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游心太玄 孫漢軍

游心太玄 孫漢軍

指導單位 |中國國家畫院

主辦單位 |中國畫學會、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重慶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當代嶺南藝術研究院

協辦單位 |廣東省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當代嶺南公共教育

承辦單位 |廣州魯逸文化

總 策 劃 |許曉生

策 展 人 |於 洋

展覽團隊 |林潤鴻、詹偉傑、徐輝龍、羅笙勻、陶美堅、李怡丹、周學仁

展覽日期 |2018年4月15日-4月26日

展覽地點 |重慶美術館(重慶市渝中區臨江路1號國泰藝術中心

孫漢軍 千里江陵 45cm×68cm 紙本水墨 2015年

畫者,給養性靈,解決心靈之疾。孫漢軍先生之畫,心煩亂者,可細味眾山映帶下的河水,清澈、素明而寧靜;無有鬥志者,可體味其性靈之筆所勾勒出的激揚山巒;拘謹者,可體味近作瀟洒放逸之筆墨,體味墨色浸染而下的自然。

——榮占國

孫漢軍

1956年出生。現為重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重慶畫院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自放其意 意匠心營

——走近孫漢軍先生的山水畫

文 / 趙波 陳麟

按照常人的看法,工作經歷與藝術追求可以兩分,對於成功者來說,它們卻是一回事兒。孫漢軍先生無疑屬於後者,而且是佼佼者。他以眼科專業名世,畫是他的餘事,其餘事亦很卓然。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他,那就非得參觀一下他的「小屋」不可;如果想要仔細欣賞與玩味他的山水畫作品,那就非得聽他娓娓道來不可。初識漢軍先生,給人的感覺既幹練又誠厚。醫學專家、軍醫院業務工作的主管,又同時是一位中國畫名家,在常人的意識閎域中根本不可能實現,可是漢軍先生居然兼之,這不能不給人一種「詭譎」之感,就好像他撥弄了一下什麼暗道機關,過程的操作就神差鬼使的運轉起來,而他只須在門口隨侍在側一樣。實際上,一個較大的計劃從肇始到成功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它只需要周密的安排和不懈的努力。當然,前者要建立在經驗與智慧的基礎之上,而智慧有時可以理解為一種敏銳和準確的判斷,它是創造源泉的「隻眼」,它可以憑空造象(康德稱為「圖型」),然後,在經驗層面付諸實現。如同建一座園林搭一所房子,首先要「紙上談兵」,漢軍先生在行事之前,要進行長時間的思考,他認為行動主線和和各個環節都「結構」好以後,就迅速起動、全心投入,大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氣概。

舍其主要專業不論,漢軍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山水畫家。就哲學人類學的視角來說,山水的形象在本質上表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因此作為視覺藝術的山水畫創作,就必然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在表現技法上,如何處理空間結構,將大自然中紛紜生動的景物,藝術地再現到尺幅之間,正所謂「咫尺有千里趣」,達到「遠近山川,咫尺千里」之勢的藝術效果;二是繪畫者以何種精神去理解自然山水,並在創作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美學意趣;這兩者的根本問題是如何使技法與意境達到完美的結合,或者說找到一個成熟的能夠指導山水畫創作的藝術範式和美學理念。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山水畫的理論主題。在漢軍先生那裡,嫻熟的繪畫技術,是他創作的前提,也是表達意境的手段。而意境又常常是在畫技的錘鍊與提高中自然達致的,「運指者心,成之以技,技進乃藝」。正如宋畫家宋迪所說:「神領意造,怳然見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瞭然在目,則隨意命筆,默以神會,自然境皆天就,不類人為,是謂活筆。」這很好地說明了技法與意境的互動融合關係,「丘壑成於胸中,既寤發之於筆墨」。

漢軍先生山水畫的筆墨運用從來都是和他的藝術境界渾然融合在一起的,所表達的是其獨有的生命感受和藝術境界。他入藏鄉,進羌寨,走三峽,宿青城……他在山水中宣洩著他的情感,傾訴著他的衷腸,《南山雨後》《頭渡農家》《巴山之巔》《金佛山下》……一幅幅美景盡收他的筆底,雅俗共賞,悅志悅神。如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中說:「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景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見山蒼樹秀,水活石潤,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即或率意揮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

就繪畫本身而言,創作是一個有機整體,筆墨用法之中自然內含著畫家的體悟和精神。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中,筆墨的運用,可以視之為一種形式,然而這種形式,又是表達畫家對自然和人生理解的載體。概括來講,中國畫的美學核心就在於運用筆勾的線紋和墨色的濃淡直接表達生命的情調;其精神簡淡幽微,正所謂「洗盡塵滓,獨存孤迥」。中國畫在其線紋和墨色的運用中,還貫穿著人品德行的表達。在古代,畫作中見人品,顯精神,彰境界,是不爭的美學標準。時代雖有變化,但有些創作之理卻具有普遍和永恆的價值。如技法必須內涵精神意蘊,「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是任何時代的繪畫創作都應該遵循的藝術之理。

中國山水畫之所以內含著人類的最高精神活動,是因為其藝術境界和哲理境界融而為一,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特質。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山水畫的創作中,主要的體現為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以及自然主義和人文主義的融合。如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聖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象。至於山水質有而趣靈,是以軒轅、堯、孔、廣成、大隗、許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稱仁智之樂焉。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所謂「聖人含道應物」之「道」,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概念,「道」體現了中國人對宇宙、人生以及社會的整體性思考。「含道應物」傾向於人文主義;「賢者澄懷味象」之「象」,指自然山水之景象,是自然主義的表達。所謂「味」,不是味覺之「味」,而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和享受,因此是審美之「味」。在審美境界中去觀照理解宇宙自然與人生社會,可以說是中國山水畫最深沉的精神內涵。漢軍先生將這種精神內涵落實到繪畫實踐中,滌除世俗利害以虛靜空明的心境去體味和觀照自然山水,發現自然山水之美,達到真正的審美意境,像《生死救援》《紅軍醫院》《烽火太行》等作品,慷慨悲歌,激奮人心。漢軍先生畫和字都很好,所以他的畫充分利用、發揮了畫上題跋這一中國畫的特點,如《生死救援》的款識:「山崩地裂何所懼,人民生命大於天。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第三軍醫大學戰士牢記使命,第一時間挺進災區,生死救援,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生命讚歌」。我想,《生死救援》的成功之處也許並不在於表現當時震區山川的筆墨,而是在於漢軍先生的立意高遠,情懷悲憫,因此畫面特顯張力,蘊涵極為豐富,從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時段去認識它,解讀它,而它的魅力卻是永遠的。

漢軍先生熱愛藝術,而藝術之追求美的指向只有排除雜質方能端正。美不是身外之物,不是塵世得失,它是形上的理念,是在人性基礎上的人類「共通感」。康德把美分為審美與崇高兩部分,審美為知性提供「生氣」,崇高則直接引發人的道德感。一句話,美就是理想。在對這一理想的追求與持守中,漢軍先生「從容」地生活著,「從容」是一種境界,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其實,就人之為人而言,不怕自己是凡夫俗子,就怕心也俗氣。如何使自己的心不俗氣呢?漢軍先生用其踐行告訴我們,熱愛藝術!追求美吧!這就是生活的道理。

藝術家作品欣賞

孫漢軍 氣清更覺山川近 136cm×68cm 紙本水墨 2016年

孫漢軍 雨過山色清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15年

孫漢軍 夏晨溪岸45cm×68cm紙本水墨 2014年

孫漢軍 村邊45cm×68cm紙本水墨 2014年

孫漢軍 偏岩寫生 42cm×68cm 紙本水墨 2013年

孫漢軍 秋澗 50cm×50cm 紙本設色 2011年

孫漢軍 晚秋 68cm×68cm 紙本設色 2011年

屆時觀展嘉賓可憑此微信領取畫冊一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嶺南 的精彩文章: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
游心太玄 張彥

TAG:當代嶺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