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讓愛變得痛苦——如何不當情緒勒索的受害者與施害者?

不要讓愛變得痛苦——如何不當情緒勒索的受害者與施害者?

上周的文章《情緒左右了你的人生嗎?》當中,我們看到了幾個關於情緒勒索的案例,大家對什麼是情緒勒索有個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了。

那麼,我們今天,會從1、識別情緒勒索——分析情緒勒索的過程;2、通過案例分析,如何應對、避免情緒勒索;3、如何才能煉就自己不被情緒勒索,也不會對別人進行情緒勒索?三方面進行講解:

一、識別情緒勒索——分析情緒勒索的過程

情緒勒索是什麼?

情緒勒索,是指以愛之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在親子、情侶、職場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你可能是位遭到傷害的被所勒索者,也可能是一位勒索者,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你所愛的人。

我們不是想要批評情緒勒索者,但我們需要能夠看到,情緒勒索帶來的傷害和痛苦,無論是施加者還是受害者,都很痛苦。

他時常讓施加者事後感到內疚與痛苦,但卻每每控制不住。

每當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就好像被按下了自動按鈕。

一切發生得太快,根本沒來得及思考,就說出讓自己後悔的、傷害別人的話。

或者做了傷害我們愛的人的事。

而被傷害者往往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了,發生了什麼,我做錯了什麼?

孩子往往會把責任歸咎為自己,認為自己不好,不對、不值得被愛。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可能變得特別順從、過度依賴或者特別叛逆 。

而成年人往往會處在控制與被控制的博弈中,被控制或者爆發亦或者「死亡」——關係破裂。

情緒勒索的施加者其實往往內心有著明顯的焦慮、擔心、恐懼等情緒,但被他們壓抑下去,這種壓抑往往不是有意識的。或者通過情緒勒索,把這種焦慮釋放。

(1)

「你再扔,我就不和你玩兒了。」小女孩兒說,這話一個孩子說出來,很正常。

她不喜歡對方揚沙子,本能地通過要求、威脅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遊戲,在關係中爭奪控制權。但這個方式如果一直延續使用至成年,就可能會有問題。

(2)

「你不喝水,我就走了,你自己在這兒玩吧。」媽媽說。

媽媽說這句話背後的擔心很可能是:孩子渴了怎麼辦,渴得厲害,生病了怎麼辦,生病了上不了學了怎麼辦……

但她由於自己的過度擔心和焦慮,沒辦法處理,就變成對孩子生氣,並威脅孩子,使得孩子只得同意,於是,她的焦慮得以緩解。

她在一系列的實施當中,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焦慮、擔憂的情緒驅使她使用了情感勒索這樣的方式。

同時,她把焦慮以這樣的方式,傳到了孩子的情緒中。

孩子感知到了媽媽的威脅。

開始害怕、擔心,媽媽真的會把她一個人留在這裡,不要她了,離開她走了。

所以害怕得哭了,什麼都可以答應。

那麼,孩子也無意識地學會在體驗到害怕、擔心、焦慮的情緒的時候,順從對方的威脅。

但實際上,媽媽擔心的事情:她渴了,這件事情本身並不存在。

因為孩子渴不渴孩子自己最清楚,即使是真的有些渴了,晚一會兒喝水,也沒有這麼嚴重。

但當焦慮、擔心的情緒佔據了她的頭腦,她便把事情本身忘記了。

一切語言、行為都是被情緒驅趕著往前行走。

一旦被指出,當事人往往也無法接受,因為這不都是因為「我愛你嗎?我擔心你呀,我也是為你好。我怎麼不這樣擔心別人呢?」

內心覺得無比正當,自己都完全相信了。

因為,此時,她也是被委屈地、受害者的情緒給驅動著的。

可能已經忘記了看到孩子哭得傷心,事後的一絲後悔與內疚。

所以,往往這樣長大的孩子,哪怕成年了,也發現媽媽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控制我,但卻很難擺脫這個怪圈。

因為一旦被說出來,很可能媽媽會覺得被指責了。

她痛苦,委屈、傷心,甚至一句話也無法聽下去。

「你怎麼可以怪我,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啊,我是你媽,我怎麼會害你?」

這裡的話無比正確,無比正當,讓你沒有絲毫可以反駁的餘地。

這讓當事人覺得內疚、愧疚,覺得自己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但卻又控制不住覺得憤怒。

兩人再次無意識的被「控制」與「被控制」著。

就這樣無法走出這個怪圈。又或者逃離母親,遠離母親。

(3)

妻子說:「你要是聽你媽的,咱們就別要孩子了,日子也別過了。」

媽媽說:「你要是聽你媳婦的,你就不是我兒子。」

這裡不評論三人的關係。只是從情緒勒索的角度看,妻子、媽媽都用威脅、恐嚇、施壓的方式迫使對方就範。

故事中的男主,痛苦、哀求通通無用,在「走投無路」之際,躲了起來——離家出走了……

而她們的名義也依然是:我這都是因為愛你。

但其實她們的內心深處,都有著擔心與恐懼。

妻子可能想:我到底是不是你最愛的女人?我和孩子能放心依靠你嗎?你在乎我們嗎?

媽媽會想:我還能依靠這個兒子嗎?這還是我原來的兒子嗎?你重視你媽媽嗎?

(4)

「你還去學車,算了吧,再多一個馬路殺手而已。」

「你就這樣的,也就是我看得上你而已。」

「你除了吃吃喝喝,你還能幹啥,還是學會計出身呢,就家裡這點賬也算不明白。」

「你怎麼這麼低能呢……」

……

先生長期對太太的不認可,甚至是貶低,總是讓妻子悶悶不樂。

真的覺得似乎自己就是那麼無能,無用。

一種就像故事中的彤彤這樣,真的受不了了。

想要和先生離婚。但先生卻不明白為什麼。

另一部分,很可能患上抑鬱症又或者長期不斷地爭吵。

同樣,名義也是「愛」,我是擔心你開車出事,我是不想讓你那麼辛苦……

其實,這個案例當中的先生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他有他的擔心、焦慮和恐懼:怕太太太能幹,超越自己,比自己強,又怕太太會和別人跑了,還怕太太瞧不起他,他不斷地打擊她、貶低她、控制她。反而把對方越推越遠。

他從不肯承認, 把這樣的想法藏在內心,連自己也不敢去正視自己的想法,他讓自己相信我就是因為太愛她了,害怕失去她……

二、通過案例分析,如何應對、避免情緒勒索

當我們感到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本能可能很想逃避,所以往往壓抑或者不去感受負面情緒。

但請試著停一下,想要識別它,就務必試著和它在一起呆一會兒,看看這個情緒是來告訴你什麼的?

情緒其實沒有好壞對錯,他們往往就像一個報警器,他急匆匆地跑來,就是想來告訴你什麼,那我們就停一下,聽聽他想說什麼?

例如:

我好生氣啊, 「他總是回家那麼晚」。

停一下,這個「生氣」是代表了什麼呢?

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

到底是什麼讓我這麼生氣呢?

我就只是生氣嗎?

表面上生氣,但其實我是害怕,是擔心什麼嗎?

哦,其實,我害怕他回來晚會出事,

擔心他路上的安全,

擔心他不再那麼愛我,

害怕他和我越來越疏遠……

然後,也許你會看到其實你自己是不想爭吵,

是在乎他,在乎你們的感情,

在乎這個家,希望他也在乎,也知道你的在乎……

所以,你可能需要做的就不是爭吵、發脾氣、情緒勒索了,而是:

1、調整情緒,告訴他你的擔心、害怕以及你的在乎、關心與愛;2、告訴他你的期待、你的需要;3、確認他能夠做到的部分。自己是否能夠接受。

又例如:

「這孩子真讓人生氣」「總是寫錯」。

停一下,我僅僅是生氣嗎?

僅僅因為孩子寫錯了而生氣?

為什麼他寫錯了我會生氣?

我到底是在擔心和焦慮什麼呢?

哦,其實,寫錯了本身很正常,

但我擔心,他會學習不好,

學習不好學在校不受老師、同學待見,

更不想學、厭學,以後考不上好初中,

考不上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

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

上不了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

他這輩子就完了……

當我們把注意力沒辦法集中在怎樣解釋做題思路和方法本身的時候,

孩子也就無法聽懂我們在講什麼,

他們會關注我們的情緒,

並容易被大人的情緒感染,

變得同樣焦慮起來,

而焦慮會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即使是非常簡單的問題,我們越是焦慮生氣,孩子也就越答不上來。

三、如何才能煉就自己不被情緒勒索,也不會對別人進行情緒勒索呢?

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

1、接納與觀察:試著在有負面情緒的時候,

停一下,看看自己的情緒和他待一會兒。

試著接納他,觀察他。

2、記錄與分析:記錄自己的情緒。

試著看看你表面的生氣、失望、傷心背後有沒有更深的被掩藏起來的情緒。

再看看自己的期待和需要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達成或部分達成。

3、劃分界限:嘗試告訴自己,我的情緒,我能負責。

我也能夠選擇怎樣面對我的情緒;

而別人的情緒,我無需負責,別人的情緒需要他自己負責,別人的情緒不會影響到我的情緒。

愛本身是美好的,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都不應該是痛苦的。

文學作品、電影、小說為了吸引讀者或觀眾,必須跌宕起伏、蕩氣迴腸、千迴百轉,否則,太平淡,沒看點。

但,如果現實生活中的愛帶來的只有痛苦,

那麼很可能有什麼地方不對了,

所以,當我們在關係中,

在「愛」當中,感覺到不舒服,

甚至感覺到痛苦了,

那麼,停下來,

試著不被情緒推向某種境地,

而是試著駕馭情緒的馬車,

把他駕駛到你期望的軌道上來。

這裡是依然懂你,感謝您關注公眾號——依然懂你

無論是文章、諮詢還是課程,希望總有一樣能夠幫助你,溫暖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然懂你 的精彩文章:

你的人生,活該如此!

TAG:依然懂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