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減肥還需要思考?是的!需要!

減肥還需要思考?是的!需要!

正文共:1525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有沒有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呢?實驗心理學家培特?約翰森(Petter Johanson)在Ted演講中介紹了他的系列實驗,約翰森表示,很可能,你並不了解自己的動機。

第一個實驗是這樣的:約翰森邀請了一些實驗者,在他手裡的兩張照片中間,選擇更喜歡的那張。事實上,約翰森每隻手都拿了AB兩張照片,如果實驗者說他更喜歡A,他就把B遞給對方,讓對方說出喜歡這張的理由。

結果,超過八成的人都沒意識到自己選擇的照片被換了;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還能給出合理的解釋。比如一位男生選擇了女生A的照片,約翰森把女生B的照片遞給他,這位男生對著照片解釋說,我喜歡女生B是因為她看起來很有活力,耳環也很漂亮。然而,他真正選擇的女生A,根本沒有戴耳環。

從這一系列的實驗中,我們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呢?

第一, 我們一直以為我們清楚明白自己的每個決定,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通過觀察事實然後自我合理化;

例如,很多朋友決定開始減肥和運動,很多人以為自己知道在做些什麼,是為了穿上漂亮的衣服?是為了讓自己繼續享受美食?是為了改善健康狀況?或者是為了升職加薪?

其實,很多時候可能我們只是想減肥吧...但是你要清楚的是,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這個目標是否有可衡量的標準,多健康才算是健康呢?減肥多少才能升職加薪呢?

第二,我們應該注意所有和「為什麼」有關的問題。大部分時候,人們對於一件事情的態度是很模糊的。當你問他:「你為什麼還在做這份工作?」請注意,很可能在你提問之前,他對於這件事情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你的提問才讓他第一次做出了價值判斷;

為什麼減肥就一定要不吃主食?為什麼減肥就一定要跑步?為什麼減肥就一定要挨餓?你是否知道背後的原因呢?如果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也許這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所以請想清楚再做。

第三,樂觀一點看,這系列實驗說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沒有那麼固執己見,我們的決策很容易被外部因素影響。也就是說,如果你能讓反對者看到你的觀點,並且認真思考你的動機,很有可能,對方會理解和接受你的想法;

所以,有時候需要聽聽別人怎麼說,這裡的「別人」是真正有幫助的人,如果你要減肥,請你聽聽專業人士的說法,而不是你減肥成功的朋友,可能有些東西可以借鑒,但是如果你的朋友並不是什麼專業人士,還有可能會讓你誤入歧途,別人的計劃不一定適合你。別人的處方可能會害了你,請冷靜思考,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其實我們並不了解自己本身。我們不需要告訴自己做人需要始終如一,改變主意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時常改變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誰知道自己的習慣就一定都是好習慣呢?科學家有咬手指的習慣,但相信你不會讓孩子養成那個習慣,因為真的不衛生,即使養成了這個習慣,可能我也做不成科學家...對嗎?

所以,今天你思考了嗎?

-END-

打賞就是你對單身狗最大的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大勝 的精彩文章:

給,你要的HIIT練習內容
減肥:3小時「苦想」不如5分鐘「去做」!

TAG:高大勝 |