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竟然是中國風箏?

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竟然是中國風箏?

風箏是春天的寵兒。在大多數小朋友的童年裡,擁有一個風箏是最快樂的事了,小時候的我甚至不惜雙手傷痕纍纍,也要親手做一個飛上天的風箏。而你想不到的是,現在所看到的中國風箏,可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

惠永勝 | 文

豫記微信號:hnyuji

開封人放風箏要剪斷線

是為了放走晦氣?

開封作為中國六大傳統風箏產地之一,風箏歷史久遠,種類繁多,扎工精細。開封風箏大體可分為6類: 硬翅類風箏:如蟬;軟翅類風箏:如鷹、蝴蝶等; 串類風箏:如巨龍; 桶形類風箏:如龍亭、火箭; 板子類風箏:如七星、八卦等。

其中以龍亭風箏和巨龍風箏最有名氣。「巨龍飛騰」大型風箏長200餘米,頭部重20千克,騰空後,氣勢恢宏,動人心魄。 此外還有無骨架類風箏。

近年開封又開發出精美的微型風箏,嬌小精美,可放於掌上,令人愛不釋手,可收藏,還可放飛。開封風箏已成為中外風箏愛好者收藏佳品。

開封風箏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在開封民間延續著一個風俗,清明節這天把風箏放得高而遠,然後有意將風箏線割斷,讓風箏隨風飄去,意思是把一年來積下的「鬱悶之氣」徹底放出去,可在一年中不生病。

而且風箏寄託著希望,如在燕子風箏上畫了魚,隱含著年年有餘的意思,如在風箏上畫了蝙蝠、桃子、松樹、仙鶴,意思是有福、有壽,松鶴延年。

開封人把放風箏視為一種投身於大自然的娛樂健身活動,四月春風放風箏,是開封市民家家戶戶喜愛的活動。

費儘力氣親手做的風箏

是我心裡永遠的紅

中國最早的風箏是古代的科學家墨翟製造的。據《韓非子·外儲說》記載:墨翟居魯山,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當時,墨翟率三百弟子苦心鑽研,歷時三年,終於研製出用木頭做的風箏。

(墨翟的風箏)

師徒興緻勃勃地做放飛實驗,結果只飛一天就不行了。有人笑墨翟痴,有人笑墨翟妄為人師。殊不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飛行器,也是風箏起源於中國的有力證據。當然,墨翟的木製風箏因自身太重需要改進。

木匠鼻祖魯班就根據墨翟的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

(魯班的風箏)

小時候,我曾偷偷地做過風箏。記得那天,趁母親下田的工夫,我急忙把家裡的大掃帚去頭留把兒,用刀劈把兒,啪啪啪,三下五除二,寬窄不一,薄厚不勻的竹片躺了一地。

我可沒有工夫學魯班,把竹片削得光滑又勻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挑一些薄片就開始綁。先在地上畫好一個五角星,長約一米。然後,擺放竹片,剔槽,捆紮。

其中,剔槽不能太著急,一不小心就會剔透。我當時用菜刀就弄成了,接著就是圍著五角星扎個圓,主要是為了保持平衡。最後裱糊,沒有漿糊,我就用米湯抹在骨架上。竹片有刺,一不小心就會被刺傷。為了趕在母親歸來前做完,我強忍著痛繼續裱糊。工夫不負有心人,半晌就大功告成了。走,放風箏去!

我一頭栽進田野里,心都醉了!野草翠了,花兒紅了。我急忙在風箏上綁好引線,將風箏迎風放在地上,疾步向前拉起引線。風箏起了,忽忽悠悠,左右搖擺。

我想起父親的話:放風箏一定要拉緊線,不停地擺動手臂。等到風箏升入空中再放線,一點一點的,一次千萬不能多放。我謹記著父親的教導,認真地操作著每一步。可是風箏耍我,在起起落落中惹得我直發毛。

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只要有風就可以飛嗎?我無奈地看著風箏,只好把引線做了調整,然後忐忑不安地進行試飛。我跑,我跑,我拉著風箏跑!我幻想著風箏會飛到我前面,拉著我連滾帶爬的到天邊。我邊跑邊向空中看,風箏根本就沒影。我忍不住回身望,風箏早已被我拉得稀巴爛。

我把那隻白風箏收藏於心。每次逛街,它都會被街邊的風箏吸引,偷偷探出頭來,窺探我那紅色的心。

風箏引出一段姻緣

古人約會還可以冒名頂替的

後來,還有一段因風箏而結緣的佳話。

咸豐年間,在鼎州布政司任職的余海,因病在家修養。他收養了孫明傑作為義子,和兒子東亮一起讀書,明傑聰明好學,東亮頑皮成性。

一日,東亮買來一隻白風箏,央求明傑題字。恰逢明傑父親的祭日,他就在風箏上賦詩一首:

未經春色過眉間,秋風頻頻到耳邊。

人間何處埋憂地?題向風箏寄與天。

東亮帶著書童萬兒去放風箏,誰料,風箏斷了線,飄飄悠悠落進徐崢老將軍的宅院,東亮連忙讓萬兒前去討要風箏。

徐崢將軍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愛娟相貌平平,不愛讀書。二女兒淑娟倒是個美人,聰明伶俐,琴棋書畫皆精通。風箏不偏不倚正落在淑娟的窗前,淑娟撿起風箏,見上面有字,就細細品讀。同情心頓起,在風箏背面賦詩一首:

風箏只合飛雲天,緣何不請落窗前?

有苦莫向青天訴,憂愁煩惱損朱顏。

萬兒討來風箏回家後,不見東亮,就把風箏給了明傑。讀了淑娟的詩,明傑很感動,叫萬兒再去買兩隻風箏。萬兒走後,明傑把這兩首詩剪掉收藏起來。等萬兒回來後,他把自己的詩寫在一隻風箏上還給東亮,在另一隻風箏上題詩一首:

小詩一首拜嬋娟,索來錦句謝垂憐。

若非紙鳶斷線後,哪得紅絲月下牽。

明傑帶著萬兒來到徐府附近,把風箏放飛後故意掐斷線,風箏又落進院內。明傑派萬兒前去索要。萬兒進入院中,一奶娘詢問萬兒,明白來意後,回屋取風箏。

不一會兒,奶娘回話,她家小姐很欣賞貴公子的文采,若公子有意,請今晚月上東山時到徐府北邊的牡丹亭相會。

月上東山,明傑隻身一人前往牡丹亭。只見廳內坐著一女子,相貌平平。一番對話下來,女子完全不是自己心上人的樣子。

回家後,明傑一氣之下,把收藏的詩扔了。從此,一心苦讀,不久,得取探花。徐崢因戎邊戰捷,皇帝特許他返鄉省親,得知余家公子和女兒約會牡丹亭一事頗為生疑。經詢問得知是小女兒淑娟賦詩,姐姐應約的實情後。他讓小女兒重提舊詩,自己帶詩去余府。

主賓落座,徐崢說明來意。余海呵呵一笑:「犬子不才,沒有福分,倒是我家義子才高八斗,勇取探花。」賓主會心大笑。不久,孫明傑與淑娟喜結連理。

如今,風箏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現在世界各個角落。在美國國家博物館裡就珍藏著中國風箏,並在牌子上醒目的寫著: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作者簡介

惠永勝,現居開封,教師,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熱愛生活,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有作品發表並獲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記 的精彩文章:

遠在台灣的星雲長老自視為平頂山大香山寺的信徒,而平頂山人似乎忘了,全世界華人的觀音信仰發源於平頂山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平凡的「人生贏家」叫老王

TAG:豫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