不了自己
劉備夷陵之戰為何全軍覆沒?這背後的原因真是超出想像!

TAG:赤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